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深耕老城、釋放東山”的思路——杏花嶺區,全力打造北部發展新引擎

围绕“深耕老城、释放东山”的思路——杏花岭区,全力打造北部发展新引擎

围绕“深耕老城、释放东山”的思路——杏花岭区,全力打造北部发展新引擎

中華老字號釀造特色小鎮示意圖(資料圖片)

围绕“深耕老城、释放东山”的思路——杏花岭区,全力打造北部发展新引擎

“打造北部發展新引擎,推動北部轉型升級,優化發展空間,釋放發展潛力。”這是今年市委、市政府對太原北部發展提出的明確要求。

作為太原北部發展的主戰場,杏花嶺區以項目建設為第一抓手,項目建設蓄勢崛起的態勢正在形成。與此同時,自2017年杏花嶺區被確定為中央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該區採取模板引路、清單倒逼等方式探索前進,改革試點工作初見成效。

項目建設,“四圈四園”撐起轉型新格局

我們首先來看這樣一組數字,2018年,全區共有各類重點項目154項,總投資1192.63億元。其中,新建項目86個,續建項目68個。今年謀劃、今年啟動、有望今年開工建設的25項轉型項目投資達415.9億元,佔全年新建項目投資額的90.4%,是去年轉型項目投資額的14倍。

“雄厚的資金支持,為杏花嶺區做強轉型發展項目提供了有力支撐。目前,形成了‘四圈四園’的八個轉型支撐樑柱。”杏花嶺區副區長梁勇說道。

梁勇介紹:“杏花嶺區以區域經濟建設為紐帶,形成既有一定邊界範圍又對外高度開放的區域整體競爭優勢。主要佈局為以國貿、王府、萬達為中心的中部商圈,以望府廣場為中心的東部商圈,以宜家、愛琴海、華聯和中車TOD為中心的北部商圈,以太原動物園、牛駝寨公園為中心的休閒旅遊圈。以元工電力、春光鍛造為中心的先進製造業工業園,以一號車市、傳化物流、丈子頭農業物流為主的現代物流園,以釀造小鎮為中心的太原中華老字號產業園,以瑪薇生態牧場為中心的現代農業園。”

目前,該區成立了以區長為組長、各位副區長為副組長,15個有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轉型項目建設年領導小組,各類轉型項目穩步推進。特別是該區當前重點項目,太原中華老字號“釀造小鎮”建設順利推進。

“杏花嶺區有多家中華老字號釀造產業中的領軍企業,建設中華老字號釀造特色小鎮,其目標是通過產業集聚,轉型升級,挖掘和傳播釀造文化,開發旅遊資源,增強區域釀造業的整體實力,帶動周邊區域協同發展。”杏花嶺區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武衛東說道。

釀造小鎮項目以大窯頭村、小窯頭村、石柱溝村為基礎,佔地15000餘畝。武衛東說:“目前,擬入駐中華老字號釀造特色小鎮企業主要有太原酒廠、寧化府醋業、老香村副食等企業。太原酒廠自籌資金2億元開始對現有106畝閒置土地進行建設,預計2-3年初具規模,建成投產後,將新增就業崗位1000餘個。其他企業在規劃土地梳理完成後,將進行二期建設。”

農村變革,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初見成效

2017年5月,杏花嶺區被確定為中央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100個試點縣(區)之一。涉及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鄉(街)3個,分別是中澗河鄉、小返鄉、楊家峪街辦,共44個村(社區)。

改革的道路沒有一帆風順,該區被確定為中央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以來,採取模板引路、清單倒逼、典型示範、村民商議的方式,重點對城中村和基本沒有經營性資產的純農村進行了探索。

今年4月19日,該區穀旦村、窯頭村、東溝村、耿家莊村、莊子上村、南坪梁村、小棗溝村、下嶺村同時召開成員大會表決通過章程,選舉理事會、監事會,掛牌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這標誌著杏花嶺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

為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順利推進,杏花嶺區從自然村到鄉(鎮)政府再到區政府,各級部門勁往一處使,擰成了一股繩。5月21日,中澗河鄉柏楊樹社區成立了我省首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民講習所,柏楊樹社區黨支部副書記尹世棟成為講習所的授課老師。他說:“講習所就是要用農民的話講述農村改革的事。我用通俗易懂的話告訴鄉親們改革的好處。”

杏花嶺區副區長趙聯慶說:“通過改革,一方面,可以制度性地保障集體經濟所有權,保障村民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村幹部和村民擰成一股繩,信心倍增,經濟發展速度逐步加快。”

截至目前,該區44個村(社區)全部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開展率100%。其中,39個村(社區)基本完成清產核資工作,完成率88.6%;42個村(社區)完成成員身份確認,完成率95.5%;36個村(社區)完成資產量化和股權設置,完成率81.8%;36個村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完成率81.8%。

市容整治,為城區發展添亮增色

文明是城市發展的內涵、是城市進步的標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太原市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從經濟、政治、文化、環境衛生改善籌方面全面展開。

目前,杏花嶺區以嚴細實的工作標準和工作作風,著力推進環境衛生、市容市貌整治工作,進一步改善城市環境、維護社會秩序、強化公共服務。每天清晨,當你還在夢鄉,杏花嶺區環衛隊的“城市美容師”就開啟了一天辛勤的工作。

杏花嶺區環衛隊擔負著該區建成區範圍內32.2平方公里,63.4餘萬人口的生活垃圾清運和城肥清掏工作。面對太原市大規模的城中村拆遷改造和城市道路建設給清運工作帶來的種種困難,杏花嶺區環衛隊如何保障城建工作順利開展?如何做到衛生清理無死角?如何給城區居民帶來一片碧水藍天?

“我們以‘城市管理全面提升行動’的要求和標準為準則,努力創新工作方式、改進服務方法,大力加強清運工作管理、協調力度。”杏花嶺區環衛隊隊長李宏說道。

李宏說:“文明創建工作是一項民心工程,惠及杏花嶺區的居民,我們用自己的辛勤勞動換來碧水藍天,也是對文明創建工作的一點貢獻。目前,東山特色小鎮建設是區裡的重點工程,咱們不能拖了經濟發展的後腿。我們對北沙河、澗河沿岸道路拓寬改造建設中遺留的建築、生活垃圾等雜物進行不間斷地及時清理。保證東山特色小鎮等重點‘標杆’項目建設工作和道路拓寬工程順利進行。”

大隊緊緊圍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這一主題,抽調人手,一方面實現日常工作24小時清運,全天候保潔。另一方面,精心組織安排工作人員走街串巷虛心聽取街辦、社區和服務單位對環衛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服務和工作方式。對建成區105條主要街道進行了規範上門收集,增加車輛和人員,加大對數字化城管各種派單的處置力度,特別是大件垃圾的清理,對重點站點和池站增加保潔次數,盡最大努力減少垃圾暴露和減少暴露時間。

如今,走在杏花嶺區的街道上,道路更加寬闊整潔,環境更加清潔,基礎設施、市政公用設施配套更加完善,杏花嶺區環衛隊正在為創建城市文明工作貢獻力量,正在為區域經濟建設鋪平道路。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近年來,杏花嶺區的各項工作取得了驕人的好成績,特別是在區域轉型項目建設領域,杏花嶺區蓬勃發展的景象振奮人心。杏花嶺區正以昂揚的姿態奮力趕超,一個宜居、文明、富裕和諧的城區正在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