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2018年縣域經濟改革發展重點工作推進方案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2018年縣域經濟改革發展重點工作推進方案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2018年縣域經濟改革發展重點工作推進方案的通知

川辦發〔2018〕38號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有關單位:

《2018年縣域經濟改革發展重點工作推進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6月4日

2018年縣域經濟改革發展重點工作推進方案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全省市廳級主要領導幹部讀書班精神,推動縣域經濟科學發展、加快發展,進一步夯實區域協調發展底部基礎,特制定本方案。

一、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一)科學編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按照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要求,編制全省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規劃(2018—2022年),指導市(州)、縣(市、區)制定鄉村振興規劃,實現省、市(州)、縣(市、區)、鄉(鎮)、村規劃全覆蓋。嚴格實行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審批制度,強化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執行監管。(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委農工委、住房城鄉建設廳、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農業廳)

(二)深入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實施產業基地建設行動、“川字號”知名品牌創建行動、農產品加工業壯大行動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排頭兵”工程,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引導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支持農民合作社聯合發展,自願組建聯合社。開展農業生產託管服務,帶動小農戶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建設現代化農產品冷鏈物流、烘乾倉儲等服務體系。(責任單位:省委農工委、農業廳、財政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科技廳、商務廳)

(三)全面推進農村改革。做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的政策銜接。推進承包地“三權”分置並行,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加快推進“房地一體”的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探索集體成員身份確認,深入推進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制改革。制定清產核資、組織登記配套政策,開展相關立法調研。繼續開展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總結推廣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經驗,推廣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模式。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承擔或參與財政支農項目建設。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牧區草原家庭經營責任制,穩妥開展草原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積極推行草原規範流轉。健全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完善配套措施和工作機制。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制度試點。加強農民技能培訓,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責任單位:省委農工委、財政廳、國土資源廳、農業廳、林業廳、水利廳)

(四)加快建設幸福美麗新村。全面實施扶貧解困、產業提升、舊村改造、環境整治、文化傳承“五大行動”,分類推進藏區新居、彝家新寨、巴山新居、烏蒙新村建設,統籌推進川中丘陵地區和川西平原地區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全年建成幸福美麗新村5000個。(責任單位:省委農工委、省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財政廳、省扶貧移民局、環境保護廳、林業廳)

(五)著力打造特色小城鎮。開展“百鎮建設行動”擴面增量工作,新增試點鎮300個、省級特色小城鎮30個、省級森林小鎮35個。有序推進試點鎮“9+N”公共設施配套,完成公共設施投資300億元,就地就近吸納農業人口25萬人。(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委農工委、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林業廳)

二、著力增強縣域發展動力活力

(六)推動縣域創新驅動發展。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43號),制定出臺我省實施意見。加強縣域創新創業載體建設,推進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認定,開展創新型縣(市)、創新型鄉鎮建設。培育壯大創新型企業,指導縣域內企業加強與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支持有條件的縣(市)加強基礎研究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支持科技領軍人才、高技能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等到縣域開展創業服務,引導高校畢業生到縣域就業創業,推進農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各類人才的創新創業活力。(責任單位:科技廳、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七)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穩妥推進對應領域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研究完善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轉移支付制度,進一步加大對下轉移支付力度。落實中央稅收制度改革,加強水資源稅、環境保護稅等稅收徵管,按收入劃分比例開展好稅收繳入金庫工作。深化預算績效管理改革,穩步實施績效運行監控,強化績效評價結果運用,擴大績效信息公開範圍。指導縣級財政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繼續優化支出結構,科學安排財政資金,提高資金使用績效。深入推進貧困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加大財政要素保障和政策傾斜力度,加快推進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責任單位:財政廳、省國稅局、省地稅局)

(八)深化金融改革創新。落實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和特色農業保險獎補政策。著力培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研究制定農村信用社省聯社改革指導意見或方案,綜合運用監管措施和貨幣政策工具,加大融資支持力度。積極探索改進和創新農村金融產品服務,有序開展“兩權”抵押貸款、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大型農機具融資租賃試點。持續推進實施規模以上企業規範化公司制改制“四年行動計劃”,支持縣域經濟藉助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快發展。(責任單位:省金融工作局、人行成都分行、省委農工委、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農業廳、四川銀監局、四川證監局、四川保監局)

(九)優化提升“兩擴兩強”改革。加強省級綜合協調,統籌指導推進擴權強縣改革工作,總結擴權強縣改革好的經驗做法。積極支持市縣實施擴權強鎮改革試點,完善鄉鎮財政管理體制。支持符合條件的縣撤縣設市。(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編辦、財政廳、民政廳)

三、實施特色經濟強縣行動

(十)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強縣。繼續推進現代農林牧業重點縣建設,連片建設200萬畝糧油綠色高產高效示範區,擴大“糧改飼”試點。實施農產品品牌建設“五大工程”,推進農業生產標準化。深入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蒲江、西充等8個國家農村產業融合試點示範縣建設,著力打造200個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示範園區,鼓勵各地爭創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和省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省級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示範園區、國家林業產業示範園區。(責任單位:農業廳、省委農工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科技廳、財政廳、林業廳)

(十一)加快建設工業經濟強縣。啟動第一、二批工業強縣示範縣(市、區)第三方評估工作,在全省積極推廣先進經驗。積極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啟動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和特色產業基地申報工作,加快建設航空航天、軍工電子、軌道交通、信息安全以及農產品加工、輕工紡織、機械裝備等特色園區,進一步完善產業鏈,壯大產業集群。(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商務廳、省投資促進局)

(十二)加快建設生態文化旅遊強縣。以“旅遊質量提升年”為統攬,持續推進“綠色四川”旅遊行動計劃,抓好旅遊產業園區建設和全域旅遊示範區、生態旅遊示範區等品牌創建,啟動攀枝花市、廣安市、巴中市、阿壩州、涼山州紅色旅遊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打造農村民俗文創產品,建設一批農村文化創意產業示範基地和鄉村旅遊創客基地。結合“8·8”九寨溝地震災後景區恢復與產業提升發展工作,開展四川旅遊集中推介,提振旅遊市場信心。(責任單位:省旅遊發展委、省委宣傳部、省委農工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科技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廳、林業廳)

(十三)加快建設服務業強縣。優化提升市場拓展“三大活動”,推動更大規模“川貨出川”。持續推進服務業強縣建設,開展服務下鄉試點示範。加快推進服務業“三百工程”和服務業創新發展、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服務消費提升等重點工程建設。突出“融合、共享”主線,創新發展電子商務。(責任單位: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委農工委、財政廳、科技廳)

四、全面改善縣域發展條件

(十四)推動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出臺關於促進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以及省級開發區新設、擴區和調位管理辦法等政策措施,圍繞落實《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2018年版),在符合條件的縣(市、區),規範有序、高質高效推進開發區新設工作,促進開發區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商務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環境保護廳、國土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

(十五)持續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加快宜賓(新市)至攀枝花等32個、3161公里續建高速公路項目建設,力爭雅康高速瀘定至康定段、綿陽至西充、汶馬高速汶川至理縣段等5個項目(路段)建成通車,開工建設成南擴容、馬爾康至久治等高速公路項目,完成新改建普通國省道1500公里。全年新改建農村公路1.6萬公里,全面實現鄉鄉通油路,基本實現村村通硬化路。(責任單位: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

(十六)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創新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投融資機制和建設機制,建設高標準農田387萬畝、高標準農田綠色示範區50萬畝。推進“再造一個都江堰灌區”大提升行動,以國家172項重大水利工程為重點,加快建設武引二期灌區、白巖灘水庫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加快推進向家壩灌區北總乾渠一期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確保2018年實現高效節水灌溉60萬畝。(責任單位:水利廳、省發展改革委、農業廳、財政廳、國土資源廳)

(十七)增強能源通信保障能力。全面推進新一輪農網升級改造工程,著力提升農村供電質量和水平。加快網絡強省建設,實施四川省信息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建設行動。深入推進“光網四川”建設,持續推進電信普遍服務試點、“視聽鄉村”等工程建設,基本實現全省行政村村村通光纖。加快建設“無線四川”,進一步擴大農村地區移動通信網絡覆蓋,推動移動通信網絡升級。建設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絡和有線無線衛星融合網,加強家庭智慧視聽節點建設。(責任單位:省能源局、國網四川電力、省通信管理局、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五、推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十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統籌推進農村垃圾、汙水治理,大力實施農村生活垃圾處理三年推進方案和農村生活汙水治理五年實施方案,建設千村示範工程。紮實推進“廁所革命”。探索完善鄉村垃圾、汙水、廁所運營管理體制機制。推進農村土地汙染治理,抓好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示範。(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廳、省委農工委、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環境保護廳、國土資源廳)

(十九)統籌山水田林湖草系統治理。深入開展大規模綠化全川行動,推進鄉村綠化、美化,完成營造林1000萬畝以上,完成退化草地改良治理1300萬畝(次)。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治理,擴大新一輪退耕還林、退牧還草規模。全面落實河(湖、庫)長制,加強沱江、岷江等重點流域綜合治理。推進國家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試點。(責任單位:林業廳、農業廳、水利廳、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廳)

六、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和改善民生

(二十)紮實推進精準脫貧。落實22個扶貧專項年度計劃,大力推進深度貧困縣“七個攻堅”行動。實施易地扶貧搬遷34萬人。完成3500個扶貧新村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規模達到90萬人。全年完成100萬貧困人口脫貧、3500個貧困村退出、30個貧困縣摘帽。(責任單位: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及成員單位、省網信辦)

(二十一)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因地制宜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合理確定安置項目和安置比例,全年改造城鎮危舊房棚戶區25.5萬套,發放租賃住房補貼5.8萬戶。全年實施農村危房改造15萬戶。(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廳、財政廳)

(二十二)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繼續實施“創業四川”行動,完善創業扶持政策。完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實現城鎮新增就業85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2萬人。制定發佈年度全省城鄉居民低保標準低限,提高城鄉困難群眾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全面落實退役士兵安置政策。(責任單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民政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