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人口130萬的大市 已早早撤縣升地級市

寧夏人口130萬的大市 已早早撤縣升地級市

固原,古稱大原、高平、蕭關、原州,簡稱“固”,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是寧夏省域副中心城市。 公元前114年建城,絲綢之路必經之地,明代九邊重鎮之一。 “左控五原,右帶蘭會,黃流繞北,崆峒阻南,據八郡之肩背,綰三鎮之要膂”、“回中道路險,蕭關烽堠多”,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

寧夏人口130萬的大市 已早早撤縣升地級市

固原市東部、南部分別與甘肅省慶陽市、平涼市為鄰,西部與甘肅省白銀市相連,北部與寧夏中衛市、吳忠市接壤。總面積13450平方千米,市區面積45平方千米,轄1區4縣。2017年戶籍人口150.58萬人,71.16萬人,佔總人口的47.3%。

1953年11月,甘肅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區成立,自治州首府為固原縣,轄西吉、海原、固原3縣。

1955年11月,西海固回族自治區改名為固原回族自治州。

1958年10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撤銷固原回族自治州,成立固原專區。

1958年11月,甘肅省涇源縣劃歸寧夏,歸屬固原專區

1970年07月,固原專區改為固原地區行政公署,行署駐固原縣,轄固原、海原、西吉、隆德、涇源5縣。

1983年10月,從固原縣析出王窪、彭陽區所轄馮莊、王窪、羅窪、小岔、孟塬、草廟、交岔、石岔、古城、新集、溝口、彭陽、城陽、紅河、川口15個人民公社成立彭陽縣。

2000年01月,固原地區固原縣大戰場鄉移交吳忠市中寧縣屬地管理。

2001年07月撤銷寧夏區固原地區和固原縣,設立地級固原市和原州區。

2002年07月,撤地設市,改固原地區為固原市,固原縣改稱原州區,轄海原縣、西吉縣、隆德縣、涇源縣、彭陽縣和原州區。

寧夏人口130萬的大市 已早早撤縣升地級市

2017年,固原市總戶數為46.46萬戶,戶籍總人口150.58萬人,其中:男77.53萬人,女73.05萬人,城鎮人口36.36萬人,鄉村人口114.22萬人,回族人口71.16萬人,佔總人口的47.3%。

固原是一個以漢族佔多數,以回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其他少數民族分別是:滿族、蒙古族、壯族、朝鮮族、藏族、土族、侗族、苗族、布依族、土家族、維吾爾族、東鄉族、毛難族、彝族、羌族、裕固族、白族、達斡爾族、傣族、黎族等。

寧夏人口130萬的大市 已早早撤縣升地級市

2017年,固原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0.09億元,剔除物價因素,實際比2016年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1.01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74.08億元,增長9.5%;第三產業增加值144.99億元,增長8%。經濟構造由2016年的20.5:25.5:54改變為2017年的18.9:27.4:53.7,第一產業比重降落1.6%,第二產業比重進步1.9%,第三產業比重降低0.3%。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到達22061元,同比增長7.8%。

寧夏人口130萬的大市 已早早撤縣升地級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