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終於對美亮劍,核武器研發再次提上日程,美國該如何應對?

青年視紀

我個人認為美國現在就是在等伊朗亮牌。美國已經看到制裁起作用了。歐洲大型公司紛紛終止與伊朗合作。而英、法、德三國雖然口口聲聲要維護“伊核協議”,但現實是雷聲大雨點小。實際上歐盟並沒能有效解決伊朗經濟損失的問題,也沒有拿出反制美國的措施。甚至一些歐洲國家發出希望伊朗民眾忍受制裁的聲音。說白了就是要求伊朗既要履行“伊核協議”,還得忍受美國的制裁。對於美國來說,美國是吃定了伊朗不可能忍氣吞聲接受一邊履行“伊核協議”,一邊忍受制裁的現狀。所以說美國就是等伊朗在重回談判桌和重啟核計劃當中做出一個選擇。這兩條路無論伊朗選擇哪一條都達到了美國的企圖。伊朗如果選擇重回談判桌,美國更為主動,將在談判中提出更多苛刻的條件。為什麼伊朗一直強調“伊朗不會就導彈計劃與他國談判?”這說明特朗普政府有這方面的訴求。美國不僅要限制伊朗的核研發同時還要限制伊朗的導彈研發。如果伊朗選擇重啟核計劃同樣正中美國下懷。這就使得美國退出“伊核協議”變得理直氣壯,而歐洲國家也不得不與美國站在一起。如果真的出現這種局面,未來美國極有可能會對伊朗動武。


美國這種耍無賴的做法其實伊朗也是沒轍。伊朗之所以留在“伊核協議”當中,首要原因是因為伊朗與歐洲有密切的經貿關係,只要歐盟肯履行“伊核協議”的內容那麼光憑美國的制裁對伊朗的經濟是構不成太大的影響。伊朗與美國本身也沒有太大的貿易額。其次伊朗這麼做還能造成歐美關係進一步破裂。再有伊朗還看到歐盟所擔憂的歐洲安全問題。出於拉攏歐盟的想法,此前伊朗政府和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才會不斷敦促歐盟相關國家繼續維護伊核協議,呼籲歐盟加強與伊朗的經貿合作。不過歐盟在美國面前終究是嘴硬手軟。鑑於歐盟的這種表現伊朗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畢竟這麼耗下去損失的是伊朗經濟。所以個人認為,不能將貝赫魯茲·卡邁勒萬迪的言論視為伊朗對美國亮劍。確切地說伊朗是希望以這種強硬的方式提醒歐盟站穩立場,儘早兌現維護“伊核協議”的承若。


美國應對伊朗,不一定要直接向伊朗出手,美國可以通過向歐盟發難,從而借歐盟之手對伊朗施壓。最近美國政府突然決定向歐盟鋼鋁產品徵收高關稅。立時美歐之間的衝突焦點由“伊核協議”轉變為貿易糾紛。很顯然這是特朗普政府有意在轉移歐盟的關注重心。我個人認為,或許美國意識到,如果歐盟堅決維護“伊核協議”那麼歐盟早晚要出臺針對美國的反制措施。既然如此倒不如自己先出手打亂歐盟的計劃。通過製造貿易糾紛分散歐盟的注意力,迫使其在“伊核協議”的立場上有所鬆動。來換取美國政府在鋼鋁產品徵收關稅問題上的退讓。這也許是特朗普政府一箭雙鵰的策略。通過鋼鋁產品徵收高關稅這支箭,一次性解決美歐間的貿易問題以及歐盟在“伊核協議”問題上轉而支持美國。


貝貝和豆豆的視野


如果伊朗這種“強硬的威脅”被重複多次以後,貶值的速度也許比津巴布韋的錢還要快!

類似於:“用導彈覆蓋特拉維夫!”“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25年後將沒有以色列這個國家,,,”等等等等!說實話,我的耳朵都快磨出老繭了,但只要是一個有點基本素養的旁觀者,誰會把這種虛張聲勢的叫囂當回事呢?哪個成熟的政治家會說出這種連自己都不相信的話呢?

但這種慷慨激昂的口號必須存在,因為有人需要:伊朗人民!準確地說,是伊朗民粹主義者!而且,在沒有得到歐洲再次支持的惱怒之下,這一宣示也更像是在威脅歐洲!

卡邁勒萬迪在這個時候提出伊朗核協議如果被拋棄,伊朗有能力在3天之內重啟濃度為20%濃縮鈾的生產,並稱伊朗的核計劃就像一輛隨時可以開動的汽車,伊朗還將出售多餘的重水,伊朗的核武器研究將被重新提上議事日程,(此番表態,不僅間接承認了伊朗從來就沒停止過對濃縮鈾的提煉,而禁止非法擁核國家出售與核有關的所有技術,設施以及原材料,是《核不擴散條約》的明文規定,這種明目張膽的威脅,我不知道叫不叫授人以柄?)

實際上,自從美國5月8號“退群”之後,伊朗的“強硬”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但大多時候也都是為了國內的穩定,用這樣的“強硬”來讓民眾相信:政府是有能力解決好這件事的!這件事不會影響到你們的生活,等著瞧!美國一定會屈服於我們的“強硬”!而全世界所有的民粹者們,也大都需要類似的“精神食量”!


實際上,魯哈尼在喊完口號的第二天,就馬不停蹄地奔赴歐洲,試圖繼續挽留法德留在《協議》之內,但木已成舟的事實,也的確將法德推向了兩難的境地,企業的利益與政府的決定根本不能統一,

而彭佩奧在21號又以窮追猛打之勢,向伊朗拋出了含有12個條件的“B計劃”,但除了美國最為關心的其中四條,“B計劃”中還附帶了如伊朗必須從敘利亞撤軍,停止對也門胡塞武裝的支持等等條件,這說明美國還是給伊朗(也給自己)留出了一個緊急出口!

但哈梅內伊似乎絲毫沒有意識到,伊朗完全可以抓住附加條件的其中一條來為僵局解套,隨之提出三項條件,將皮球踢給歐洲:一,歐洲國家保護伊朗石油銷售免受美國製裁,繼續購買伊朗石油,二,歐洲銀行保護與伊朗貿易,三,英法德承諾不尋求與伊朗談判彈道導彈和伊朗在中東地區的活動,,,!

歐洲面對這種根本無法接受,明顯帶有“威脅”性質的條件,很可能因此而被激怒,畢竟反對伊朗擁核是6國達成的共識,同時也是國際社會共同的祁願,況且,根據法國《世界報》表示:法國以及歐洲目前還不具備協同反擊美國製裁的能力,,,!如果歐盟真的被伊朗逼急了,之前的“支持”馬上就會變成“打擊”,堅持與伊朗同行的俄羅斯,將再次遭到歐洲的孤立,

但聰明絕頂的馬克龍似乎也猜出了普京的焦慮,於24號飛赴俄羅斯,在與普京的會談中表示:歐洲願意同俄羅斯加強合作關係,,,!

眾所周知,“強硬”是需要本錢的,俄羅斯雖然處處以“強硬”示人,但國內經濟的現實困境與國際社會被孤立之苦,也許只有普京自己知道,而唯一能讓俄羅斯重新融入世界的紐帶就是歐洲,只要還能與歐洲說上話,就有重歸世界的可能,馬克龍的承諾,無疑給普京解開了這個套,對於伊朗來說,盟友關係只存在於意識形態,而實際利益則大多與意識形態關係不大,關乎國家利益的大是大非面前,也就談不上“背叛”了,因此,普京表示:反對伊朗提出的三項條件!


俄羅斯的“背叛”,讓伊朗失去了最後的依靠,只好採取:“眾害相侵取其輕”的無奈選擇,提出:就也門停火問題同歐盟談判!這也是彭佩奧附加條件的其中一項,雖然其深知,這樣的讓步雖然是權宜之計,也根本不能滿足美國的條件,但這一小步至少能解燃眉之急,同時也打開了繼續談判的缺口,讓“第二分協議”的誕生成為可能,我們終於看到,在“瘋狂”與“理智”之間,伊朗的政治家們還是選擇了後者,,,!

這樣看來,“強硬”與“妥協”對於伊朗來說,是完全可以交替使用的!


冷兵器TILLLINDEMANN

1.美國政治上孤立伊朗。首先,美國必然“恬不知恥”的在聯合國安理會提交草案,要求一旦伊朗恢復核計劃,就對其加以制裁。不過,有俄羅斯的一票否決權,肯定無法通過。這沒關係,美國只是“投石問路”。接下來,美國將會要求中東的盟國,以色、沙特、阿聯酋、約旦、科威特等國對伊朗加以譴責;聯合中東美國之後,美國會繼續拉攏英法德等歐盟國家,對伊朗施壓,畢竟伊朗擁有核武器之後,對歐盟的威脅非常大;最後,美國會開動在全世界的輿論機器,開始大肆渲染“伊朗威脅論”,將伊朗妖魔化,有全世界的美分們的配合,伊朗的國家形象會一落千丈。

3.美國在軍事上威脅伊朗。美國在伊朗周邊的伊拉克、阿富汗、約旦等國都有駐軍,再加上盟友以色列和沙特,在中東進行一次威脅性的軍事演習,再容易不過,這也是美國的老套路。針對俄羅斯的軍事威脅,美國與北約有“三叉戟接點”聯合軍事演習,針對另一個有核國家,美國與韓國有“乙支自由衛士”聯合軍事延續。在中東,聯合以色列、沙特等國,美國搞一次聯合軍演,在軍事上威脅伊朗,可能性非常大。2013年,美國軍方曾經在在波斯灣地區舉行為期25天、30多個國家參與的大規模軍事演習,"應對來自伊朗的威脅"。2018年,美國軍方重啟在波斯灣地區軍演的可能極大。

歡迎大家討論,美國還有什麼招數應對伊朗重啟核研發?


美國觀察室

伊朗這樣的表態,意味著美國的陰謀將要有得逞的可能。據伊朗原子能組織發言人貝赫魯茲·卡邁勒萬迪稱,如果2015年達成的伊朗核協議被撕毀,伊朗能夠在三天之內恢復福爾道核設施20%的濃縮鈾。他還表示伊朗的核設施設備的泵和檢測器都已經準備就緒,隨時可以啟動核開發。



美國特朗普政府於5月8日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依然退出了《伊核協議》。美國想要修改伊核協議,達到自己想要的要求。於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由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於21日提出了12條修改協議。直接要求伊朗放棄核計劃,甚至讓伊朗放棄其中,短程彈道導彈發展。可謂是赤裸裸的無恥行為。


美國的目的就是要激怒伊朗,讓伊朗展開鈾濃縮活動。近而就對伊朗進行名正言順的經濟制裁,甚至對伊朗直接的軍事打壓。從而直接打臉英,法,德三國,控制伊朗的石油出口份額。進而控制整個國際上的原油價格,來達到對原油依賴較大國家的影響。



所以,只要伊朗上套了,那麼美國就會進一步的採取步步緊逼的策略,讓伊朗一步一步的走進美國的圈套之中。在伊朗這樣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裡,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很容易無法控制情緒,做出很多衝動的舉動,自然容易落入美國的設計之中。



伊朗這次對外宣稱的威脅啟動核設施,美國自然暗自偷樂,伊朗要上當了。美國自然會在伊朗啟動核設施的時候,給予伊朗施壓,提交聯合國核查議案,當然俄羅斯根本不會讓美國的議案通過。但是這不重要,只要有這過程就行,美國進而可以直接要挾歐洲國家,跟隨美國一起制裁伊朗。


所以伊朗的這樣表態,會給美國更多的希望,也會讓歐洲更加擔心,也會給俄國更多的煩惱,也會給伊朗的原油採購國更多影響!牽一髮而動全身,伊朗這樣一箇中東地區的中樞,卻影響著莫大的世界。


淡然longjiangjiaoyou

A:伊朗這一招特別厲害,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對伊朗經濟進行制裁。伊朗就繼續研發核武器,美國若不妥協,伊朗核武器一旦研發成功。中東石油就不是美國說了算,中東石油的話語權就落到了伊朗。

由於伊朗獨特的位置,到時伊朗核武將能幅射整個中東,所以整個中東石油出口都將得看伊朗的臉色,而中東石油出口佔世界石油出囗的很大份額,所以伊朗能隨時影響世界石油的價格。而這美國是最不願看到的。
B另一種情況就是“美國最終妥協”放棄《伊核協議》那自私的修改,繼續原有的協議,放棄對伊朗經濟的制裁。如此伊朗就又平安回到從前,沒有多少損失,唯一打臉的就是美國。



即使是這樣伊朗也是會“受傷”的。經過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的鬧劇,短時間部分公司將不會考慮到伊朗投資。害怕鬧劇重演。C最後有一種不容樂觀的情況——————美國對伊朗進行急切的軍事打擊。

若美國趕在伊朗核武研發成功前對伊朗進行全面的軍事打擊,讓俄羅斯和歐州來不及反應就攻佔全鏡。到時已成定局的伊朗局勢,那麼其它國家最多也只會在國際上指責一下,很難有實際行動。



這種情況恐怕很難,發動如此大的戰爭,美國國會,國內民眾會反對,而美國迅速贏得戰爭的可能性也極低。


歷史軍武研討員

目前伊朗又放出一個爆炸性的消息,三天可以提練純度為20%的濃縮軸,其它核研發設備也準備就續,伊朗研發核武器的工作準備就續。伊朗主動施壓是否可以拯救自已,目前還得看美國如何選擇用何種方式來處理伊朗核問題。美國選擇處理伊核問題的解決方式是用軍事打擊還是用政治施壓?這會導致伊朗的命運以及同美國盟友的關係發生巨大的改變。

一是美國選擇軍事打擊伊朗,將會導致中東地局的再次升級,美軍會同以色列空隊把伊朗的核準備工作完全打亂,伊朗則會干擾中東地區的油氣資源輸出,影響世界石油的需求,將導致國際油價上升,歐盟的油氣資源得不到穩定的保障,將會加大對俄羅斯的油氣進口,所以歐盟近期在想讓美國重回伊核協議的同時,還在積極地緩和與俄羅斯的關係。所以美國準備對伊朗動武之時,也是準備把歐盟推給了俄羅斯,多年合作的盟友關係從此離心離德,美國的損失也很大。二是選擇政治施壓。5月8日特朗普宣佈退出伊核協議,但礙於英法德的強硬態度,美國政府5月21日開出重啟新伊核協議的12個條件,同日遭到了伊朗的堅決反對。所以美國想通過政治施壓引起伊朗內亂,最終引起伊朗的政權更迭的願景很難達到。再加上世界各國對美國優先的政策完全不支持,還有對特朗普厚待以色列的不滿,美國實施政治壓制伊朗將不得盟友的配合,效果會很微小。

根據特朗普上臺後對伊朗與以色列的態度,伊朗越強硬表態,將會受到美國更嚴厲地打擊。


山合水

伊朗是破罐子破摔了,目前已經不在乎所謂的“美國人的態度了”,話有說回來,在乎也沒有什麼用。美國已經把伊朗多年談判努力化為泡影,把核武器研發再次提上日程上,就是表明,你們美國人是無論如何都要制裁伊朗,伊朗是有底線的,不可能同意美國在撕毀核協議後再次提出的苛刻條件,就這樣對峙著,互不相讓,看誰能笑到最後。

至於說美國如何應對,無外乎幾個原先對付伊朗的老辦法。

1、加大力度對伊朗制裁。

現在美國已經在做,前一段時間,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退出伊朗核協議之後就宣佈,對伊朗展開更嚴格的制裁與封鎖,這也是美國慣用的伎倆。不過目前看來有漏水之處,那就是美國重要盟友歐洲強國們(英國、法國、德國)好像有不同的意見,歐洲國家可能能因為利益,與伊朗打成協議,留在原來的伊核協議中,美國正在面臨著歐洲強國不配合的挑戰,制裁伊朗就沒有以前那麼有效了。

2、跳動中東盟友沙特、以色列等國圍攻伊朗。

美國在中東可是有很多特殊利益的,在眾多中東國家都有駐軍,勢力非常強大,而且好友兩個比較鐵桿的盟友國家,那就是中東小霸以色列和土豪國沙特阿拉伯。這兩個國家可是伊朗的死敵,都是要伊朗置於死地國家,絕對不會手軟的,當然伊朗同樣也是同樣心境,想要滅掉以色列和沙特的。

美國有了這兩個國家當做前鋒和搖旗吶喊者,對付伊朗就想多輕鬆多了,而且從地緣上來看,如果美國要是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可以直接借沙特等海灣國家為跳板,直接進攻伊朗,或者進行海上封鎖,而以色列和沙特就對會派兵助陣。當然伊朗不是那麼容易打敗的,但如果可能的話,美國更想扶植伊朗發對派勢力取代伊朗現有政權,進行顛覆活動,以色列和沙特都是大助力,既能出錢又能出人。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歡迎評論交流,加關注!


大正看世界

目前,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的舉動,遭到其他所有“伊核協議”簽字國的反對。英國、法國、德國和俄羅斯、中國、伊朗已經因為特朗普的退出而有聯合應對的趨勢,5月25日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舉行了第一次聯合會議,這次會議是沒有美國參與的伊核問題討論會,表明了歐洲盟國和美國漸行漸遠的苗頭。

特朗普一貫的談判策略是“倒逼式”,先退出伊核協議,全面制裁伊朗為手段,倒逼伊朗簽署對美國和以色列更有利的新伊核協議。

特朗普的算盤是,即使倒逼失敗,原來的伊核協議伊朗和其他五國還是會遵守,那麼美國並沒有什麼損失,如果倒逼伊朗成功,則是一次重大勝利。

但特朗普的“任性”舉動,僅僅在伊核協議這個局裡看,似乎很高明,但是放在整個世界的大棋局下,有明顯的問題,那就是開始撕裂歐美和美國的盟友關係,令歐洲盟友深切感覺到美國不靠譜,既然已經簽署的協議可以隨時撕毀,那麼西方文明的基礎之一——契約精神還有意義嗎?

如果契約精神消失,世界還有次序可言嗎?


麻辣戰爭

謝網友手機用戶6111811326之邀

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伊朗核問題再次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5月27日伊朗原子能機構負責人稱,伊朗在三天之內在福爾道核設施恢復20%高存度濃縮鈾,這就意味著伊朗核武器研製從新提上議事議程。


2015年六國與伊朗簽訂了“伊朗核協議",伊朗的國際貿易環境瞬間改善,英法德與伊朗迅速解除對伊朗的制裁,雙方全方位的進行經濟往來,伊朗和歐盟從中受益。

今年5月美國特朗普總統宣佈正式退出"伊朗核協議"英法德對美伊雙方進行雙邊廚旋,英法德同時宣稱繼續執行"伊朗核協議",伊朗也同意留在伊朗核協議之內。


美國聲稱對伊朗出臺史上最嚴歷的經濟制裁,給英法德等外貿公司三四個月的緩衝期退出伊朗。

美國對伊朗的經濟制裁是肯定的,伊朗以恢復鈾濃縮脅迫英法德向美國施壓,伊朗失去了理智,從另一個方面表明特朗普退出伊郎核協議是明智的選擇,美國對伊朗經濟制裁,軍事施壓,挑動反政府叛亂和軍事打擊,也將提上美國議事議程。

謝謝各位


快樂老張

核武器研發只是伊朗應對制裁的一張牌,以目前伊朗在研究方面的能力還不足以製造出實際意義上的核武器。伊朗的核計劃當中也需要從西方引進不少核心設備,缺少這些伊朗的鈾濃縮活動將無法進行下去。

說到美國的應對措施最主要的還是聯合盟友對伊朗實施全面的制裁,比如上面提到的很多工業方面的核心設備,還有就是對伊朗的進出口貿易進行嚴厲打擊,阻撓世界各國與伊朗發展經貿關係。美國這方面的能力還是相當強大的,中興公司就是涉及到一些問題而受到制裁,目前正處在停擺狀態,由此可見有些事可不是說說而已。

除去制裁的手段,美國還可以與中東盟友聯合起來對伊朗發動一些打擊。網絡攻擊就是非常有效的打擊手段,美國在這方面的能力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前幾年的震網病毒就把伊朗的核工業幾乎搞殘掉,真可謂兵不血刃。伊朗在這方面的防禦力量實在是難以招架,伊朗的具體損失那就要看美國準備如何打算了。

網絡攻擊基本上屬於軟殺傷,在硬殺傷方面美國盟友以色列一直磨拳擦掌躍躍欲試。尤其是在裝備了隱形空優戰機F35後,以色列空襲伊朗核設施的隱蔽性與成功率將會得到大大加強。一切行動都是在等待時機,如果機會合適該發生的必然會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