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塊芯片,壟斷中國市場30年!受夠了,中國1300多家企業奮起造芯

最近Deeptech半導體產業論壇上,米磊卻指出芯片行業有著其他行業不具有的壁壘“

這是一個重資產、高投入、長週期的產業,如果沒有板凳坐得10年冷的心理準備,我建議還是算了吧!”

行業資深人士都這樣說,結合前段時間的“中國芯”,不禁讓我們思考,芯片製造到底有多難?

幾塊芯片,壟斷中國市場30年!受夠了,中國1300多家企業奮起造芯

芯片開發,比你想象的難很多

1.芯片製造極具挑戰

芯片行業的開發,不僅僅對技術要求極高,更需要大量資金和時間。一條生產線動輒幾十億的投入,需要4年才能順利生產。搭建完生產線到順利生產,一整個流程又需要耗費數個月的時間。芯片的研發,時刻都有“還沒出生就被淘汰”的風險。

2.芯片市場競爭激烈

一方面,芯片行業有著數十年的行業沉澱,外國的芯片企業幾乎壟斷著市場;另一方面,智能手機的市場又逐漸飽和,要在一片飽和成熟的市場,從國外芯片企業中搶奪肉食,難度可想而知。

幾塊芯片,壟斷中國市場30年!受夠了,中國1300多家企業奮起造芯

中國電子市場,我們活在“水深火熱”中

眾所周知,我們現在使用的手機、電腦以及其他電子產品上的芯片,都源於外企,比如目前全球最大CPU製造企英特爾,存儲器第一的三星電子等,中國的電子製造始終需要向這些企業求助。

以手機為例,一臺手機的硬件中,CPU有英特爾,屏幕有三星、LG,存儲有三星、金士頓……往往許多一隻手機的生產,需要多個最前沿的技術一同組合,芯片也是其中之一。由於核心技術被壟斷,為了展現更好的技術和硬件,國產手機的生產不得不向國外企業付費。

“中國造芯”的核心目的,也是為了佔據核心資源,一步步不受制於人,一步步自立自強。

幾塊芯片,壟斷中國市場30年!受夠了,中國1300多家企業奮起造芯

面對歐美壟斷,1300多家企業忍不了了!

隨著呼聲不斷提高,中國的半導體企業數量已經劇增至1300餘家,形成了“千企造芯”的局面。

首先,是中外合資企業,比如ARM公司、Acorn公司等。自主研發之路無比艱難,合資企業,可以將自身的技術進行共享,從而加快中國芯片行業的開發,這是一個與虎謀皮的生意。

其次,是中國自己的實體芯片企業,比如兆易創新、長電科技等。這些企業本身就在半導體行業上下游之中,對芯片行業有著自己的瞭解與長處。僅最近一段時間,就又多了數百家打算進入芯片行業的企業,組建出最中堅的科研力量。

最後,則是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等,也同樣宣佈加入“中國芯”製造大軍。互聯網企業有著更靈活的投資策略,在芯片行業,也會展現出與眾不同的解答方式。

幾塊芯片,壟斷中國市場30年!受夠了,中國1300多家企業奮起造芯

百e創業認為,被國外企業壟斷的芯片行業,我們要虎口奪食,絕非易事。想要自強,這是一條荊棘載途,卻必須克服的路。

未來,你認為哪類企業將會代表中國芯片業,出品“中國芯”? (單選)
0
0%
合資企業(ARM、Acorn等)
0
0%
中國芯片企業(兆易創新、長電科技、華為等)
0
0%
互聯網企業(阿里巴巴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