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的履帶如果斷了,能靠負重輪前行嗎?

eyeshadow5647

坦克底盤中兩側的尺度最大的負重輪是不提供動力的。只有履帶兩頭的主動輪才能提供前進動力。


前蘇聯早年的BT坦克可以無履帶行進



在坦克部隊有一項訓練就是要求在坦克一側履帶斷掉的情況下如何駕駛前進。這在戰時,會有利利保持己方戰鬥力。只要能堅持到返回安全區域就可以對受損的履帶進行更換,以便重新恢復作戰能力。


我們都知道坦克的行動裝甲由履帶,主動輪和負重輪組成。坦克有行駛過程中主要提供動力的是主動輪也叫驅動輪,就是坦克車體兩側後部位置比負重輪高的齒輪狀設備,坦克行進時就是由它來帶動履帶向前運動,而負重輪本身則沒有動力,只起到負重和支撐平衡坦克的重量作用。如果坦克的一側履帶斷掉之後,另一側還保持完整的情況下,坦克是可以繼續前進的。只不過壞掉履帶的一側則會失去了轉向能力,同時行駛時還需要不斷的調整方向,防止車體向沒有履帶的一側偏駛。另外在轉向過程只比較麻煩一些,一般如果遇到路口,需要調整車體方向時,會採用倒車方式或者是利用車體行進的慣性來完成掉頭動作。總之肯定不如履帶完好的坦克那麼方便。


既然坦克的動力是由主動輪來提供,那麼當坦克兩側履帶都斷掉時,這時就會真正的失去了行駛能力。如果不原地進行修復工作的話就只能放棄坦克了。

德國R-R Kampfwagen M28輪履兩用式坦克




早期,有些坦克型號採用了輪履兩用的行動方式,這種坦克具備即使履帶都損壞,也仍然可以利用輪子來行走。比如早期的蘇聯BT系列坦克,德國的M28輪履兩用式坦克;像德國的M28在測試中德國人覺得這種坦克的設計太過於複雜相當的不可靠,就沒有繼續發展直接廢棄了。蘇聯的BT坦克也同樣因為這個不可靠,維護複雜的原因很快將這型坦克給淘汰掉了。即使跑得快也沒有用,不可靠的武器不用不知道有多坑爹~~~


後續的坦克也很少採用這種輪履結合的方式。除了設計複雜,維護麻煩,可靠性差的原因,坦克的體重越來越重也是主要原因,更重車體如果再用輪履結構,估計得讓地勤人員瘋掉。很難想像60多噸重的坦克採用輪胎式行走裝置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畫面~~畢竟南非G6自行火炮這種產品還是少數。


陶德中士

這種情況下有的能,有的不能!

先分享一張鼠式坦克的設計圖:

這裡有點失真了 😅

不過也能看到,負重輪只和車體連接,和引擎聯動杆並不相連!一般坦克平底靜止時所接觸地面的輪子既負重輪是沒有動力的,如同火車車廂的輪子,只負責分擔車體重量,輔助履帶運行。而真正負責發力的輪子稱為導輪,有前後之分,一般來說,二戰時期的坦克會用連動杆把動力運輸到前導輪既坦克最前面懸空的輪子。而如今的坦克因為工藝進步和格局佈置原因大都把動力輪放到後輪,既後導輪。所以,大多數坦克其實和汽車一樣,是“兩輪驅動的”🙂



然而凡事總有例外,歷史上確實是有可以不用履帶的坦克的!

例如蘇聯的BT—7


這是一種奇特的,輪履結合 的坦克,更驚人的是這種坦克在不裝備履帶的時候可以達到70km/h,遠高於裝備履帶的狀態。這時這種坦克能大範圍轉場,十分適合當時蘇聯的國情——德日在西東方向的威脅!

但凡事有利弊,這種名為 克里斯蒂 的懸掛在給坦克極大的機動性的同時也有許多弊端。首先就是結構非常複雜!蘇聯的惡劣氣候是世界聞名的,大面積的泥沼,嚴寒,荒漠,一切氣候都是複雜機械的天敵。加之蘇聯當時的教育水平,人民素質偏低,工藝的較不發達。使得這種本來就不太可靠的黑科技變得更難以維護,高故障率一直無法降下。其次是過於浪費空間。



一般坦克的懸掛就如同這幅BT—7的照片表面一樣,輪子後面既裝甲板,板後便是成員。然而BT—7很特殊,裝甲板和成員之間還格著諸如彈簧,傳動軸等一堆零件,在寸土寸金的坦克空間玩浪費空間的動作,後果只有差評☹️於是,加之這輛坦克沒100張RMB疊起來厚的裝甲,一門只射榴彈的榴彈炮。。。結局就是很快被淘汰掉了😭

另一種是新西蘭的輪履兩用坦克,聽好了,來自新西蘭😳

其實嚴格來說並不符合問主提議,因為它本來就是有輪子的物體😱(OMG)

總得來說,的確有坦克可以在無履帶的情況下移動。然而,坦克是要上戰場的,不是白天在鐵路上跑,晚上有專人保養的高鐵。更不是為了極速就可以改裝引擎,加大引擎艙比重而可以稍微忽視耐用度的跑車。坦克的性質決定了這種 輪履結合 坦克的必然失敗!因此,如今的坦克不能在斷履帶的情況下移動不是退步,而是權衡利弊後的成熟之舉。希望在未來,中國🇨🇳更高的科技能讓坦克真的能夠實現 實用的輪履兩用 為保家衛國貢獻力量💪

感謝閱讀🙏


ACMMVB09

可以告訴你的是:

有可能,只不過這種坦克,已經成為歷史了。

BT2坦克(英文:BT-2 Tank),是蘇聯基於美國的“克里斯蒂”懸掛系統開發的BT系列快速坦克,由於其類似“驗證車”的特性(裝甲薄弱且沒有無線電臺),在二戰德國發動的“巴巴羅薩”行動中損失慘重。

bt2坦克由於其懸掛系統的特性,可以卸掉履帶在公路上行駛。但轉換非常麻煩,通常轉換時間是在30-40分鐘,所以蘇聯大兵經常不用。

克里斯蒂懸掛系統首次採用了4個大直徑負重輪,主動輪後置,沒有早期坦克用於轉向的託帶輪,將負重輪和車體之間用大型螺旋彈簧相連,最後的一個負重輪處於水平螺旋狀態,從而提高了負重輪的行程。當它的第二負重輪處於高度壓縮狀態時,其餘的3個負重輪仍然處於伸張狀態。這樣,就使得它在行駛中可以達到每小時44千米的高速度。而同時,採用克里斯蒂懸掛系統的坦克在履帶損壞後,負重輪仍可正常行速,而且行駛速度更快,在路面狀態較好時達每小時75千米。 (蘇聯的t34,bt系列坦克,美國的克里斯蒂坦克(美軍沒有使用,只是實驗坦克)都是這個懸掛系統)

至於現代坦克,是不可能的。


cover執念

除了克里斯蒂懸掛裝置以外貌似都不行,因為傳統動力驅動下,產生動力的輪子即主動輪是不著地的,同時離動力系統很近,以最大限度減少發動機功率的浪費,而著地的輪子即負重輪是沒有動力的,主要起支撐和減震的作用。歷史上曾有坦克履帶或部分負重輪戰損,用殘餘履帶臨時拼接成短履帶應急的情況,完全靠負重輪的只能找拖車了


姓霸名天字虎JB

不能 坦克的制動輪與地面沒有接觸 形成不了驅動力



(就算制動輪與地面接觸了移動起來也很費勁) 而負重輪只是支撐而已並沒有動力 這種情況下想讓坦克移動除非是外力的作用才可以讓其移動 開它自己是完全不可能的


chzchzchzchzchzchzch

不可以的。但是,車上會備有備用的配件,在損壞不大的情況時,可以供乘員快速修復。

但是,如果只是依靠負重輪是不能再行進的。因為坦克的行走機構,是有驅動輪、負重輪、轉向輪、託輪、履帶組成的。驅動輪帶動履帶,驅動坦克前進,驅動輪不與地面接觸,而是由履帶與地面接觸。沒有履帶,只靠驅動輪和負重輪,驅動輪只會空轉,無法與地面形成摩擦,是沒有辦法驅動坦克前進的。


微塵微輕

負重輪沒有動力驅動的


瘋狂早已與我無關

可以肯定滴說,不可以。坦克行動機構一般分為四個部分:主動輪、誘導輪、負重輪和託帶輪。(有的輕型坦克只有前三種而沒有託帶輪)坦克發動機是通過傳動機構把動力輸送給主動輪,主動輪旋轉帶動履帶實戰坦克的行走。也是通過控制主動輪的速度差實現坦克的轉向。如果一側履帶斷了,這一側的主動輪將失去對履帶的傳動作用,只能空轉,在另一側履帶的帶動下,坦克將只能轉圈圈。如果兩條履帶都斷了,只能原地趴窩了。負重輪的作用是承載全車重量,並且通過懸掛裝置保持整車的平穩性和控制底盤高度,其本身不具備任何動力,它只是在履帶的帶動下被動旋轉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