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打工妹到“牧羊女”,她的合作社年創產值5000多萬!

在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劉錦繡是個遠近聞名的女子。1979年出生的她,目前是羅田縣錦繡林牧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這家合作社有11家分社、723戶養羊農戶,年出欄肉羊4.5萬隻,年創產值5000多萬元。

從打工妹到“牧羊女”,她的合作社年創產值5000多萬!

劉錦繡出生於大山深處的一戶農家。13歲那年,只有小學文化的劉錦繡因生活所迫,進城務工。“含淚離家的那一刻,我下定決心,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家鄉貧窮的面貌。”劉錦繡說。

在城裡,劉錦繡翻爛了5本字典,學拼音、學普通話,通過自修取得大學文憑。她當過清潔工,擺過地攤,賣過副食,經營過服裝店,終於在城裡擁有了自己的事業和安穩的小家。

然而,城市的安定生活並沒有改變劉錦繡當初的夢想。20歲出頭時,她決定回家鄉搞養殖業。經過紮實的市場調查後,儘管阻力重重,劉錦繡還是堅定地選擇養羊。

從打工妹到“牧羊女”,她的合作社年創產值5000多萬!

但劉錦繡的選擇,起初卻沒得到鄉親的理解。有人認為她在城裡生意做得好好的,進山養羊別有目的。有人覺得她是在作秀。

“創業之初,我和父親兩人,白天趕著羊群到深山裡放養,時常要面對毒蛇、野豬的侵擾;晚上,守著幾十只山羊,在既不能遮風又不能擋雨的茅棚裡數星星。”劉錦繡這樣描述最初的創業生活,資金週轉困難、養殖技術缺乏、家人不理解、少數人滋事扯皮等,也讓她心力交瘁。

為了有良好的外部環境,劉錦繡到多個部門反映,與村民協調。為了優化品種,她到過多個省區,引進優質種羊,培育出適合本地山區養殖的高產肉羊。經過兩三年的努力,劉錦繡的養殖場從最初只有47只種羊,發展到有近千畝天然草場、8800平方米標準化羊舍、年出欄山羊近1000只、年利潤近10萬元,成為鄂東最大的山羊養殖基地。

至此,劉錦繡帶動鄉親致富的夢想有了現實的基礎。2007年,她聯合當地養殖戶,註冊了湖北省第一家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

從打工妹到“牧羊女”,她的合作社年創產值5000多萬!

合作社的規模逐漸做大。現在,劉錦繡有了自己的銷售、技術、策劃團隊。她坦言,現在不像創業時那麼苦了,但壓力更大了,因為“做一個養殖大戶不是我的目標,我的目標是做一個培育養殖大戶的領頭人”。

為帶領鄉親致富,對買不起種羊的貧困戶,合作社通過寄養的方式免費提供種羊,年底回購時再扣除成本;對一般農戶,合作社負責技術指導、統一生產標準,並負責年底回購;對有山林資源、想擴大養殖規模的農戶,合作社免費指導欄圈建設,免費提供種公羊,並協定回收;對資金不足的農戶,合作社在信用社為他們擔保貸款。

在劉錦繡的帶領下,當地農民養羊積極性大增,很多農民工返鄉當起了羊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