人口導向影響天然氣貿易流向

隨著天然氣時代來臨,各國共同發力天然氣產業,全球天然氣市場流動性進一步增強:產業日漸發達、供應量保持增長,為流動性奠定資源基礎;全球LNG貿易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為天然氣貿易流動性提供了硬件支撐;貿易模式的改變成為流動性增強的催化劑。

人口導向是未來天然氣貿易流向的重要特點之一。從實體市場的角度來看,一些觀察人士認為上海會成為天然氣樞紐。基於中國的市場潛力、管道和LNG進口,以及國內天然氣生產等幾個因素,很可能使上海成為該地區的主導市場,但當局必須承諾進一步放松管制和推行市場自由化。

隨著天然氣時代來臨,各國共同發力天然氣產業,全球天然氣市場流動性進一步增強。

人口導向影響天然氣貿易流向

首先表現在液化天然氣(LNG)產業日漸發達,供應量保持增長,為流動性奠定資源基礎。2017年全球可供貿易的LNG供應量達3.77億噸,較2016年增長3000萬噸。供應能力增長的同時,LNG貿易量也呈快速增長態勢。據國際氣體工業聯盟(IGU)發佈的《2017全球LNG報告》,在連續3年的貿易量增長之後,2016年全球LNG貿易量達到2.58億噸,比2015年增長5%,是2012年以來漲幅最大的一年。 2012年至2015年全球LNG貿易平均增長率僅為0.5%。2017年資源大國澳大利亞新建液化項目開始出口,美國的天然氣出口領域和規模也正在進一步擴大,成為全球天然氣出口的重要一極。

其次是全球LNG貿易基礎設施建設也在加快,為天然氣貿易流動性提供了硬件支撐。對於未來天然氣在一次能源結構中的地位,不少機構傾向於認為天然氣在2025年前後將超過煤炭成為第二大能源。鑑於全球天然氣資源分佈不均衡以及各國需求強度不同,天然氣不可能全部通過管道運輸來實現貿易,更多的貿易需要漂洋過海。或許這正是目前傳統的LNG進口大國和新興國家斥巨資加大天然氣貿易設施建設的原因。目前,日本擬投資百億美元建設亞洲LNG基礎設施,中國出臺儲氣庫以及LNG接收站宏大的發展計劃。天然氣主體能源地位確定之後,未來將有大量的液化天然氣進口,2017年進口天然氣中LNG佔比已經超過了管道氣。今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是必然之舉。此外印度、越南、菲律賓等亞洲國家也紛紛出臺進口天然氣規劃。這些規劃一旦實施,必然有相應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就發展趨勢看,LNG貿易較管道氣貿易有一定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交易靈活,可選擇的餘地比較大。就買方而言,如果片面地將天然氣進口寄託在管道氣貿易方面,買方的天然氣供應容易受氣源國制約,這方面有不少的例子;就賣方而言,同樣有受制於人的風險。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測算,到2035年,全球LNG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將超過5900億美元。

再次是貿易模式的改變成為流動性增強的催化劑。天然氣長約價格的出現以及長約貿易有其特定的歷史條件。在天然氣資源相對緊缺、流動性不足的時代,長約合同的簽署很大程度上歸因於賣方市場。由於氣田的投資巨大,生產商為確保投資回收需要有穩定的買方,於是照付不議的交易方式應運而生。但是這種貿易方式目前正在表現出越來越多的弊端。作為天然氣買方,在長週期中有可能面臨氣價的波動,若氣價因為買方市場的來臨而下降,照付不議會讓買方遭受損失。有資料顯示,在美國就出現過多起類似的買方違約案例。基於對未來天然氣買方市場長期存在的預期,越來越多的天然氣買家傾向於簽署週期相對較短的合約,對現貨交易更加青睞。在此形勢下,賣方必然要尋求更多的買家並給予優惠的交易條件。比如過去天然氣貿易中一般有條款約定買方不得轉手貿易,如今一些供應商在此條款上已有較大程度的鬆動。貿易模式的改變進一步加劇了流動性。2017年更短、更靈活的合約期限就幫助市場消化了新增的LNG產量。

新的交易中心的出現促進全球LNG流動性增強。人口導向是未來天然氣貿易流向的重要特點之一。亞太是人口大區,也是天然氣進口的主要地區。目前的數據顯示,LNG占主導地位的亞太市場,進口量約佔全球的70%。長此以往,一個或多個LNG貿易樞紐或將在亞太形成。目前看來日本、上海和新加坡都有成為樞紐的可能。對於哪個地區最有可能成功發展為LNG樞紐,大家的意見也不一致。從金融交易的角度來看,許多人認為新加坡一直是活躍的金融貿易中心、歷史悠久的石油交易中心,並具有可支持的監管體系,儘管天然氣消費和儲存很小,卻具有優勢。許多人認為,日本缺乏實體上一體化的天然氣市場,這是其建立天然氣樞紐地位的長期不利因素。從實體市場的角度來看,一些觀察人士認為上海會成為天然氣樞紐。基於中國的市場潛力、管道和LNG進口,以及國內天然氣生產等幾個因素,很可能使上海成為該地區的主導市場,但當局必須承諾進一步放松管制和推行市場自由化。

無論是形成一個或幾個樞紐,都將成為世界天然氣交易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全球較有影響的樞紐主要有美國的亨利中心(Henry Hub),其定價已經成為北美的標杆;隨著美國天然氣出口力度加大,Henry Hub也將成為世界中心樞紐之一。將來的亞太樞紐形成之後,將與北美、英國NBP等樞紐相互支持,成為全球LNG交易的流動性調劑餘缺的重要載體。改變天然氣定價格局,天然氣將形成自己獨立的價格。

儘管LNG貿易商預計,未來超過70%的LNG市場仍由長期石油指數合約主導,但定價的靈活性使市場可及時做出調整並消化新增產量。隨著美國LNG出口增加,Henry Hub定價成為國際市場新的標杆。日本交付LNG價格於去年年底上漲至8.1美元/百萬英熱單位,而2016年12月的價格僅為7.1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使美國LNG更具競爭力,因為其內陸48個州的LNG供應量增加使Henry Hub天然氣現貨價格從一年前的3.59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下跌至去年12月的2.18美元/百萬英熱單位。隨著時間推移,所謂的Henry Hub Plus出口模式,已經對拉美天然氣價格產生了巨大影響,對出口亞洲的天然氣價格也越來越具影響力。隨著越來越多的美國液化裝置投產,Henry Hub價格會如何演變仍有待觀察。

但業內官員指出,亞洲市場面臨一些障礙,包括地理位置、缺乏管線互連以及政府迄今為止並未能在本國市場上放松管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