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被迫進入“殺戮時代”,是誰在背後操控這驚天大陰謀?

股市贏家十大鐵律:不求完美只求收穫

股市中有無數先行者,他們的成敗得失,值得後來者總結與借鑑。而其中的規律,對指導我們今後的投資,是大有裨益的。

一、以“我”為主,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

投資者首先需要修煉內功,並在股市的實踐中逐步樹立信心。我們在股市中經常看到這樣的人:昨天還發誓要緊緊捂住某一隻股票,今天卻早已更換成另一個籌碼,後日也不斷改變主意,而後市個股走勢卻證明其原有思路無比正確。我認為出現這樣的結果,是投資者沒養成以我為主、獨立思考的好習慣所致,總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風。

二、關注策,決勝千里

實踐證明,對股市真正能起決定作用的仍是策及國際環境的影響。例如,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全面發,並引起全世界金融市場劇烈動盪,而國內一系列經濟刺激計劃的出臺,則帶動相關板塊和個股甚至整個市場大幅反彈。

三、深思熟慮,果斷出擊

投資者為避免盲目和倉促地追漲跌,應學會三思而行,在深思熟慮後,果斷出擊。如面對最近一個多月來滬深兩市大盤觸底反彈後的加速上行,以及諸多題材個股的大幅上揚,若不加思考地追漲,很容易成為套牢一族;而一旦選準了個股,在該股回落至自己的心理價位後,就可果斷出手。

四、減少操作,力求全勝

在股市中並不是操作得越頻繁收益就越大,多勞並非多得。如果自己不是短線高手,操作次數越多,失誤也會越多;而失誤越多,心態就越差;心態越差,操作失誤就會更多,如此就形成惡性循環。若堅持每年進行少有的數次操作,準確出擊,並注重低吸有序、高拋有節制的策略,相信自己的操作能力就會不斷提高,而且收益也會放大。

五、持股勿多

我有一位朋友用近200萬元的資金買了60只左右的股票,望著她那張整日忙碌得紅豔豔的臉,我從心裡為她著急。因為她的持股太多太分散了。我認為,持股太多首先表明投資者在投資前,沒有做好必要的準備,諸如必要的學習、交流和研判;其次,在初次投資遭受損失後,沒有選擇正確規避風險的措施,誤認為“大就是金,金就是好,好就是穩”,而不是縮回拳頭,集中資金,集中精力,專注少數個股。每個人的精力有限,切不可作繭自縛,事倍功半。

六、掌握好買賣時機

投資者先要去掉“”字,靜下心來,認真尋找和追蹤可能的潛力股,準備介入;如果手中持有的股票不斷攀升,應調整心態,平靜心緒,理性思考,把握賣出時機。技術上,如擬買進,投資者應觀察個股指標如RSI、KDJ等是否已在鈍化區域,要確定之後,再結合其他因素考慮,方可耐心吸籌。如擬賣出,則應分析成交量的放大規模,關鍵指標是否高位鈍化,放量時股價是否不升甚至調頭。此時,若心大發,風險必大,賺錢夢必破。

七、勞逸結合,看不懂時就空倉

市場永遠有機會,但風險無時不在。投資者久戰股市,不注意休息,往往會失手。休整是為了以後更好地戰鬥,這也是理性投資的範疇。寧可空倉觀望,去做些分析和研判的工作,也不可心神不定、坐臥不安地持股,那如同每日蠶食自身的精力。記住,空倉不是吃虧,是搶先規避風險、伺機前的必要準備。

八、少些憑空遐想,多些心理分析

許多投資者獲利不知了結,套牢後不曉得及時止損,滿腦子是一廂情願式的單相思,總是自我安慰地認為,莊家還會拉昇的。其實,這些投資者連震倉與出貨都區分不出。這種幻覺變成幻想,從而演變成美妙的遐想,再由遐想真正落實到瞎想,結果被動得不可收拾。為了避免這種失誤,辨別主流資金出沒的真偽,就應該加大對管理層制定策的心理研究,如策出臺的條件是什麼?策出臺的根本動機是什麼?主流資金是如何理解和判別管理層心理的?普通投資者又是如何想的?等等,還可以將此心理思維模式引申到板塊、行業及個股當中,如此,將不難發現許多技術分析中難以得到的收穫和驚喜。

九、自找麻煩

華爾街一位著名操盤手曾說:“股市中賺錢很快,但虧錢也很快,而且,每次虧錢都是我賺了錢後,洋洋自得之時發生的。”投資者總沾沾自喜於一得之功,這是不可取的。但更重要的是失誤後要善於總結,要自己給自己出難題,而不是簡單地後悔,不是單純地承認失誤,要避免再一次摔倒在同一條河裡的錯誤出現。

自我剖析,學習他人之長,補己之短,看似自尋煩惱,自找麻煩,其實是塑造成功的自我。記住,人不可妄自菲薄,更不可狂妄自大。

十、不求完美,只求收穫

股市中不可能要求完美,而要有積小勝為大勝、積小贏為大贏的精神。永遠記住,和你打交道的另外一個人比你聰明,這也是戒的一種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