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慈溪市畜禽養殖汙染治理基本完成

先進的生產設備、優美的養殖環境,優質的畜禽產品……自2015年實施三年行動計劃以來,我市開展了持續有效的畜禽養殖汙染治理,對禁養區畜禽養殖場一律實施關停,對宜、限養區畜禽養殖場制訂“一場一策”整治方案。三年來,共累計關閉禁養區畜禽養殖場654家,治理後保留的畜禽養殖場目前為92家。

為促進畜禽養殖場提檔升級、有效防止環境汙染,我市於2015年出臺《慈溪市畜禽養殖場汙染治理三年行動計劃》,全面推進畜禽養殖汙染治理工作,通過生態消納利用模式、達標排放模式、生態消納利用+達標排放模式、外運集中處理模式等四種治理模式來達到整治目標。

觀海衛鎮的慈溪市惠農生豬養殖場,佔地面積170餘畝,存欄1.2萬頭,年出欄2萬頭,每年豬糞產生量約為8000多噸,汙水產生量2萬噸。養殖場通過生態消納利用+達標排放模式,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該場建有糞汙生化處理工藝和沼氣發電工程,將收集的豬糞經過勻漿池水解勻漿後到達厭氧罐,產生的沼氣用於發電,年最大沼氣產氣量為11萬立方米,年最大發電量為15.8萬度。

畜禽養殖是農村致富的重要途徑,但傳統的養殖方式容易造成環境汙染問題,只有改變傳統的養殖方式,才能實現產業的轉型發展。為此,市農業局在普查基礎上分步實施豬牛養殖場、家禽養殖場、其餘養殖場治理改造任務,推廣實施生態消納利用等四大治理模式來實現“兩分離”、“三配套”、“一處理”、“零排放”。同時,完成市病死畜禽處置中心、鎮(街道)病死畜禽收集點和規模豬場(畜禽屠宰場)病死畜禽儲存點的建設,構建畜禽養殖、屠宰加工等病死畜禽收集處理體系。此外,建立幹部聯村包乾責任制、告知承諾制、月度通報制等制度,構建市、鎮、村三級畜禽養殖汙染線下網格化巡查網,主動為養殖戶幫助解決治理難題,並不定期開展抽查、督查,堅決遏止畜禽養殖汙染環境事件發生。

通過三年努力,我市禁養區畜禽養殖場關閉基本完成,宜、限養區保留畜禽養殖場全部通過農業和環保部門的聯合驗收,基本達到了生態消納或達標排放的目標。同時,在整治的基礎上,大力推進美麗畜牧業建設,推動生態養殖和智慧監管,至今已累計創建14個省級美麗生態牧場。我市也成為了寧波市首個省畜牧業綠色發展示範縣,基本建立和完善了產業佈局生態、資源利用高效、生產清潔安全、產業功能拓展、環境持續改善的現代畜牧業產業體系和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