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足口病高發期,家長們該如何防護?

成喜英

身體上的問題,來問麥豆醫生。

手足口病潛伏期平均是3—5天,以5歲以下兒童為主,是個常見的傳染病。大多數孩子在1周左右痊癒,少數兒童可能會出現肺水腫、腦幹腦炎、腦膜炎等疾病。

手足口病如何傳播?

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引起的,腸道病毒適合在溼、熱的環境在生存。

如果孩子在幼兒園接觸了被病毒汙染的玩具、碗筷、床上用品等會引起感染;飛沫傳播;喝了被病毒汙染的水、飲料等。

如何發現孩子有無手足口病?

按照疾病的發展過程可以將其分為5期:

第1期(出疹期):主要表現為發熱,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便秘等症狀。絕大多數手足口病在該期治癒。


  • 典型的皮疹:斑丘疹、丘疹、皰疹。皮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疹內液體較少,不疼不癢,皮疹恢復時不結痂、不留疤。
  • 不典型的皮疹通常小、厚、硬、少,有時可見瘀點、瘀斑。皮疹可表現為大皰樣改變,伴疼痛及癢感,且不限於手、足、口部位。

第2期(神經系統受累期):多發生在發病後1~5天內,表現為精神差、嗜睡、吸吮無力、易驚、頭痛、嘔吐、煩躁、肢體抖動、肌無力、頸項強直等。


少數孩子疾病發展迅速,可能會出現腦幹腦炎、腦脊髓炎、腦脊髓膜炎等。

此期屬於手足口病重症,大多數可痊癒。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多發生在發病後的5天內,表現為心率和呼吸增快、出冷汗、四肢末梢發涼、皮膚髮花、血壓升高。

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可在3期的基礎上迅速進入該期,孩子可出現呼吸急促、嘴唇發紺(發青紫),咳粉紅色泡沫痰或血性液體、血壓降低或休克。

此期是手足口病的重症危重期,病死率較高。

手足口病嚴重嗎?

手足口病的第5期是恢復期,體溫逐漸恢復正常,對血管活性藥物的依賴逐漸減少,神經系統受累症狀和心肺功能逐漸恢復,少數可遺留神經系統後遺症。

大多數患兒預後良好,一般在1周內痊癒,無後遺症。

如何預防?

勤洗手是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不生食、不喝生水、常用玩具勤消毒;避免與患了手足口病的孩子密切接觸。

2018年5月18日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手足口病診療指南》指出:EV-A71型滅活疫苗可用於6月齡~5歲兒童預防EV-A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礎免疫程序為2劑次,間隔1個月,鼓勵在12月齡前完成接種。


麥豆醫生

其實每年都有手足口病高發期發生,對於這種病毒,個人建議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要注意打預防疫苗,進行內外雙結合抵抗病毒。

接種疫苗:

手足口病是由一組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而且病毒的致死率很高,在2015年12月3日,國家食藥監總局批准手足口病疫苗,據說保護率可以達到97.3%,這個疫苗總共是打2針,用於6個月到5歲之間都可以打,兩針之間間隔一個月。

預防手足口病的必養成的兩個習慣:

  • 洗手。吃東西前要洗手,下課回到家要洗手,一定要用洗手液洗乾淨

  • 勤換。特別是夏天,流汗特別多,不管在學校還是外面,都是必須要勤換衣服,若是家長參加很多人活動後,也是必須要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