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萬平方公里的欽察汗國:成吉思汗的長子世襲

欽察汗國(1219年--1502年),又稱金帳汗國、克普恰克汗國、朮赤兀魯思,大蒙古國的四大汗國之一。13世紀上半葉蒙古人建立的封建國家。由1243年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次子拔都結束西征後建立的,欽察汗國的版圖遼闊,東起額爾齊斯河西部,西到斡羅思(今俄羅斯)西北部、烏克蘭,多瑙河的下游,南起巴爾喀什湖西部、裡海北部、黑海,土庫曼斯坦西北部,北到北極圈附近的遼闊廣大地方(包括諾夫哥羅德)等地,面積廣達600萬平方公里。

600萬平方公里的欽察汗國:成吉思汗的長子世襲

1225年,成吉思汗劃分了四個兒子的封地。長子朮赤的封地在額爾齊斯河以西、花剌子模以北(包括額爾齊斯河流域和阿爾泰山地區),朮赤的斡爾朵(行宮)設在額爾齊斯河流域。1236年,朮赤次子拔都統帥“長子軍”西征,到1240年先後征服了欽察草原、克里木、高加索(到打耳班)、保加爾(保加利亞)、伏爾加河和奧卡河地區以及第聶伯河流域的羅斯各公國。被征服的這一廣大地區成為拔都的兀魯思,從1242年以後稱為“欽察汗國”。汗國的疆界大致包括:東自額爾齊斯河西部,西至第聶伯河,南起巴爾喀什湖、裡海、黑海,包括北高加索及花剌子模北部和錫爾河下游地區,向北臨近北極圈。拔都把伏爾加河地區作為政治中心,在入口處建立了首都薩萊城(今阿斯特拉罕附近)。羅斯諸公國與欽察汗國為藩屬關係。

600萬平方公里的欽察汗國:成吉思汗的長子世襲

1259年,蒙哥大汗去世,阿里布哥在漠北被大部分蒙古貴族選舉為大汗,1260年,忽必烈則在漠南開平稱帝,並發動了討伐阿里布哥的戰爭,蒙古帝國的中央政權不復存在,金帳汗國成為完全獨立的國家。

金帳汗國是一個由各民族組成的龐雜的聯合體,其中作為征服民族的蒙古族,人數甚少。東南歐,特別是欽察草原,是欽察人居住的地方。汗國的人口主要是欽察人、保加爾人、花剌子模人,以及其他一些突厥系族群,尤其以欽察人與土庫曼人居多。由於統治民族蒙古人佔少數(約數萬人),因此,逐漸被周圍的大量欽察、突厥等突厥部族所同化,到14世紀前葉,完成了突厥化過程,突厥語和突厥文成為汗國的通用語言和文字。

600萬平方公里的欽察汗國:成吉思汗的長子世襲

此外,汗國內部各地的經濟發展亦不盡相同,欽察人處於封建生產關係的初級階段,大部分人過著遊牧生活,只有極少數人遷到頓河和伏爾加河下游轉入定居;克里木、保加爾則進入封建生產關係的發達時期;花剌子模具有高度發展的農業技術,過著城鎮化的定居生活;克里木及其沿海城市,商業發達,可通往小亞細亞和君士坦丁堡,一直通向敘利亞和埃及;保加爾是農業國,是金帳汗國的主要糧食產地。

600萬平方公里的欽察汗國:成吉思汗的長子世襲

拔都西征歸來後,建都於伏爾加河下游的拔都薩萊城(今俄羅斯阿斯特拉罕附近)。在汗國內,拔都的13個兄弟及其後裔各有世襲封地,擁有軍隊,形成了隸屬於拔都及其後裔的半獨立國。汗國建立後保持軍政合一的統治組織,萬戶、千戶、百戶、十戶既是行政單位,又是軍隊編制單位。拔都的兄長斡兒答及其後裔據有今西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形成了白帳汗國。拔都的弟弟孛兒只斤·昔班被封與南烏拉爾地區,後建立了青帳汗國(又稱藍帳汗國)。

600萬平方公里的欽察汗國:成吉思汗的長子世襲

1255年,拔都去世,拔都之弟別兒哥(1257—1266年)在位時,名義上仍對蒙古大汗稱藩,實際上汗國已成為獨立國。1262年和1265—1266年,別兒哥為了同伊利汗國爭奪高加索地區,與埃及建立聯盟,由此發展了與埃及的貿易關係,伊斯蘭教文化也開始影響欽察汗國。1266年,別兒哥去世,拔都之孫忙哥帖木兒(1266—1280年)嗣位,得到元朝的正式冊封。1277年,蒙哥之子昔裡吉背叛,劫走防禦海都進攻的皇子那木罕,送到與海都聯盟的欽察汗國拘留了數年,到1282年脫脫蒙哥嗣位時,那木罕才被放回。脫脫蒙哥和禿剌不花在位時,領有黑海北岸地區的宗王那海操縱了汗國大權。

600萬平方公里的欽察汗國:成吉思汗的長子世襲

脫脫(1290—1312年)汗即位後,恢復了汗權。1302年,脫脫汗出兵協助元朝攻打察合臺后王篤哇、窩闊臺后王察八兒,篤哇、察八兒戰敗,歸順元朝。欽察汗國,1314年元仁宗遣使冊封,予以承認,此後雙方經常遣使往來。月即伯汗(1312—1340年)在位時,建立了中央集權,欽察汗國達到了極盛時期,汗國遷都別兒哥薩萊城(今俄羅斯伏爾加格勒附近),與伊利汗國、埃及等國通好,對外貿易興隆。伊斯蘭教在伏爾加河下游廣泛傳播,此後諸欽察汗都信奉伊斯蘭教。隨著勢力的增強,金帳汗國各萬戶幾乎逐漸演變成為獨立王國,形成與汗庭相抗衡的力量。14世紀中葉時,汗國內部又出現了新的爭端,萬戶們互不協調,各自為政,汗庭權力日漸削弱。從札尼別汗(1340—1357年)以後(1357—1380年)24年間共更換了20個汗。

600萬平方公里的欽察汗國:成吉思汗的長子世襲

欽察汗國的軍權和民政密不可分,汗庭與各州的政權組織形式既仿照了蒙古族原有的形式,又結合了當地的實際情況。主持汗庭的民政官員稱作“維西爾”(宰相),下設各底萬(部),受其管轄。札魯忽赤和達魯花赤是專管法律和掌管國庫稅收的行政長官,均由蒙古人擔任,各州設總督和達魯花赤。欽察汗國被視作蒙古帝國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系的兀魯思,所以,汗國內的牧民、農民和城市居民均被認為是朮赤家族的成員。汗庭把百姓連同土地分配給諸王和那顏。蒙古和欽察牧民以阿寅勒(戶)為單位經營個體的遊牧經濟,在領主分配的牧場上放牧,為領主服各種勞役。遊牧民以欽察人居多數。農業區和城市以徵收稅賦的方式進行,汗國的收稅事項往往交由花剌子模商人承辦。

600萬平方公里的欽察汗國:成吉思汗的長子世襲

金帳汗國在東西方貿易中佔居重要地位。13世紀至14世紀,歐洲同中國的貿易主要是通過金帳汗國進行的。因此,蒙古統治者特別重視商業的發展。拔都汗和別兒哥汗在伏爾加河先後修建了拔都薩萊城和別兒哥薩萊城,後來又修建了烏維克城,在札牙黑河(烏拉爾河)河口修建了薩萊契克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