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脫貧戶李清洲當選“最美淅川人”

淅川脫貧戶李清洲當選“最美淅川人”

淅川脫貧戶李清洲當選“最美淅川人”

淅川脫貧戶李清洲當選“最美淅川人”

“想不到我這個殘疾人也能享受到這樣的榮譽!”5月31日,對於淅川縣西簧鄉臥龍崗村脫貧戶李清洲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當天,在淅川縣“兩弘揚一爭做”表彰大會上,李清洲獲得“2017年度最美淅川人”殊榮,縣委書記盧捍衛親自為他頒獎。

2001年,李清洲在鄭州打工時,一場意外事故,導致他全身85%燒傷。“當時感覺天都塌了,意志消沉低落,連續幾年連門都不想出,更不想跟別人交流,家裡5口人,一年收入不到2000元,日子越過越窮。”李清洲說。

2015年,李清洲家被縣裡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截至2015年底,像李清洲一樣的貧困戶,在淅川共有20222戶68312人。

2016年初,淅川縣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扶貧先扶志。淅川在全縣開展“弘揚移民精神弘揚好家風家訓爭做最美淅川人”的教育實踐活動,通過評選“最美淅川人”和道德模範等先進人物,選拔培育本土精神偶像,引導大家見賢思齊,勤勞致富,爭當先進,並出臺激勵機制,從政治、政策、生活等方面入手,建立獎勵機制,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

臥龍崗村是個貧困村,2016年,全村近七成是貧困戶。隨著“兩弘揚一爭做”活動的深入開展,臥龍崗村也開始“選美”。參照評選標準,村組逐層評選出“義美之家”“善美之家”“淨美之家”“和美之家”“德美之家”等。老李的轉變,正是從村裡火熱的評比開始的。

村民劉東,在四川當兵期間,“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他第一時間奔赴災區參與搶險,被震塌的樓板埋了72小時,右腿截肢。轉業回鄉後,他創辦養豬場,為困難戶免費贈送豬仔近百頭,被評為“義美之家”。

60歲的蠟明貴教子有方,三個孩子全是碩士研究生。經過評選,6戶像蠟明貴一樣重視教育、崇尚知識的家庭被評為“文美之家”。

看著鄰居們一個個榜上有名,老李心裡也癢癢的。“別把自己當殘疾人,就能幹成很多事!國家對產業發展有到戶增收獎勵政策,你可以嘗試種香菇。”西簧鄉黨委書記樊濤是老李的幫扶責任人,在他的勸說下,老李動心了。2016年,老李嘗試發展袋料香菇8000袋,當年就見到效益。

2017年春天,老李家的香菇已發展到了1.2萬袋。為了節約資金,裝袋、滅菌、上架等環節都是夫妻倆親自幹,滅菌爐點著火,三天三夜不能滅。老李守在爐子前,一燒就是三天三夜。人勤地不懶。2017年,老李種香菇淨賺2.9萬元,並帶領鄰里發展產業,一同摘掉了貧困帽子。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脫貧主要靠自己,我要向模範學習,早日甩掉貧困帽!”看到全縣像李清洲一樣的30位“最美淅川人”受到表彰,臥龍崗村貧困戶李行岐羨慕地說。

“選美”活動也激發了淅川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今年第一季度,全縣完成生產總值51.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3.8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7億元,經濟增速及綜合經濟實力均位居南陽市前列。

(王鴻昌 康帆 楊振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