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思維做不強中國彩電業 享受小米雷軍說的5%利潤都算高的了

Popo||撰稿

雖然放棄價格戰,轉型價值戰的口號喊了多年,國家也出臺扶持彩電業做強的N多政策,但是仍有一些企業放不下規模為王的傳統思維,以前通過組裝,現在通過代工壓縮製造成本從而獲得微利,而且似乎還樂得其中。

不過,這種思維對做強中國彩電業卻毫無幫助,在激烈的競爭下,甚至想達到小米雷軍說的5%都是一種奢望了。

規模思維做不強中國彩電業 享受小米雷軍說的5%利潤都算高的了

放棄規模思維

彩電業仍放不開規模思維

伴隨中國彩電成長的,不僅有各種形式的促銷、讓利的價格戰,以前根深蒂固的規模思維。相比較營銷手段通過幾年的鋪墊踐行,可能會發生改變而言,那種已經在心裡生根發芽的思維卻是很難從根本上去除。

從CRT時代開始,直至今天后液晶時代,這種思維就伴隨中國彩電業一併成長了。只是時代不同,形式不一樣罷了。

比如在CRT時代,長虹因為囤積彩管,幾乎掌握了市場話語權,通過快速降價也讓其銷量快速提升,從而成為那個時代家喻戶曉的彩電大王。中國彩電企業第一次切身體會到價格戰引發的規模增長。

由此,一場跨越幾十年,至今不停歇的價格戰拉開了序幕。從超薄CRT時代康佳的崛起,到液晶時代TCL代工量的快速增長,再到樂視、PPTV等為代表的將製造幾乎外包的互聯網企業紛至沓來,以至於現在冠捷、京東方等面板企業開始大力拓展自主品牌液晶電視等。

隱藏在價格戰裡的,正是我們所說的規模為王的思維。如果說以前發動價格戰的主體還是以來料組裝,自己也參與部分製造的企業的話,那麼現在的價格戰主體正在發生著變化。以前,不少中國彩電企業是組裝關係,換句話說,各種不屬於自主研發原材料的代工拼裝廠;現在,不少中國彩電企業是代工關係,要麼是完全沒有技術實力的甩手掌櫃式的企業,要麼是有相對完整產業鏈條的製造企業。

規模思維做不強中國彩電業 享受小米雷軍說的5%利潤都算高的了

完整鏈條

雖然主體形式不同,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通過大規模製造或進貨,從而儘可能壓低產品的價格,即所謂的規模致勝的思維。

正是因為有這種思維作祟,所以價格戰一直不停歇。因為有無數成功的案例擺在面前,大家通過價格戰獲得了規模增長,從而在銷量上成為市場的王者,所以一些新進企業都希望效仿“成功經驗”,從而打開市場,而一些原本要放棄價格戰追求價值戰的製造企業,卻再度被拉進價格戰的漩渦,特別當沒有製造能力的互聯網品牌、有上游面板製造優勢的企業,以及有相當強的產業鏈滲透能力的專業代工企業進入後,彩電業似乎已經離不開價格戰了。

5%的利潤或將變成奢望

從術業有專攻的角度解釋,似乎專業的事讓專業的人去做,是有道理的,這樣可以發揮每個企業擅長領域的最大價值。

然而,產業的發展不會按照你劃分好的路線在走。歷經十幾年的發展,有些製造企業如TCL已經開始介入液晶面板製造領域,而一些面板企業如京東方、群創等也加速對外輸出自己的代工產品,甚至有了自己的品牌。這種不斷打破邊界開始跨界的行為,讓先前的界限變得模糊,而現在再去談術業有專攻,都是掩耳盜鈴罷了。

事實上,作為第三方權威大數據公司,奧維雲網(AVC)也感受到了這其中的風險。

在其《全球TV代工廠出貨月度數據報告》中,奧維雲網提出,2018年3月全球15大TV代工廠出貨777萬臺,同比2017年增長38%,第一季高速增長的趨勢還在延續。由於全球TV外放代工比重已經超過50%,全球主要市場中國、北美在恢復,新興國家和地區更新換代的需求在增長,面板價格步入下行通道帶來的積極效應也逐漸顯現,世界盃即將舉辦等多因素拉動第一季度出貨增長,但是面對第二季度,渠道庫存高位、世界盃備貨接近尾聲、中美貿易戰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在出貨量層面不確定性增多。

規模思維做不強中國彩電業 享受小米雷軍說的5%利潤都算高的了

風險不少

身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判斷形勢做跨界投資,往往會犯經驗主義錯誤,對暗藏在不擅長領域的風險可能不完全清楚,結果往往是很多企業在生產時並不會按照市場實際需求進行排產,而是通過自己客戶的需求加速上量,這種競爭帶來的結果只可能在重複訂單下的無休止的規模增長。

而這,才是價格戰真正的主因。市場轉好的時候滿負荷生產,而市場一旦出現飽和,就開始去庫存,國內國外搞促銷。特別是一些面板廠和一些專業代工廠介入進來後,無論是面板主導彩電市場發展還是整機擁有市場話語權,它們都能利用自身槓桿,對另一塊市場進行施壓,從而導致價格戰永不停歇。

這並不是好事情,因為在這樣持續不斷的規模戰下,中國彩電業可能會出現透支的情況,屆時別說做強,恐怕連小米雷軍說的硬件製造5%利潤都難以實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