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領導力筆記(三)信念之道,無問西東

一個組織如果處在常規運轉的階段,按照管理學的一般理論方法足以駕馭;但當組織處於重大變動或希望取得突破性發展的時候,“道”比“術”更重要,領導力中的“信念”就是屬於“道”的範疇。領導者的信念的意義及作用在此不表,如何形成信念,這部分內容太過形而上,不是我擅長的,只能試著梳理幾點:

十年領導力筆記(三)信念之道,無問西東

1、發自內心的相信。信念並不高深,自己從心底相信,才能稱為信念。如果自己並不相信,只是想做面上功夫,還是少在上面浪費時間為好。當然,持續強化自我暗示,也有一定效果。秋收起義失敗,轉移井岡山,原來6000人的隊伍剩下700人,前有圍堵後有追兵,當時大概沒有人會相信這支隊伍還有“以後”。毛澤東當時在三灣說的一番話,大家可以嘗試感受何為信念:“願走的,絕不強留;不願走的你們會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用二三十年時間,革命終將取得勝利”。1927秋收起義,1949新中國成立,前後22年時間。

2、持續強化。若干年前曾供職於一個被大多數人認為是邊緣化的部門。到崗後,面對普遍不自信的氛圍和慣性的消極士氣,我知道再多業務上的變革和努力並不足以改變根子上的東西。索性與本部門及分支機構的幾十號人逐一談話,核心內容只有一個:這個平臺有價值,我們很重要。最初目的是想鼓舞士氣,但結束這幾十場談話之後,最意外的收穫在於我自己相信了自己的這個觀點,並且是由心的相信。此後,我抓住一切場合,持續給他們直強化這個觀點,半年時間,帶出一支嗷嗷叫的隊伍。

3、足夠的堅定與堅持。日常事務的處理與信念聯繫不大,“殺雞焉用牛刀”。但遇到挫折、預期外的困難及其它巨大不確定性的時候,需要領導者站出來。這個時候往往有不同的意見,或者面臨內外交困的局面。不要亂陣腳,這個時候需要領導者對形勢有清晰的判斷或者對未來願景有清晰的認知。而後要相信自己的判斷或認知,並且要有近乎偏執的堅持。

閱歷所限,實在無法用三言兩語梳理出信念的一套方法論。信念之道,大概接近一部最近深有共鳴的電影的主題詞:聽從內心,無問西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