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國》曹操送個空盒子,荀彧便自殺了?

夜緣夢

史載,荀彧,字文若。他是潁川穎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期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在曹操用兵統一北方的過程中,荀彧擔任著第一謀臣的角色,同時他也是助曹掃滅北方群雄的首席功臣。

《三國志·魏志·荀彧傳》記載:荀彧早慧,且自幼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年輕時就顯露出過人的天賦,被時人稱譽為有“王佐之才”的青年俊傑,後舉孝廉(被地方官推薦出仕做官),任守官令。東漢末期,黃巾倡亂,兵燹遍地,荀彧辭官歸裡,後率同宗親族逃到冀州躲避戰亂,河北霸主袁紹慕其大名,待為上賓。

之後,荀彧棄袁投曹,甚獲曹操重用,他足智多謀,建功無數,官至侍中、尚書令,後敕封萬歲亭侯。曹操曾倚荀彧為其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因而封其擔任尚書令,居中樞打理軍國大事長達十餘年,被人尊稱為“荀令君”。

荀彧雖以身侍曹,但內心一向忠於漢室。後來,他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遭其猜忌,被調離中樞,後逐漸失去曹的信任,屢遭邊緣化,隨曹操南伐時在壽春憂憤而死,年50。也有文獻記載他是服毒自盡的。他死後被追諡敬候,後追認太尉。

荀彧是彼時聲名卓著的大戰略家,他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進軍路線與宏偉藍圖,他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且成效卓著因而大獲賞識,他的戰略主張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曹操將之理解為“挾天子以令諸侯”)”等等,事後都被證明為高瞻遠矚之策。

在戰術方面,他面對呂布發起的叛亂,施計保全了兗州等三座城池 ;後又出奇謀擊破袁紹於官渡;隨後又以奇用兵,出敵不意冒險出宛、葉之崎嶇山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襲荊州,一舉迫降劉琮...... 在政治方面,他貫徹曹操“不問出身,唯才是舉” 的用人方針,為曹魏發現並舉薦了大量英才:鍾繇、陳群、荀攸、杜襲、郭嘉、戲志才、楊修等等 。一時間,曹操陣營裡“謀臣如雲,將星似雨”。

史載,荀彧不光是戰略大師,而且行政才能卓越,在謀略、建計、匡弼、薦才方面多有建樹,被曹操讚譽為“吾之子房(張良)” 。

隨著曹操統一北方戰爭的逐步勝利,他的政治地位也越來越高。史載,建安十七年(212年)正月,傀儡漢獻帝下詔,今後曹操朝拜皇帝可不稱名字,入朝不趨(跪),可佩劍上殿,這崇高待遇和漢初丞相蕭何類似。同年10月,大臣董昭進言曹操曰:“自古以來,人臣匡世,未有您今日之功者;即便有您今日之功者,也未有久處人臣之位者。現在您雖願保持名節,但是您在大臣之位,容易使人懷疑您(之動機),不可不認真考慮”。董昭其實在公然勸進。曹操認為此言有理,遂與列侯諸將商議,以為丞相應進爵為國公,配備九錫(古代皇帝賜給諸侯、大臣有殊勳者的九種禮器,是最高禮遇的象徵 ),以表彰殊勳。

荀彧卻從維護漢室出發,極力反對曹這樣做,惹得曹操很不高興。後曹操藉故廢黜了他的中書令一職,並把他拘押在軍中,荀彧知他與曹操的矛盾難以消弭,於是飲鴆(毒酒)自盡。關於荀彧之死,在歷史傳奇小說《三國演義》第61回中還有另一種說法:隨著勢力大增,曹操野心畢露,與部下董昭等互謀為魏公,加九錫。荀彧一向以匡扶漢室為己任,對此不以為然,遂以大義勸阻曹操稱魏公,曹操惱羞成怒,漸生加害之心。後曹操南征,令荀彧同行,荀彧知曹操有加害之心,遂稱病止步於壽春。誰知曹操命人送來一食盒,打開後內無一物,空空如也,以此暗示荀彧自行了斷。荀彧深諳其意,亦知在劫難逃,於是仰藥自盡,終年50歲。

小說和正史裡記載的荀彧死因有些差距,他到底是抑鬱而死還是被曹操逼死,已經是個難解的歷史謎團了。

【寫作答題不易 剽竊必究】【網絡配圖】




鐵馬冰河wu

從歷史的記載來看,至少在建安十三年曹操擔任丞相之前,曹操與荀彧之間還是如膠似漆,合作愉快的。曹操不僅將自己的女兒安陽公主嫁給了荀彧的兒子荀惲,而且很早就封了荀彧為萬歲亭侯,邑兩千戶,戶數僅在張繡、夏侯惇二人之下。曹操還一度打算讓荀彧做三公,與自己同處一個級別,只是荀彧堅決拒絕,這才作罷。

然而,隨著曹操權勢日盛、而欲謀求建立一法家寒族之政權,以代替東漢之舊秩序,遂與荀彧為首的潁川士族產生了巨大的矛盾,終至不可調和,引發悲劇。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五十九歲,年近花甲,時日無多,又新立平定關中之大功,於是兗州名士董昭就勸曹操,以漢初諸侯王制,進魏公,立社稷,並讓漢獻帝賜曹操九錫(皇帝賜給諸侯、大臣有殊勳者的九種一般只有天子才能用的禮器),這下可觸及了某些人的政治底線,許都保皇派遂群起反對;而曹操的首席謀臣荀彧,竟也旗幟鮮明的站出來表示反對——明公興義兵,除暴亂,平天下,本為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受人以德,,不宜如此。

這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曾經的配合無間,如今的漸行漸遠,人心越來越冷,越來越摸不透各自的想法,夜色越來越黑,越來越看不清各自的臉。荀彧向以德行周備,名重天下,海內英才俊傑莫不以為儀表,又是當今朝廷的老臣、重臣,他的意見態度至關重要,所以一時間,曹操承受的政治壓力空前巨大,最後只得行霹靂手段,強迫荀彧調離尚書令之職,貶為光祿大夫,藉口讓他來伐吳前線勞軍,而趁機將其扣留在軍中,雙方乃正式決裂。荀彧不久便積鬱成疾,最終病逝在壽春。

對於荀彧之死,《三國志》原文記載的就是這麼簡單;但流傳更廣的是《獻帝春秋》上是這樣記載的,說曹操送給了荀彧一個食盒,打開卻是空的。

曹操這樣做,其實是想告訴荀彧:你一直想守護的漢室江山,已經沒希望了!你一直堅持的食漢之祿,也已經不可能了,就連一粒米飯都沒法給你食了!

荀彧當然明白曹操的意思,但明白,與灑然接受是兩碼事。荀彧的政治命運終結,荀彧的政治理想破滅,他萬念俱灰,《魏氏春秋》上說,荀彧看著這空無一物的食盒,只覺一切成空,當場便服毒自盡了!!

這就是大漢的純臣荀彧,他自始至終都無法接受東漢之舊秩序已然衰亡的現實,也無法接受曹操過於激進的法家制度與用人原則,一邊是共創偉業的戰鬥友情,一邊是無法調和的政見矛盾,荀彧能怎麼辦?結果曹操在逼他,潁川士族也在逼他,這終使其糾結成了一個怪物,無以自處,只能選擇死亡。所以李贄說:“世間道學,好兩頭騎馬,喜踹兩腳船。卒之俱不能得而反以兩失也。豈獨荀令君然哉!”

曹操和荀彧,本是劉邦張良、劉秀鄧禹般的一對良臣明主,互相還是兒女親家,最後卻結局至此。令人唏噓。

荀彧死後,許都的反曹派遭受嚴重打擊,基本一蹶不振,曹操於是順利的進爵魏公,封冀州十郡,建都鄴城,而以青州名士華歆繼任荀彧為尚書令,主持許都朝廷;並任命荀攸為魏國尚書令,主持魏國政務。可荀攸沒過一年也病死了,曹操傷感無比,哀嘆:“荀令君之進善,不進不休;荀軍師之去惡,不去不止。而荀令君之仁,荀軍師之智,斯可謂近世大賢君子矣,吾沒世不忘。”

荀彧雖然死了,但他對歷史進程的影響並沒有就此結束。曹魏最終還是葬送在了他的女婿陳群與學生司馬懿的手裡。而歷經整個魏晉南北朝,從陳群到陳泰再到陳準,從水鏡先生司馬徽到鍾繇鍾會父子,再到庾亮、陳霸先;從九品中正制、水鏡人才集團,到曹魏平蜀、東晉北伐,再到羯族之滅絕,由荀彧發軔的潁川士族主導了中國歷史此後三百多年的走向。


千古名將英雄夢


首先說《三國演義》和《三國志》是不一樣的,跟真實歷史也不會一樣。

三國演義中曹操到最後稱了“魏王”,離稱帝還差最後一步,這一步相信大多數跟曹操多年征戰的人都希望曹操稱帝,這樣自己就可以升官進爵,然而在老臣方面卻有一人反對曹操稱帝,此人就是荀彧。

這一點曹操也覺得鬱悶,從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以來,荀彧可以說是曹操的頂級參謀,幫曹操處理過很多比較棘手的事情,還獻計獻策,這一點曹操是非常感謝他的。眼看大漢沒落,群雄逐鹿,隨曹操基本統一了北方,現在老了想更進一步,創立新的國家。沒想到第一個反對的就是荀彧,這一點曹操很沒有面子,甚至他感覺荀彧有點懷疑他的治國安民能力。



曹操看到這一點,覺得非得把荀彧除掉不可,他這一代可以不當皇帝,但是要為下一代掃除障礙,如果自己年紀大了,先走一步,就會試試老臣的反應,支持他的留下,反對的要讓他們消失,以免後患。


荀彧和曹操都是頂級聰明的人,明殺暗算的事情他們不會做,曹操就令人送來一個空盒子,荀彧打開盒子一看,立刻明白,以後沒有吃的了,說白點就是以後不會給你好果子吃。與其以後二人見面難過,不如自己早點解決,這樣即給了曹操面子,也給自己留個好名聲。


山人道語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荀彧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荀彧是王佐之才

荀彧是出身於潁川荀氏,他們的祖父叫荀淑,就是當時的大名人,外號叫神君,然後荀淑有八個兒子,號稱八龍(就像司馬懿兄弟八個人叫八達)。然後荀彧的父親叫荀緄,是濟南相,荀彧的叔叔叫荀爽,是三公之一的司空。當時的南陽名人何顒很會看人,一看到荀彧,就說,這個王佐之才呀!所以王佐之才, 一般是用來形容荀彧的!

永漢元年,公元189年,荀彧被舉孝廉,當任守宮令,也就是為皇帝管一些書房用品的,後來董卓入京,荀彧就棄官而走。

荀彧離開袁紹投奔曹操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袁紹拿下來了冀州,自然知道荀彧的大名,所以待他為上賓,但是荀彧認為袁紹肯定不能成大事,所以就離開了袁紹,轉投向曹操,曹操一見荀彧過來,十分高興,說這個就是我的子房呀!(也就是張良),然後任命荀彧為別部司馬。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討伐陶謙,留下荀彧鎮守後方,剛好張邈他陳宮一起迎呂布入兗州,各地紛紛叛變投降呂布,荀彧就趕緊通知夏侯敦回來,穩定了軍心,豫州刺史率部隊來到城下,有些人說,他是呂布的同謀,荀彧說,讓我去說服他,郭貢看到荀彧一點懼意都沒有,所以就領兵離開,就保住了鄄城,然後荀彧和程昱一起合計,讓程昱去說服範縣與東阿縣,所以他們一起保了三個城,等曹操回來。

剛好那個時候陶謙剛死,曹操想去打徐州,荀彧就勸曹操先打下呂布,再去打徐州,最終打了呂布,呂布就跑到徐州投奔了劉備。

荀彧堅定了曹操打官渡之戰的決心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想去迎漢獻帝回許都,很多人認為漢獻帝不好控制,也沒什麼用,荀彧就力勸曹操一定要把漢獻帝帶回來,這才是正確的。曹操覺得,荀彧說得有道理,就把漢獻帝接過來了,荀彧就當了尚書令,所以,一般也叫荀彧為荀令君。荀彧先是給曹操推薦了戲志才,後來又推薦了郭嘉。

在官渡之前,曹操有點擔心自己打不地袁紹,荀彧就提出了著名的四勝四敗(郭嘉的十勝十敗就是荀彧的加長版),認為袁紹這個人心胸狹窄,做事不果斷,軍法不嚴,很虛偽,肯定是打不過曹操的。曹操就下定了決心要和袁紹來打這個官渡之戰。

那麼荀彧是怎麼死的呢?我們來看看三國志的記載。

荀彧是怎麼死的?

【十七年,董昭等謂太祖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勳,密以諮彧。彧以為太祖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會徵孫權,表請彧勞軍於譙,因輒留彧,以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太祖軍至濡須,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諡曰敬侯。明年,太祖遂為魏公矣。】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勸曹操進封為魏公,加九錫。曹操就荀彧商量,荀彧認為,曹操本心是想興義兵來匡扶漢室的,應該忠心於漢朝,不應該變節,自稱魏王,曹操聽了,內心是很不滿的,剛好要去征討孫權,曹操就派荀彧到譙縣去慰問曹軍,荀彧因病留在了壽春,憂鬱而死。第二年,曹操就進封為魏公了。

【魏氏春秋曰: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這一段記載是來自魏氏春秋的,說曹操給荀彧送食物,打開一看,是空的,荀彧就飲藥而卒了。

荀彧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很顯然,是因為他的志向跟諸葛亮一樣,是想匡扶漢室,是漢室的忠臣,而如今,卻看到曹操開始要篡漢了,他的內心是充滿了絕望,所以不管是憂鬱而死,還是曹操給他發空盒,他的心已死,所謂哀莫大於心死,這個也是當時忠於漢室的人的悲哀,無力阻止,只有以死明志了。荀彧和諸葛亮,是百曉生最喜歡的兩個三國人物!


歷史簡單說

熟讀漢末三國曆史,曹操能夠一統北方除了本身的能力之外,還有一個就是其麾下人才濟濟,尤其是被曹操稱“吾子子房”的荀彧的貢獻最大。

在曹操陣營之中,論謀略和戰略,荀彧絕對名列三甲。然而曹操進爵國公後,送給荀彧一個空盒子,沒有多久,荀彧就自殺呢?這是為什麼呢?

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初舉孝廉,任守宮令。後棄官歸鄉,又率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其後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



荀彧作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被稱為“王佐之才”。他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

荀彧戰術方面,他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



政治方面,荀彧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可以說,曹操沒有荀彧,想要統一北方很難。

但是荀彧卻跟曹操的關係很尷尬,因為荀彧是一個有匡扶漢室理想的人物,當年投奔曹操,就是因為他們志同道合,意圖攜手匡扶漢室。荀彧和曹操的關係,並非諸葛亮和劉備之間如魚水的君臣關係,而是在大漢這個框架下的同事關係,他和曹操一文一武,一內一外,共同在為大漢做事,曹操在外為大漢征伐,荀彧在許昌為大漢守家。他的“道”是中興漢室。

然而隨著曹操勢力的增強,權利的增長,他已經偏離了自己的夢想,想成為權臣,有了不臣之心。而是荀彧沒有變,依舊忠於漢室,尤其到了曹操決心要封魏公、建魏國的時候,兩人之間的關係徹底破裂,荀彧認為:“(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惹怒了曹操。

建安十七年(212年)徵孫權,開始調離荀彧遠離中樞,之後更是贈送空的食盒給荀彧,荀彧打開食盒,見盒中空無一物,不久就選擇了自殺。那麼荀彧為什麼看到空的食盒,就自殺呢?這到底有什麼寓意。

其實,很簡單。曹操的意思,就是盒內無食,請君自採(自裁)。聰明的荀彧又怎麼會想不到呢?因為漢室已亡,荀令君你已經無漢祿可食了。因此,荀彧服毒自盡,時年五十歲。

荀彧死後,曹操就進封魏王。


梅花撰史

先前荀彧反對曹操受九錫,已經引起了曹操的忌恨。曹操徵吳時,命令荀彧去勞軍,卻把他中途留在壽春。以荀之聰明,當可意識到自己死期將至。據歷史記載,曹操送去的是一個食盒。看到空食盒,荀彧這個智多星應當不難猜中曹操的意思:“要繼續食我的俸祿,就要支持我,我手下可不白養人。”荀彧忠於漢室,於是自殺。 因為荀彧畢竟有過大功,曹操不想直接殺他,以免別人議論,所以用猜啞謎的方法逼他自殺。荀彧當然也明白這個意思,他也早已瞭解了曹操“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為人,兩個聰明人就這樣演出了一出啞劇——也是一出悲劇。

同時,也有熱心的網友覺得:

演繹傳記中,曹操送給荀彧的是一個空盒子,而不是一個空果籃,很多人誤將空盒子當成了空果籃,自然而然也就偏離了演繹原本要表達的意思,分析自然也就出現了偏差。曹操送給荀彧的空盒子,最主要表達的是曹操“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嘆惋之情。讀過演繹傳記的人都知道,曹操可以說非常重視荀彧在很多問題上的看法,其一直把荀彧當成自己的心腹之交,對荀彧人、才、德、道更是尊敬不已。曹操的所作所為,在那樣一個時代,得到的評價可能褒貶不一。像荀彧這種“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的跨世奇才,寧願抱著“身為漢臣,至死不渝”想法,也絕不敢苟同曹操後來篡權蜀漢當朝的野心。送給荀彧空盒子,其意就是告知荀彧,“(你這個叛臣,看在你才華橫溢,且功大於過),自己去死吧”,這其中雖然曹操多少帶有不捨之情,但也夾雜著曹操痛下殺手的決心,因為在那樣一個時代,亂世梟雄豈能容得一個滿口“忠心”,卻處處與其做對的王佐之才,所以荀彧的死也是必然的。這裡主要要理解“空”、“盒”、“子”這三個字的合併與拆解之意,古時候的人因為語法問題,往往會有語序倒裝的說法,合起來的“空盒子”實際上應該將“子”字提到前面去說,即“子空盒”,而將“盒”字拆開即為“...演繹傳記中,曹操送給荀彧的是一個空盒子,而不是一個空果籃,很多人誤將空盒子當成了空果籃,自然而然也就偏離了演繹原本要表達的意思,分析自然也就出現了偏差。


趙先森

《後漢書·荀彧傳》是這麼記載的:操饋之食,發視,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古代對於“食”看得很重,尤其是來自朝廷或上級贈送的食物。士大夫間又有一句話,叫做“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食因此也經常和對君主,對朝廷的忠心有關。

荀彧與曹操之間的關係,並不像郭嘉與曹操。荀彧與曹操都是漢朝臣子,兩人是同僚關係。當初,曹操因為賞識荀彧的才華而推薦荀彧,重用荀彧,想用荀彧來擴充自己的勢力。而荀彧則覺得在亂世之中,唯有曹操能剪滅群雄,匡扶漢室。

於是,在短期目標一致的情況下,二人選擇了合作。

不過,兩人之間的最終目標不同,於是註定了最後會分道揚鑣。

曹操贈送食物之時,已經有臣下上表舉薦曹操為魏公。曹操很高興。成為公爵之後,就有開府建牙之權,儼然就會形成國中之國。對於曹操掌控最高權力自然是大好事,可是對於漢獻帝,對於終於漢室的大臣來說,卻是大壞事。

因此荀彧寫了幾封信去勸說曹操,希望曹操能辭掉魏公的頭銜。曹操很生氣,就送了這個空食盒給荀彧。

為何送個空盒?

即無食也!

言下之意,曹操已經是在暗示自己這邊不需要荀彧了,兩人之間的關係徹底終結了。

荀彧看似一直在幫曹操,骨子裡從來都是漢室忠臣。他自然不能接受這樣的侮辱,於是選擇了自殺。

至於郭嘉、程昱等人,他們一直都是曹操的臣子,是曹操的人,而不是漢官。因此後世史家在作傳時,在《後漢書》《三國志》中都有荀彧傳,不過像郭嘉、程昱就只是在《三國志》中有傳。


葉之秋

這是一種試探,試探荀彧受到侮辱會有什麼反應,更確切的說,曹操用一個空盒子告訴荀彧,漢朝已經沒有俸祿給他了,尊奉漢朝,就得餓死;或者,侍奉曹操,繼續享受榮華富貴與權力。

荀彧要做漢臣,所以他不可能選擇真正侍奉曹操(也就是接受曹操稱魏王的事實),但他又是曹操多年的戰友和事實上的合夥人,他也不可能去反對曹操,造曹操的反,所以留給他的路就只剩一條——自殺。

回過頭來說,為什麼曹操會採用這種方式試探荀彧,因為這符合中國人的傳統。中國人歷來講究民以食為天,吃飯的問題是中國人的頭等大事,所以用吃的問題去試探人最為有效。

比如,齊景公手下有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戰功卓著,繼而恃寵而驕,晏子認為這些人將來必將成為禍害,所以給齊景公獻上計策:三個人分兩個桃子,最終三人因為分配不公互相惡鬥而死。

在漢朝,還有另外一則故事:話說周亞夫軍功很高(平定七國之亂),漢景帝於是在宮中設宴招待他,漢景帝在周亞夫面前擺上了豐厚的食物,但沒有擺上筷子。周亞夫生氣的向周圍人索要筷子,漢景帝笑著說:“難道這還不能讓你高興嗎?”周亞夫無奈向漢景帝謝罪,漢景帝剛說了一個起字,周亞夫就拂袖而去,漢景帝憤怒地說:“這樣的人怎麼能輔佐太子呢?”最終,周亞夫以謀反罪被下獄問罪,周亞夫自然忍受不了獄卒的侮辱,絕食而死。

實際上,這些故事都反應出一個道理:就是臣子的地位全然來自君王的恩賜(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如果有二心,下場都很慘。漢景帝對周亞夫是送了吃的,但不給筷子,意思是我掌握著你的生死,周亞夫沒看透,所以死在獄中。曹操對荀彧是送餐盒卻不給吃的,意思是你要效忠的漢王朝只能給你一個空盒子,給不了你食物(俸祿),荀彧看透了,所以自殺了。


司徒伯雷

關於荀彧的死,不同的史書有不同的記載:
《後漢書》:至濡須,彧病留壽春,操饋之食,發視,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時年五十。帝哀惜之,祖日為之廢宴樂。諡曰敬侯。明年,操遂稱魏公雲。
《三國志》:會徵孫權,表請彧勞軍於譙,因輒留彧,以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太祖軍至濡須,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諡曰敬侯。明年,太祖遂為魏公矣。
《裴注三國志》中,裴松之引《魏氏春秋》: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基本上史書對於荀彧的死看法不一,但都傾向於是曹操逼死的,而且都認為荀彧是曹操加九錫,封魏公的最大阻力,因為荀彧一死,曹操就得償所願了。
那麼我們看《後漢書》和《魏氏春秋》都說是曹操送給了荀彧一個食盒,荀彧打開一看是空的,於是就吃藥自殺了,那麼這個空盒子代表什麼含義呢?為什麼荀彧看了就要自殺呢?

如果這個史料記載可信的話,那麼這裡面一定有暗語,至於表達什麼意思,現在已經無從得知,這個既沒有先例,也沒有說明,只能通過記載和結果來推斷了,至於正確與否就看大家是否相信了。


荀彧和曹操的關係一直很好,當然是在曹操加九錫之前,曹操稱荀彧為:吾之子房,可見荀彧對於曹操的作用有多大,而荀彧也一直盡心盡力為曹操打理好大後方,使曹操在行軍打仗的時候沒有後顧之憂。但是荀彧反對曹操封魏公,讓曹操非常的生氣,二人也有了隔閡。
而這次有所反常,先是曹操藉故讓荀彧隨軍打仗,在荀彧生病後又送了個空食盒,基本上可以表達兩個意義:現在我已經穩固了,大後方沒有你我一樣可以非常的安定,而送空食盒則代表的則是你需要吃飯,我送你一個食盒,但是裡面沒有飯,食盒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該怎麼辦你看著辦。
其實曹操本意是想讓荀彧回心轉意支持他,但是荀彧雖然一直追隨曹操,但是對於漢室還是很有感情的,或者說荀彧雖然想支持曹操,但依然無法過自己這一關,因此,自殺或許對於荀彧來說是一個解脫,而曹操即使如願以償,但是對於荀彧的死應該是很心痛的,畢竟那麼多年感情在。

歷史百家爭鳴

荀彧出身潁川荀氏,早年就娶了中常侍的女兒為妻子,在當時特別反感宦官的時代,荀彧就因為年少有才而免遭非議,之後南陽名士何顒見到荀彧的時候就說此人定是王佐之才。

後來荀彧就在四世三公的袁紹手下任職,袁紹將荀彧奉為上賓,當時袁紹那麼顯赫的背景再加上如此器重荀彧,荀彧是那麼讓人羨慕。但是荀彧在袁紹最盛的時候就看重了宦官之後的曹操,放棄了四世三公的袁紹去投奔宦官之後的曹操這讓所有人都感覺到了不可思議。

當荀彧投奔曹操的時候,曹操都感覺不可思議,當眾大笑說:“荀彧就是吾之子房”。興平元年是曹操最悲慘的一年,曹操全家被陶謙手下所殺,當曹操痛心疾首集結大軍去徐州報仇的時候,後方他心腹謀士陳宮和呂布竟然反水了,在曹操大本營裡面的人都和陳宮來往密切,當兗州城人心惶惶的時候,當曹操陷入進退兩難的時候。荀彧力挽狂瀾,星夜召夏侯惇誅殺謀叛者,使兗州城情勢逐漸安定下來。

禍不單行,曹操還在外的時候,豫州刺史受到呂布的煽動,率領大軍來攻,當時的刺史想要荀彧一見。夏侯惇等人紛紛說:“你是一州屏障,現在的你去了就是羊入虎口。”然而此時文弱的荀彧為了保住城池裡的黎明百姓還是決定去了,之後風度翩翩的見了郭貢,郭貢見荀彧毫無懼意,以為是鄄城易守難攻所以就退卻了。要知道關羽單刀赴會的時候還帶了個刀啊,荀彧完全就是一個人去的啊。

之後徐州牧陶謙死,此時的曹操想要趁機奪取徐州,之後轉身消滅呂布。但是荀彧勸阻了曹操,勸曹操停止兵戈,讓百姓收割麥子,積蓄實力。太史慈出世是為了立不世之功,諸葛亮出世是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郭嘉出世是為了報答曹操,唯獨荀彧出世是為了大漢黎明百姓不再受這兵戈之苦。

他在曹操人微言輕的時候幫助曹操一步步的統一北方,曹操的謀士幾乎都是荀彧所舉薦,曹操器重的戲志才去世之後荀彧就舉薦了郭嘉,之後舉薦了陳群,舉薦了司馬懿,還有三公華歆、鍾繇、王朗三人,他一直在指引者曹魏集團順勢而為,慢慢指導曹操統一北方。

建安元年,漢獻帝從長安返回洛陽。當曹營內部大多數人都不同意迎接漢獻帝的時候,荀彧力勸曹操迎接漢獻帝,匡正朝廷以贏得天下的民心。荀彧很少隨軍出征,多數都是堅守曹操的後方,使曹操在外轉戰四方而沒有後顧之憂。

建安二年曹操南征張繡大敗,而心愛的典韋更是戰死,但是此時的荀彧一直勉勵曹操。建安三年曹操打敗張繡,功下邳、誅呂布、定徐州。建安四年,曹操據有兗、豫、徐等州,而刺史的袁紹擊敗公孫瓚成為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建安五年官渡之戰爆發了,荀彧力勸曹操使曹操打敗了袁紹。建安六年荀彧堅持讓曹操擊敗袁紹殘部,以解決後方之患。無疑是荀彧一直堅持才讓曹操統一了北方,而之後曹操授以三公之職給荀彧,荀彧推脫了十幾次才作罷。

建安十七年,曹操再也不用挾天子以令諸侯了,而此時曹操也不用說是漢相了,漢獻帝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建魏國。但是荀彧也因此惹怒了曹操,同年荀彧就接到曹操給的空盒子,被迫服毒自盡了。荀彧用他的生命告訴了曹操一句話:“本興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當初我們以匡復漢室起兵,現在的你已經忘記了嗎。

荀彧一手成就了曹魏的權勢,但是荀彧也毀在了這權勢手上。當漢臣全部脫衣食魏粟的時候荀彧無法裝聾作啞,最終的他除了殉葬再也無他。他在曹操一無所知的時候來到了曹操身旁,一起走過了那最絕望、最黑暗的歲月。曹操以為荀彧是他的王佐之才,荀彧以為曹操是周公在世,他們都錯了,荀彧高估了曹操的忠貞,曹操低估了荀彧的堅守,他們都算錯了對方。

至於那個空盒子,有人理解為曹操對荀彧說你所堅持的大漢現如今只剩下一個空殼子;有人理解為曹操對荀彧說的是留你何用;無論如何荀彧還是走在了前面,至死荀彧仍是漢臣。當荀攸賈詡兩人沐浴著曹魏的光輝的時候,荀彧已經隨大漢沉入黃泉裡了,荀彧死後曹操終生也沒有稱帝,可能是因為時機還不到,可能大概也許說不定是因為荀彧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