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曹操送个空盒子,荀彧便自杀了?

夜缘梦

史载,荀彧,字文若。他是颍川颖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期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在曹操用兵统一北方的过程中,荀彧担任着第一谋臣的角色,同时他也是助曹扫灭北方群雄的首席功臣。

《三国志·魏志·荀彧传》记载:荀彧早慧,且自幼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年轻时就显露出过人的天赋,被时人称誉为有“王佐之才”的青年俊杰,后举孝廉(被地方官推荐出仕做官),任守官令。东汉末期,黄巾倡乱,兵燹遍地,荀彧辞官归里,后率同宗亲族逃到冀州躲避战乱,河北霸主袁绍慕其大名,待为上宾。

之后,荀彧弃袁投曹,甚获曹操重用,他足智多谋,建功无数,官至侍中、尚书令,后敕封万岁亭侯。曹操曾倚荀彧为其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因而封其担任尚书令,居中枢打理军国大事长达十余年,被人尊称为“荀令君”。

荀彧虽以身侍曹,但内心一向忠于汉室。后来,他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遭其猜忌,被调离中枢,后逐渐失去曹的信任,屡遭边缘化,随曹操南伐时在寿春忧愤而死,年50。也有文献记载他是服毒自尽的。他死后被追谥敬候,后追认太尉。

荀彧是彼时声名卓著的大战略家,他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进军路线与宏伟蓝图,他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且成效卓著因而大获赏识,他的战略主张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曹操将之理解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等等,事后都被证明为高瞻远瞩之策。

在战术方面,他面对吕布发起的叛乱,施计保全了兖州等三座城池 ;后又出奇谋击破袁绍于官渡;随后又以奇用兵,出敌不意冒险出宛、叶之崎岖山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荆州,一举迫降刘琮...... 在政治方面,他贯彻曹操“不问出身,唯才是举” 的用人方针,为曹魏发现并举荐了大量英才:钟繇、陈群、荀攸、杜袭、郭嘉、戏志才、杨修等等 。一时间,曹操阵营里“谋臣如云,将星似雨”。

史载,荀彧不光是战略大师,而且行政才能卓越,在谋略、建计、匡弼、荐才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赞誉为“吾之子房(张良)” 。

随着曹操统一北方战争的逐步胜利,他的政治地位也越来越高。史载,建安十七年(212年)正月,傀儡汉献帝下诏,今后曹操朝拜皇帝可不称名字,入朝不趋(跪),可佩剑上殿,这崇高待遇和汉初丞相萧何类似。同年10月,大臣董昭进言曹操曰:“自古以来,人臣匡世,未有您今日之功者;即便有您今日之功者,也未有久处人臣之位者。现在您虽愿保持名节,但是您在大臣之位,容易使人怀疑您(之动机),不可不认真考虑”。董昭其实在公然劝进。曹操认为此言有理,遂与列侯诸将商议,以为丞相应进爵为国公,配备九锡(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象征 ),以表彰殊勋。

荀彧却从维护汉室出发,极力反对曹这样做,惹得曹操很不高兴。后曹操借故废黜了他的中书令一职,并把他拘押在军中,荀彧知他与曹操的矛盾难以消弭,于是饮鸩(毒酒)自尽。关于荀彧之死,在历史传奇小说《三国演义》第61回中还有另一种说法:随着势力大增,曹操野心毕露,与部下董昭等互谋为魏公,加九锡。荀彧一向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对此不以为然,遂以大义劝阻曹操称魏公,曹操恼羞成怒,渐生加害之心。后曹操南征,令荀彧同行,荀彧知曹操有加害之心,遂称病止步于寿春。谁知曹操命人送来一食盒,打开后内无一物,空空如也,以此暗示荀彧自行了断。荀彧深谙其意,亦知在劫难逃,于是仰药自尽,终年50岁。

小说和正史里记载的荀彧死因有些差距,他到底是抑郁而死还是被曹操逼死,已经是个难解的历史谜团了。

【写作答题不易 剽窃必究】【网络配图】




铁马冰河wu

从历史的记载来看,至少在建安十三年曹操担任丞相之前,曹操与荀彧之间还是如胶似漆,合作愉快的。曹操不仅将自己的女儿安阳公主嫁给了荀彧的儿子荀恽,而且很早就封了荀彧为万岁亭侯,邑两千户,户数仅在张绣、夏侯惇二人之下。曹操还一度打算让荀彧做三公,与自己同处一个级别,只是荀彧坚决拒绝,这才作罢。

然而,随着曹操权势日盛、而欲谋求建立一法家寒族之政权,以代替东汉之旧秩序,遂与荀彧为首的颍川士族产生了巨大的矛盾,终至不可调和,引发悲剧。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五十九岁,年近花甲,时日无多,又新立平定关中之大功,于是兖州名士董昭就劝曹操,以汉初诸侯王制,进魏公,立社稷,并让汉献帝赐曹操九锡(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一般只有天子才能用的礼器),这下可触及了某些人的政治底线,许都保皇派遂群起反对;而曹操的首席谋臣荀彧,竟也旗帜鲜明的站出来表示反对——明公兴义兵,除暴乱,平天下,本为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受人以德,,不宜如此。

这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曾经的配合无间,如今的渐行渐远,人心越来越冷,越来越摸不透各自的想法,夜色越来越黑,越来越看不清各自的脸。荀彧向以德行周备,名重天下,海内英才俊杰莫不以为仪表,又是当今朝廷的老臣、重臣,他的意见态度至关重要,所以一时间,曹操承受的政治压力空前巨大,最后只得行霹雳手段,强迫荀彧调离尚书令之职,贬为光禄大夫,借口让他来伐吴前线劳军,而趁机将其扣留在军中,双方乃正式决裂。荀彧不久便积郁成疾,最终病逝在寿春。

对于荀彧之死,《三国志》原文记载的就是这么简单;但流传更广的是《献帝春秋》上是这样记载的,说曹操送给了荀彧一个食盒,打开却是空的。

曹操这样做,其实是想告诉荀彧:你一直想守护的汉室江山,已经没希望了!你一直坚持的食汉之禄,也已经不可能了,就连一粒米饭都没法给你食了!

荀彧当然明白曹操的意思,但明白,与洒然接受是两码事。荀彧的政治命运终结,荀彧的政治理想破灭,他万念俱灰,《魏氏春秋》上说,荀彧看着这空无一物的食盒,只觉一切成空,当场便服毒自尽了!!

这就是大汉的纯臣荀彧,他自始至终都无法接受东汉之旧秩序已然衰亡的现实,也无法接受曹操过于激进的法家制度与用人原则,一边是共创伟业的战斗友情,一边是无法调和的政见矛盾,荀彧能怎么办?结果曹操在逼他,颍川士族也在逼他,这终使其纠结成了一个怪物,无以自处,只能选择死亡。所以李贽说:“世间道学,好两头骑马,喜踹两脚船。卒之俱不能得而反以两失也。岂独荀令君然哉!”

曹操和荀彧,本是刘邦张良、刘秀邓禹般的一对良臣明主,互相还是儿女亲家,最后却结局至此。令人唏嘘。

荀彧死后,许都的反曹派遭受严重打击,基本一蹶不振,曹操于是顺利的进爵魏公,封冀州十郡,建都邺城,而以青州名士华歆继任荀彧为尚书令,主持许都朝廷;并任命荀攸为魏国尚书令,主持魏国政务。可荀攸没过一年也病死了,曹操伤感无比,哀叹:“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军师之去恶,不去不止。而荀令君之仁,荀军师之智,斯可谓近世大贤君子矣,吾没世不忘。”

荀彧虽然死了,但他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并没有就此结束。曹魏最终还是葬送在了他的女婿陈群与学生司马懿的手里。而历经整个魏晋南北朝,从陈群到陈泰再到陈准,从水镜先生司马徽到钟繇钟会父子,再到庾亮、陈霸先;从九品中正制、水镜人才集团,到曹魏平蜀、东晋北伐,再到羯族之灭绝,由荀彧发轫的颍川士族主导了中国历史此后三百多年的走向。


千古名将英雄梦


首先说《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是不一样的,跟真实历史也不会一样。

三国演义中曹操到最后称了“魏王”,离称帝还差最后一步,这一步相信大多数跟曹操多年征战的人都希望曹操称帝,这样自己就可以升官进爵,然而在老臣方面却有一人反对曹操称帝,此人就是荀彧。

这一点曹操也觉得郁闷,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来,荀彧可以说是曹操的顶级参谋,帮曹操处理过很多比较棘手的事情,还献计献策,这一点曹操是非常感谢他的。眼看大汉没落,群雄逐鹿,随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现在老了想更进一步,创立新的国家。没想到第一个反对的就是荀彧,这一点曹操很没有面子,甚至他感觉荀彧有点怀疑他的治国安民能力。



曹操看到这一点,觉得非得把荀彧除掉不可,他这一代可以不当皇帝,但是要为下一代扫除障碍,如果自己年纪大了,先走一步,就会试试老臣的反应,支持他的留下,反对的要让他们消失,以免后患。


荀彧和曹操都是顶级聪明的人,明杀暗算的事情他们不会做,曹操就令人送来一个空盒子,荀彧打开盒子一看,立刻明白,以后没有吃的了,说白点就是以后不会给你好果子吃。与其以后二人见面难过,不如自己早点解决,这样即给了曹操面子,也给自己留个好名声。


山人道语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荀彧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荀彧是王佐之才

荀彧是出身于颍川荀氏,他们的祖父叫荀淑,就是当时的大名人,外号叫神君,然后荀淑有八个儿子,号称八龙(就像司马懿兄弟八个人叫八达)。然后荀彧的父亲叫荀绲,是济南相,荀彧的叔叔叫荀爽,是三公之一的司空。当时的南阳名人何颙很会看人,一看到荀彧,就说,这个王佐之才呀!所以王佐之才, 一般是用来形容荀彧的!

永汉元年,公元189年,荀彧被举孝廉,当任守宫令,也就是为皇帝管一些书房用品的,后来董卓入京,荀彧就弃官而走。

荀彧离开袁绍投奔曹操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袁绍拿下来了冀州,自然知道荀彧的大名,所以待他为上宾,但是荀彧认为袁绍肯定不能成大事,所以就离开了袁绍,转投向曹操,曹操一见荀彧过来,十分高兴,说这个就是我的子房呀!(也就是张良),然后任命荀彧为别部司马。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讨伐陶谦,留下荀彧镇守后方,刚好张邈他陈宫一起迎吕布入兖州,各地纷纷叛变投降吕布,荀彧就赶紧通知夏侯敦回来,稳定了军心,豫州刺史率部队来到城下,有些人说,他是吕布的同谋,荀彧说,让我去说服他,郭贡看到荀彧一点惧意都没有,所以就领兵离开,就保住了鄄城,然后荀彧和程昱一起合计,让程昱去说服范县与东阿县,所以他们一起保了三个城,等曹操回来。

刚好那个时候陶谦刚死,曹操想去打徐州,荀彧就劝曹操先打下吕布,再去打徐州,最终打了吕布,吕布就跑到徐州投奔了刘备。

荀彧坚定了曹操打官渡之战的决心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想去迎汉献帝回许都,很多人认为汉献帝不好控制,也没什么用,荀彧就力劝曹操一定要把汉献帝带回来,这才是正确的。曹操觉得,荀彧说得有道理,就把汉献帝接过来了,荀彧就当了尚书令,所以,一般也叫荀彧为荀令君。荀彧先是给曹操推荐了戏志才,后来又推荐了郭嘉。

在官渡之前,曹操有点担心自己打不地袁绍,荀彧就提出了著名的四胜四败(郭嘉的十胜十败就是荀彧的加长版),认为袁绍这个人心胸狭窄,做事不果断,军法不严,很虚伪,肯定是打不过曹操的。曹操就下定了决心要和袁绍来打这个官渡之战。

那么荀彧是怎么死的呢?我们来看看三国志的记载。

荀彧是怎么死的?

【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谥曰敬侯。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劝曹操进封为魏公,加九锡。曹操就荀彧商量,荀彧认为,曹操本心是想兴义兵来匡扶汉室的,应该忠心于汉朝,不应该变节,自称魏王,曹操听了,内心是很不满的,刚好要去征讨孙权,曹操就派荀彧到谯县去慰问曹军,荀彧因病留在了寿春,忧郁而死。第二年,曹操就进封为魏公了。

【魏氏春秋曰: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这一段记载是来自魏氏春秋的,说曹操给荀彧送食物,打开一看,是空的,荀彧就饮药而卒了。

荀彧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很显然,是因为他的志向跟诸葛亮一样,是想匡扶汉室,是汉室的忠臣,而如今,却看到曹操开始要篡汉了,他的内心是充满了绝望,所以不管是忧郁而死,还是曹操给他发空盒,他的心已死,所谓哀莫大于心死,这个也是当时忠于汉室的人的悲哀,无力阻止,只有以死明志了。荀彧和诸葛亮,是百晓生最喜欢的两个三国人物!


历史简单说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曹操能够一统北方除了本身的能力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其麾下人才济济,尤其是被曹操称“吾子子房”的荀彧的贡献最大。

在曹操阵营之中,论谋略和战略,荀彧绝对名列三甲。然而曹操进爵国公后,送给荀彧一个空盒子,没有多久,荀彧就自杀呢?这是为什么呢?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



荀彧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他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

荀彧战术方面,他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



政治方面,荀彧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可以说,曹操没有荀彧,想要统一北方很难。

但是荀彧却跟曹操的关系很尴尬,因为荀彧是一个有匡扶汉室理想的人物,当年投奔曹操,就是因为他们志同道合,意图携手匡扶汉室。荀彧和曹操的关系,并非诸葛亮和刘备之间如鱼水的君臣关系,而是在大汉这个框架下的同事关系,他和曹操一文一武,一内一外,共同在为大汉做事,曹操在外为大汉征伐,荀彧在许昌为大汉守家。他的“道”是中兴汉室。

然而随着曹操势力的增强,权利的增长,他已经偏离了自己的梦想,想成为权臣,有了不臣之心。而是荀彧没有变,依旧忠于汉室,尤其到了曹操决心要封魏公、建魏国的时候,两人之间的关系彻底破裂,荀彧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惹怒了曹操。

建安十七年(212年)征孙权,开始调离荀彧远离中枢,之后更是赠送空的食盒给荀彧,荀彧打开食盒,见盒中空无一物,不久就选择了自杀。那么荀彧为什么看到空的食盒,就自杀呢?这到底有什么寓意。

其实,很简单。曹操的意思,就是盒内无食,请君自采(自裁)。聪明的荀彧又怎么会想不到呢?因为汉室已亡,荀令君你已经无汉禄可食了。因此,荀彧服毒自尽,时年五十岁。

荀彧死后,曹操就进封魏王。


梅花撰史

先前荀彧反对曹操受九锡,已经引起了曹操的忌恨。曹操征吴时,命令荀彧去劳军,却把他中途留在寿春。以荀之聪明,当可意识到自己死期将至。据历史记载,曹操送去的是一个食盒。看到空食盒,荀彧这个智多星应当不难猜中曹操的意思:“要继续食我的俸禄,就要支持我,我手下可不白养人。”荀彧忠于汉室,于是自杀。 因为荀彧毕竟有过大功,曹操不想直接杀他,以免别人议论,所以用猜哑谜的方法逼他自杀。荀彧当然也明白这个意思,他也早已了解了曹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为人,两个聪明人就这样演出了一出哑剧——也是一出悲剧。

同时,也有热心的网友觉得:

演绎传记中,曹操送给荀彧的是一个空盒子,而不是一个空果篮,很多人误将空盒子当成了空果篮,自然而然也就偏离了演绎原本要表达的意思,分析自然也就出现了偏差。曹操送给荀彧的空盒子,最主要表达的是曹操“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叹惋之情。读过演绎传记的人都知道,曹操可以说非常重视荀彧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其一直把荀彧当成自己的心腹之交,对荀彧人、才、德、道更是尊敬不已。曹操的所作所为,在那样一个时代,得到的评价可能褒贬不一。像荀彧这种“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的跨世奇才,宁愿抱着“身为汉臣,至死不渝”想法,也绝不敢苟同曹操后来篡权蜀汉当朝的野心。送给荀彧空盒子,其意就是告知荀彧,“(你这个叛臣,看在你才华横溢,且功大于过),自己去死吧”,这其中虽然曹操多少带有不舍之情,但也夹杂着曹操痛下杀手的决心,因为在那样一个时代,乱世枭雄岂能容得一个满口“忠心”,却处处与其做对的王佐之才,所以荀彧的死也是必然的。这里主要要理解“空”、“盒”、“子”这三个字的合并与拆解之意,古时候的人因为语法问题,往往会有语序倒装的说法,合起来的“空盒子”实际上应该将“子”字提到前面去说,即“子空盒”,而将“盒”字拆开即为“...演绎传记中,曹操送给荀彧的是一个空盒子,而不是一个空果篮,很多人误将空盒子当成了空果篮,自然而然也就偏离了演绎原本要表达的意思,分析自然也就出现了偏差。


赵先森

《后汉书·荀彧传》是这么记载的: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古代对于“食”看得很重,尤其是来自朝廷或上级赠送的食物。士大夫间又有一句话,叫做“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食因此也经常和对君主,对朝廷的忠心有关。

荀彧与曹操之间的关系,并不像郭嘉与曹操。荀彧与曹操都是汉朝臣子,两人是同僚关系。当初,曹操因为赏识荀彧的才华而推荐荀彧,重用荀彧,想用荀彧来扩充自己的势力。而荀彧则觉得在乱世之中,唯有曹操能剪灭群雄,匡扶汉室。

于是,在短期目标一致的情况下,二人选择了合作。

不过,两人之间的最终目标不同,于是注定了最后会分道扬镳。

曹操赠送食物之时,已经有臣下上表举荐曹操为魏公。曹操很高兴。成为公爵之后,就有开府建牙之权,俨然就会形成国中之国。对于曹操掌控最高权力自然是大好事,可是对于汉献帝,对于终于汉室的大臣来说,却是大坏事。

因此荀彧写了几封信去劝说曹操,希望曹操能辞掉魏公的头衔。曹操很生气,就送了这个空食盒给荀彧。

为何送个空盒?

即无食也!

言下之意,曹操已经是在暗示自己这边不需要荀彧了,两人之间的关系彻底终结了。

荀彧看似一直在帮曹操,骨子里从来都是汉室忠臣。他自然不能接受这样的侮辱,于是选择了自杀。

至于郭嘉、程昱等人,他们一直都是曹操的臣子,是曹操的人,而不是汉官。因此后世史家在作传时,在《后汉书》《三国志》中都有荀彧传,不过像郭嘉、程昱就只是在《三国志》中有传。


叶之秋

这是一种试探,试探荀彧受到侮辱会有什么反应,更确切的说,曹操用一个空盒子告诉荀彧,汉朝已经没有俸禄给他了,尊奉汉朝,就得饿死;或者,侍奉曹操,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与权力。

荀彧要做汉臣,所以他不可能选择真正侍奉曹操(也就是接受曹操称魏王的事实),但他又是曹操多年的战友和事实上的合伙人,他也不可能去反对曹操,造曹操的反,所以留给他的路就只剩一条——自杀。

回过头来说,为什么曹操会采用这种方式试探荀彧,因为这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中国人历来讲究民以食为天,吃饭的问题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所以用吃的问题去试探人最为有效。

比如,齐景公手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卓著,继而恃宠而骄,晏子认为这些人将来必将成为祸害,所以给齐景公献上计策:三个人分两个桃子,最终三人因为分配不公互相恶斗而死。

在汉朝,还有另外一则故事:话说周亚夫军功很高(平定七国之乱),汉景帝于是在宫中设宴招待他,汉景帝在周亚夫面前摆上了丰厚的食物,但没有摆上筷子。周亚夫生气的向周围人索要筷子,汉景帝笑着说:“难道这还不能让你高兴吗?”周亚夫无奈向汉景帝谢罪,汉景帝刚说了一个起字,周亚夫就拂袖而去,汉景帝愤怒地说:“这样的人怎么能辅佐太子呢?”最终,周亚夫以谋反罪被下狱问罪,周亚夫自然忍受不了狱卒的侮辱,绝食而死。

实际上,这些故事都反应出一个道理:就是臣子的地位全然来自君王的恩赐(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如果有二心,下场都很惨。汉景帝对周亚夫是送了吃的,但不给筷子,意思是我掌握着你的生死,周亚夫没看透,所以死在狱中。曹操对荀彧是送餐盒却不给吃的,意思是你要效忠的汉王朝只能给你一个空盒子,给不了你食物(俸禄),荀彧看透了,所以自杀了。


司徒伯雷

关于荀彧的死,不同的史书有不同的记载:
《后汉书》: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时年五十。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宴乐。谥曰敬侯。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三国志》: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谥曰敬侯。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裴注三国志》中,裴松之引《魏氏春秋》: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
基本上史书对于荀彧的死看法不一,但都倾向于是曹操逼死的,而且都认为荀彧是曹操加九锡,封魏公的最大阻力,因为荀彧一死,曹操就得偿所愿了。
那么我们看《后汉书》和《魏氏春秋》都说是曹操送给了荀彧一个食盒,荀彧打开一看是空的,于是就吃药自杀了,那么这个空盒子代表什么含义呢?为什么荀彧看了就要自杀呢?

如果这个史料记载可信的话,那么这里面一定有暗语,至于表达什么意思,现在已经无从得知,这个既没有先例,也没有说明,只能通过记载和结果来推断了,至于正确与否就看大家是否相信了。


荀彧和曹操的关系一直很好,当然是在曹操加九锡之前,曹操称荀彧为:吾之子房,可见荀彧对于曹操的作用有多大,而荀彧也一直尽心尽力为曹操打理好大后方,使曹操在行军打仗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但是荀彧反对曹操封魏公,让曹操非常的生气,二人也有了隔阂。
而这次有所反常,先是曹操借故让荀彧随军打仗,在荀彧生病后又送了个空食盒,基本上可以表达两个意义:现在我已经稳固了,大后方没有你我一样可以非常的安定,而送空食盒则代表的则是你需要吃饭,我送你一个食盒,但是里面没有饭,食盒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该怎么办你看着办。
其实曹操本意是想让荀彧回心转意支持他,但是荀彧虽然一直追随曹操,但是对于汉室还是很有感情的,或者说荀彧虽然想支持曹操,但依然无法过自己这一关,因此,自杀或许对于荀彧来说是一个解脱,而曹操即使如愿以偿,但是对于荀彧的死应该是很心痛的,毕竟那么多年感情在。

历史百家争鸣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早年就娶了中常侍的女儿为妻子,在当时特别反感宦官的时代,荀彧就因为年少有才而免遭非议,之后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的时候就说此人定是王佐之才。

后来荀彧就在四世三公的袁绍手下任职,袁绍将荀彧奉为上宾,当时袁绍那么显赫的背景再加上如此器重荀彧,荀彧是那么让人羡慕。但是荀彧在袁绍最盛的时候就看重了宦官之后的曹操,放弃了四世三公的袁绍去投奔宦官之后的曹操这让所有人都感觉到了不可思议。

当荀彧投奔曹操的时候,曹操都感觉不可思议,当众大笑说:“荀彧就是吾之子房”。兴平元年是曹操最悲惨的一年,曹操全家被陶谦手下所杀,当曹操痛心疾首集结大军去徐州报仇的时候,后方他心腹谋士陈宫和吕布竟然反水了,在曹操大本营里面的人都和陈宫来往密切,当兖州城人心惶惶的时候,当曹操陷入进退两难的时候。荀彧力挽狂澜,星夜召夏侯惇诛杀谋叛者,使兖州城情势逐渐安定下来。

祸不单行,曹操还在外的时候,豫州刺史受到吕布的煽动,率领大军来攻,当时的刺史想要荀彧一见。夏侯惇等人纷纷说:“你是一州屏障,现在的你去了就是羊入虎口。”然而此时文弱的荀彧为了保住城池里的黎明百姓还是决定去了,之后风度翩翩的见了郭贡,郭贡见荀彧毫无惧意,以为是鄄城易守难攻所以就退却了。要知道关羽单刀赴会的时候还带了个刀啊,荀彧完全就是一个人去的啊。

之后徐州牧陶谦死,此时的曹操想要趁机夺取徐州,之后转身消灭吕布。但是荀彧劝阻了曹操,劝曹操停止兵戈,让百姓收割麦子,积蓄实力。太史慈出世是为了立不世之功,诸葛亮出世是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郭嘉出世是为了报答曹操,唯独荀彧出世是为了大汉黎明百姓不再受这兵戈之苦。

他在曹操人微言轻的时候帮助曹操一步步的统一北方,曹操的谋士几乎都是荀彧所举荐,曹操器重的戏志才去世之后荀彧就举荐了郭嘉,之后举荐了陈群,举荐了司马懿,还有三公华歆、钟繇、王朗三人,他一直在指引者曹魏集团顺势而为,慢慢指导曹操统一北方。

建安元年,汉献帝从长安返回洛阳。当曹营内部大多数人都不同意迎接汉献帝的时候,荀彧力劝曹操迎接汉献帝,匡正朝廷以赢得天下的民心。荀彧很少随军出征,多数都是坚守曹操的后方,使曹操在外转战四方而没有后顾之忧。

建安二年曹操南征张绣大败,而心爱的典韦更是战死,但是此时的荀彧一直勉励曹操。建安三年曹操打败张绣,功下邳、诛吕布、定徐州。建安四年,曹操据有兖、豫、徐等州,而刺史的袁绍击败公孙瓒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建安五年官渡之战爆发了,荀彧力劝曹操使曹操打败了袁绍。建安六年荀彧坚持让曹操击败袁绍残部,以解决后方之患。无疑是荀彧一直坚持才让曹操统一了北方,而之后曹操授以三公之职给荀彧,荀彧推脱了十几次才作罢。

建安十七年,曹操再也不用挟天子以令诸侯了,而此时曹操也不用说是汉相了,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但是荀彧也因此惹怒了曹操,同年荀彧就接到曹操给的空盒子,被迫服毒自尽了。荀彧用他的生命告诉了曹操一句话:“本兴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当初我们以匡复汉室起兵,现在的你已经忘记了吗。

荀彧一手成就了曹魏的权势,但是荀彧也毁在了这权势手上。当汉臣全部脱衣食魏粟的时候荀彧无法装聋作哑,最终的他除了殉葬再也无他。他在曹操一无所知的时候来到了曹操身旁,一起走过了那最绝望、最黑暗的岁月。曹操以为荀彧是他的王佐之才,荀彧以为曹操是周公在世,他们都错了,荀彧高估了曹操的忠贞,曹操低估了荀彧的坚守,他们都算错了对方。

至于那个空盒子,有人理解为曹操对荀彧说你所坚持的大汉现如今只剩下一个空壳子;有人理解为曹操对荀彧说的是留你何用;无论如何荀彧还是走在了前面,至死荀彧仍是汉臣。当荀攸贾诩两人沐浴着曹魏的光辉的时候,荀彧已经随大汉沉入黄泉里了,荀彧死后曹操终生也没有称帝,可能是因为时机还不到,可能大概也许说不定是因为荀彧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