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生活的前提 不讓自己委屈”

“沒有在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不知道為什麼,突然間就想到了這句話,其實來了北京之後,對這句話就更加能夠感同身受了。

也許是前陣子看了《北京女子圖鑑》的原因,所以對於其中的某一些情節也總是會莫名聯想到自己。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成年人即使在深夜潰不成軍,但也還是會強迫自己早點睡覺,因為第二天還要早起擠地鐵,還要從千軍萬馬當中去過自己的獨木橋。

劇裡面的陳可經歷過好幾段戀愛,甚至還經歷過一段失敗的婚姻,雖然每一段她都一腔熱血的投入,但可惜都沒有得到圓滿的結局。她也曾迷茫過,消沉過,可還是會強打起精神努力把自己從困頓當中解脫出來。

經歷的多了,她就更加知道自己到底適合什麼,所以當她品嚐過和小鮮肉在一起的快感,卻發現和他在一起的生活,遠遠比自己一個人還要辛苦的時候,她就果斷的選擇了放手,還給自己更加乾脆利落的生活。

其實我特別能夠理解她,生活給了我們鍛鍊,就是逐漸讓我們放棄選擇權的過程。可越是這樣,我們就越要努力的活得漂亮,也要讓自己變得優秀,自己給自己更多選擇的機會。

因為生活已經很不容易了,何必再委屈自己呢?

2.

我們總是說要追求自由的生活,但有人問起自由到底是什麼的時候,你是如何讓回答的?

“好好生活的前提 不讓自己委屈”

其實在我看來自由並不是閒雲野鶴,四海為家,而是你有起碼的“離別力”。通俗的說,就是擁有斷舍離的機會,愛得起,放得下,離得開。

自從我來北京之後,我認識了許多朋友,其中有一個人,我起初認識她的時候,她是一家公司的視頻後期,每天要剪無數條片子,經常會加班到凌晨三點鐘。

儘管她已經用生命在工作了,但老闆還是時不時地對他進行奪命連環call,高強度的工作讓她一個女生累到疲軟。她也時常懷疑自己,現在的生活真的是她想要的嗎?

其實她也有自己的夢想,比起每天關在小房間裡剪片子,她更喜歡的是做一個編劇。其實在這個方面她也特別有天分,她作為槍手寫的劇本曾經還被一家影視公司看上,並且想要花大價錢去購買,但因為她是給別人做槍手,所以她自己並沒有得到很多錢。

我看過她的作品,她寫的人物和故事情節的卻是格外飽滿、的卻也是很吸引人。但可惜的是,她知道編劇沒有名氣的話,是很難走出來的。

她也想過換工作,但她當時她工作的薪水相較於她做編劇的時候要高太多,每個月交完房租之後也還能夠存下一些。她想一旦換了領域,就意味著一切要從頭開始了,就意味著薪資會少得可憐,連養活自己可能都會成為奢望。

直到我一年前在見到她的時候,我發現,她已經換了一份工作。她說,她終於鼓起勇氣填寫了離職申請書。

我還記得當時問她原因,畢竟我們都在北京,人們最大的渴望應該是更好的活著,而不是去冒更多的風險。

我記得那個時候我也在考慮離職,她的一番話,也讓我鼓起了勇氣。

她說,小北,我只是覺得,人生這幾十年,能夠去做自己的機會並不多,我們總要選擇放棄一些誘惑的條件,去過自己喜歡的生活,去為自己喜歡的生活努力一把,這樣才不會覺得後面會有遺憾啊。

現在的生活已經不喜歡了,已經提不起任何的興趣去努力的做它了,那我為什麼還要堅持呢?我還不如把我滿腔的熱血和經歷去投入到我喜歡做的事情上,也許會有更大成功的機率呢,不是嗎?

“好好生活的前提 不讓自己委屈”

我當時覺得她說的很對,不喜歡的東西就不要假裝了,就像不適合自己的人,也不要去勉強,酣暢淋漓的活著,不就是為了我們自己能夠更加自由嗎?

為酣暢淋漓的活著,為喜歡的事情拼盡全力,這樣的日子,不會讓你更加充滿鬥志嗎?

3.

我在一檔綜藝節目裡看到了徐靜蕾的身影,這一次她不再是導演,也不是演員,而是做起了歌手。

她淺淺淡淡的唱著,把人們的思緒拽回了當年那個白衣飄飄的年代。其實我還蠻喜歡她的,不僅僅是因為她略帶仙氣的外表,更加是因為她對生活的一種通透。

老徐已經40多歲了,我不信她沒有面臨過父母的催婚,旁人的異樣眼光,也不信她沒有在深夜痛哭過,沒有遇到過事業當中的瓶頸。

但我每次看見她的時候,她好像總是一副熱愛生活的樣子,依然選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度過自己的一生。

我不知道你發現了嗎?那些活成別人羨慕樣子的人,他們一定是知道自己想要的要什麼的,就好像這世界的無數種樣子,他們都能夠切換自如,他們可以是飽經滄桑的老人,他們也可以是簡單純真的少年。

不喜歡的東西他們會勇敢說不,不適合的東西就放它遠走,他們重視感情,但不會執著於此;他們知世故,但卻不會真的世故。他們活得恣意灑脫,就是他們身上最大的標籤。

其實我也真的希望自己也能像老徐一樣,從不假裝自己的喜歡,也從不假裝一切都合適。我更希望能夠把稀鬆平常的日子過成詩,在努力將自己熱愛的事業做到淋漓精緻。

我願你成為一個眼裡有風,心中有愛,活成自己熱愛的樣子,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