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上架App Store:揭露納粹惡行,但並不宣揚仇恨

戰爭結束,那些活下來的人,並不好受。挪威的獨立團隊 Sarepta Studio 打造的《我的孩子:生命之源》(My Child: Lebensborn)就試圖探討這個問題的後遺症,目前該作已經正式登陸 App Store,售價18元。

《我的孩子》上架App Store:揭露納粹惡行,但並不宣揚仇恨

《我的孩子:生命之源》取材於真實的歷史事件,將視角對準了二戰時期的被強迫參與“生命之源計劃”(Lebensborn,又稱 EUGENICS PROGRAM)的遺孤。遊戲的故事線設置在二戰結束後,玩家作為監護人,必須對發生在這些遺孤身上的真實事件作出反應,比如遭到其他孩子的欺凌或者被成年人虐待等。製作團隊將其定位為一款“以故事驅動的培育遊戲”。

在遊戲中,玩家可自由選擇養育對象的性別,男孩就叫 Klaus,女孩則是 Karin。除了基本的吃穿住行的保障之外,玩家需要通過他們的面部表情去了解情緒狀態。這是遊戲非常重要的設計之一,因為,這些遺孤常常因為出身的關係,被懷有極端情緒的鄰居和同齡人仇視,遭受社會的非難,甚至暴力相向。

《我的孩子》上架App Store:揭露納粹惡行,但並不宣揚仇恨

為此,開發團隊創造了一種“情緒矩陣(mood matrix)來監管孩子的感情,主要通過孩子的面部表情和身體語言呈現。玩家必須密切留意孩子的表情變化,明白他們的想法。這種互動玩法是非常獨特的,從情緒上來調節他們的心理創傷。

“你可以選擇不同的養育方法來應對欺凌及其對孩子產生的影響。你需要向孩子解釋為什麼會發生這一切,消除他們恐懼和排斥的心理。遊戲提供了不同路線,你會據此產生不同的行為,給出不同的建議。這是你和孩子將共同經受的嚴峻挑戰。”開發團隊解釋說。

《我的孩子》上架App Store:揭露納粹惡行,但並不宣揚仇恨

Sarepta Studio 表示,本作並非是一款宣揚仇恨情緒的作品,“遊戲通過模擬養成的方式,讓玩家切身感受在仇恨的環境下成長的痛苦。遊戲故事是源於這些孩子,但是,這個主題附加的是對與生俱來的偏見和仇恨的探討,關注的是被視為敵人的子嗣的更普遍的命運。”

在史實的框架之下,《我的孩子:生命之源》想要表達的內容有很多。這並不意味著它的基調容易使人感到“灰暗”,相反它有其歷史性和現實性,欺凌和虐待在當下仍時有發生。大家不妨一試,在瞭解那段歷史的同時,學習積極的心理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