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瑞萍:她總知道學生心裡想什麼

梁瑞萍:她總知道學生心裡想什麼

“梁老師,我們想您了。”這是去年教師節前夕,剛剛考上高中的袁子書和同學們回到菏澤市牡丹區第22中學看望梁瑞萍時說的第一句話。說起他們的梁老師,劉亭君同學說:“梁老師通情達理,比媽媽還細心。”姚凱迪同學說:“我們的班主任知道學生心裡想的是什麼。”面對一個能讓學生感到母親般關愛和細心的老師,學生怎麼能不喜歡呢?

她能走進學生心裡

1995年,梁瑞萍從聊城師範學院(現在的聊城大學)思想政治系畢業,被分配到菏澤市牡丹區第22中學,成了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師。

梁瑞萍說:“老師要善於觀察學生的情緒波動。”1999年的一天,梁瑞萍發現一個叫小琳的女生一反常態,幾天都不理她。原來,有一次,小琳跟她打招呼,她沒聽到,以致小琳特別難過。梁瑞萍意識到:自己在學生心中的位置很重要,不能因為自己的粗心或者不留意對學生造成傷害。從此以後,梁瑞萍總是細心觀察每個學生的一舉一動,及時與學生溝通,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

2015年,梁瑞萍擔任了初一(28)班的班主任。有一段時間,她發現班裡的小杰(化名)喜歡獨來獨往,經常在課堂上發呆、走神。她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她多次和他交流,他卻總是沉默不語。於是,她撥打他的媽媽留的電話號碼,卻一直無法接通。後來,她經過多方打聽才瞭解到這樣的情況:小杰的父母離異了,他跟媽媽一起生活,但媽媽又出了意外事故。當時,梁瑞萍心疼地把小杰摟入懷中,告訴他:“無論你有什麼心事,老師都願意傾聽;無論你有什麼困難,老師都會幫助你。”從此以後,找小杰談心、輔導小杰做功課就成了梁瑞萍的工作內容之一。在她的悉心關懷下,小杰一天天變得開朗起來,學習有了進步。

她眼裡沒有後進生

梁瑞萍授課時注重以情化人,注重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深得學生的喜歡。她在工作中一貫堅持“平等對待學生,積極賞識學生,關愛學生,寬嚴相濟”的原則。不論學生成績好壞,她總是一視同仁。她倡導“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的教育理念,把“優秀”細化成衣著整潔、講究衛生、禮貌待人、拾金不昧、熱愛勞動、關愛同學、關心集體等十幾個方面的要求,讓學生一步步向“優秀”靠近,努力成為優秀學生。

在教學中,梁瑞萍發揮思品課的優勢,把“情境教學”和“案例引領”運用於課堂,選取貼近學生、社會、生活的案例,寓教於樂,深入淺出,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她常對學生說:“成績差一點不要緊,但都要成為好人。”

一個叫小龍的學生留的髮型不符合學校要求,梁瑞萍多次找他談話。但是,小龍堅決不改。因此,梁瑞萍很生氣。後來,經過多方瞭解,她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由於小龍的髮旋長在頭的前部,因此留短髮不美觀。從此,梁瑞萍不再要求小龍留短髮。小龍激動地說:“梁老師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師。她理解我,尊重我,讓我在同學面前有了尊嚴。”

她不只是位好老師

從踏上三尺講臺那一刻開始,梁瑞萍就想做得更精彩。因為她熱愛這份職業,所以在不斷突破、不斷超越的學習研究過程中獲得了專業成長,並且體驗到了這份職業帶給她的幸福。

2004年,梁瑞萍擔任學校思品課教研組組長。她同其他教師一起研究,決定把3個年級共47課的內容分成心理健康、道德品質、法律法規、國情國策4個板塊。他們整理、歸納每個板塊的知識點和測試題,形成了約10萬字的書稿,並在全校思品課堂上統一使用。2007年,梁瑞萍被評為山東省教學能手,她的研究課題“初中生逆反心理研究”獲省教學成果三等獎。

2009年,梁瑞萍受學校委託,開始探索思品課的課堂教學模式。經過兩年的摸索,她跟兩位同事一起,在貫徹“以學為主、以學定教、當堂訓練”思品課堂教學理念的基礎上,形成了新授課模式、複習課模式、講評課模式。新的模式在提高課堂效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授課模式分為3個步驟:創設情境,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通過學生閱讀,進行情境體驗,生生互動;通過學生展示、教師點撥、適時追問,形成結論,提升情感。複習課模式通過“學生構建知識框架,找出重點、易錯點和重點問題,小組合作過關檢查”3個步驟落實教學目標。講評課模式則通過“學生合作學習、訂正試卷,教師精講、點撥釋疑,規範答卷展示和引導學生規範答題”3個步驟,反饋測試情況,提高學生的答題質量。

從教21年來,梁瑞萍先後獲得山東省教學能手、菏澤市骨幹教師、菏澤市首屆教壇精英、全國孝親敬老模範等多項榮譽稱號,並獲得牡丹區“五一”勞動獎章。

“梁瑞萍老師在工作和生活中善於換位思考,總是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是她總知道學生心裡想什麼的關鍵。”菏澤市牡丹區第22中學校長李愛華說道。

視頻加載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