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文景之治的漢景帝究竟是個怎麼樣的皇帝?

籃壇言論


西漢的漢文帝和漢景帝,父子兩代,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文景二帝,也為後來的一代雄主漢武帝,開創大漢盛世奠定了堅實基礎。

那麼,漢景帝是怎樣的皇帝?



漢景帝劉啟,繼承其父漢文帝的未竟之志,繼往開來,通過實施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治國舉措,妥妥的將西漢王朝推向了一個新里程碑。

開創“文景之治”的漢景帝在位期間,主要做了以下幾件事:一是休養生息,以蓄民力,恢復國家人口及生產力;二是輕徭薄賦,減輕百姓負擔,夯實邦本基礎;三是打壓地方豪強及削藩,加上中央集權,為國家長治久安消除隱患;四是最終選對了一個雄才大略的後繼之君。


那麼,為什麼有人說漢景帝狠毒嗜殺?



我分析了一下主要原因還是在以下4點:

1、漢景帝劉啟在做太子時,因與吳王劉濞之子下棋時發生一點衝突,然而當時還是太子的劉啟,竟然用棋盤砸死了吳王之子,一個大活人還是自家親人,一言不合就殺人,不愛惜人命,這是狠毒嗜殺的表現。

2、漢景帝重用晁錯施行“削藩”,最終引發吳楚“七國之亂”,七個藩王都反了,其中吳王劉濞勢力最強大,本來就和漢景帝有殺子之仇。七國聯軍聲勢龐大,慌了神的漢景帝,又把忠臣晁錯給殺了,幻想平息眾怒。



3、漢景帝怒殺表兄弟竇嬰,餓死了平定“七國之亂”的功臣周亞夫,雖然箇中曲折有因,但這裡也體現了漢景帝嗜殺的一面。相比較有“仁君氣象”的漢文帝,漢景帝在容人胸懷上,以及開明程度上,跟他父親比有一定差距。

4、漢景帝逼死親生兒子太子劉榮,雖說租賃最是帝王家,但面對骨肉至親,不成器可以廢之貶之流放之就好了,雖說漢景帝有理由,但趕盡殺絕、把人逼上絕路,也有失妥當。

綜合來看,漢景帝總體上是個有為君主,聖君亦殺人,何況景帝乎?文景之治,為其兒子漢武帝創造大漢鼎盛繁榮打下基礎,功勞也不可磨滅。



峰子奇觀

漢景帝劉啟是漢文帝的兒子,前157年繼位,在位16年,在軍事上削除藩王割據,平定七國之亂,加強了中央統治;在經濟上繼承發揚文帝的國策,勤儉治國、輕徭薄稅與民休息,大力發展生產,與其父一起開創了“文景之治”。



可就是這麼一位上承文帝開“文景之治”,下為漢武大帝打下堅實基礎的皇帝,近些年卻被說成了一個狠毒嗜殺的人,我感覺,這樣的說法有失公允。

通過學習有關資料,我發現說漢景帝是狠毒嗜之人的依據有以下幾條,下面針對這些依據我分別加以駁斥:

第一條依據 少年殺吳王太子劉賢

漢景帝劉啟為太子時,吳王劉濞的太子劉賢來京城陪太子下棋時發生爭執,劉啟用棋盤將劉賢打死。因為一件小事就打死了人,很多人據此認為劉啟年少時就暴露出了狂燥狠毒的性格特徵。我認為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首先、發生這件事時劉啟還處在少年時期,心浮氣燥好衝動本就是這個年齡斷所有人的共性;

其次、此時劉啟已經貴為太子,而劉賢生性輕佻剽悍,身為臣下對太子態度非常不恭敬,引劉啟發怒也是在情理之中;

第三、劉啟用棋盤打死吳王太子只是失手所致,他的目的並不是要殺了劉賢,只能怪劉賢點背。

所以據些認為劉啟少年就恨毒嗜殺是說不通的。

第二條依據 平定七國之亂時錯殺晁錯



七國之亂時,藩王們造反的理由是“誅晁錯、清君側”,景帝誤聽袁盎之言殺了功臣晁錯,本想著殺了晁錯藩王們就沒有了造反的理由,就可以平息叛亂保證國家安全,結果事情並沒有如他所願。 錯殺晁錯這件事確實是景帝的一大敗筆,一方面反映出了他剛當上皇帝時在政治上的幼稚,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耳朵軟”性格特徵。景帝的“耳朵軟”還表現在他聽信館陶公主的蠱惑廢了薄皇后和太子劉榮,不過幸運的是因為他的“耳朵軟”卻成就了一代偉大的帝王漢武帝劉徹。

第三條依據 平定七國之亂時下令多殺叛軍,致使很多官員被殺

七國之亂時,劉啟下詔將士以多殺亂軍為勞績,結果導致諸侯國俸祿三百石以上的官員基本被殺光。

這件事我感覺景帝也是沒有錯的,一方面對於亂臣賊子人皆可誅,那些幫著七王禍害國家,置萬民於水火的官員本就該殺,為平定叛亂,激勵將士多殺敵人無可厚非;另一方面,所謂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前方將士殺紅了眼,多殺錯殺的行為是景帝左右不了的,這種事在歷史上可以說比比皆是。

第四條依據 晚年逼死一代名將周亞夫



周亞夫是平定七國之亂的大功臣,可以說如果沒有周亞夫,大漢王朝可能就止步於七王之亂不復存在了。可是我要說,周亞夫的死是他自己咎由自取,死的一點不冤,在這件事了劉啟是沒有責任的。

因為平定七國之亂的功績,周亞夫官封丞相,一時權傾朝野,以致於景帝的聖旨如果沒有周亞夫的同意就無法生效。後來景帝答應匈奴王降漢後給予封候,結果這樣的事又遭到周亞夫的反對,還以辭職要挾景帝,最後連立太子這樣的皇帝家事周亞夫都要橫加干涉,這些都已經遠遠超過了身為臣子的本份。

要知道,歷來功高蓋主就是功臣被殺的主要原因,周亞夫沒有不但意識到這一點,反而是恃權自重,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阻礙聖命的暢通,分享皇帝的權力,估計沒有任何一位皇帝能夠容忍的了他,最終被迫自盡也實屬他咎由自取,怪不得景帝。

第五條 “萬人殉葬”之謎

通過考古發掘發現距漢景帝陽陵西北有一個面積達8萬平方米的刑徒墓,裡面的墓葬排列有序,屍骸凌亂達萬具之多。

根據屍骨骨架上大多戴有刑具可以推測出,漢景帝提前在自己的陵區設置了一個刑場,把那些犯罪的人處決在自己的陵墓邊上,既可以用這些人來陪葬避免自己百年後孤獨,也有效的解決了監獄人滿為患的難題,可謂是一舉兩得,這種殯葬制度讓人可悲可嘆。

殯葬制度是奴隸社會的野蠻制度,漢景帝所處的歷史時期,正是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度的時期,象殯葬這樣的很多舊的制度並沒有得到廢除,所以我們也應該看到這是因為歷史的侷限性所造成的,千百年來形成的制度,並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變的,漢景帝雖然是一個有所作為的皇帝,也有他的歷史侷限性,社會文明的發展是一步一步實現的,我們也看到終漢一朝也沒有徹底解決活人殯葬的問題,所以僅任這一點就否定景帝的歷史功績,進而把他說成是一個殘忍恨毒、嗜殺成性的人也有失公允。

綜上所述,我認為說漢景帝是個狠毒嗜殺的人是不對的,他的歷史功績是有目共睹的,人無完人,景帝一生雖也有象錯殺晁錯這樣的錯誤,但瑕不掩玉,他仍不失為一代有作為的明君。


認真學歷史

漢代在經歷了秦末亂世、群雄逐鹿及楚漢爭霸後已經積貧積弱,人口銳減。形勢使後繼的掌權者呂后(漢惠帝)、漢文帝對內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民生政策,對外(主要是匈奴)採取和親的政策,大漢帝國經過三十多年的休養生息,至文帝末人口有了很大的增多,達到民富國較強的狀態(總人口數量和秦始皇時期應該差不多了),漢景帝劉啟統治時期基本延續了呂后、文帝時的內外政策。這裡單聊一下漢景帝劉啟。

論能力,景帝並不弱,但不如他的兒子武帝及宣帝,大約略亞於文帝。漢武的能力主要通過對匈奴的戰爭體顯,宣帝時期的文治不亞於文景時期,武功更不亞於武帝;景帝的能力不弱,這點從“削藩策”的推出可以看出來。漢景帝為防止諸侯王做大,推出“削藩策”,意欲削弱諸侯王對中央政權的威脅,以吳、齊、楚為首的諸侯王心有不甘,被逼聯合造反,最後以失敗告終。對於“削藩策”會引起什麼樣的後果,最終走勢如何,我認為都是按照景帝預設的軌跡走的,可以說是成竹在胸,沒有一定能力和氣魄敢推出“削藩策”?漢景帝能力不差,但不太受太史公待見,主要原因是景帝比較寡恩,主要有以下幾點表現:1、一棋盤砸死了他老爸堂哥的兒子——吳王劉濞的太子(太史公還為景帝打掩護,說吳楚人性彪悍,在太子劉啟面前太牛叉,我說他敢麼?還能比劉啟牛叉?!),太沒親情感了;2、為讓吳、楚等諸侯師出無名,腰斬自己的老師晁錯。雖說殺晁錯有一定的必要性(至少可以師出有名,佔據人和優勢),但也讓景帝背上了汙點;3、逼死周亞夫。周亞夫為人大大咧咧,功高不知進退,死的不冤但可惜。景帝怕自己死了劉徹鎮不住周亞夫,逼死了周亞夫,至於嗎?除了讓周亞夫死,限制周亞夫的辦法其實有一大堆,為了兒子景帝犧牲也夠大的;4、前太子劉榮自殺景帝得負主要責任。

總之,漢景帝當皇帝能力還行,但缺點人情味兒


肖虎tiger

漢景帝劉啟(前188--前141),漢文帝劉恆第5子、孝文皇后竇氏之子 ,西漢第6位皇帝(前157--前141在位)。

1.劉啟。網絡配圖

劉啟在位期間,用晁錯推行“削藩策”,平定“七國之亂”,基本解決了諸侯王的割據問題,鞏固了中央集權。同時,與民休息,發展生產、減輕賦稅,勤儉治國,完成了西漢文景之治。

2.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示意圖。網絡配圖

說劉啟狠毒嗜殺可能主要指兩件事,一是劉啟年輕時輕佻、剽悍、驕矜。因為吳王劉濞太子劉賢為下棋與他相爭、態度不恭,劉啟拿起棋盤打死了劉賢。

3.晁錯。網絡配圖

二是劉啟為帝時寵信晁錯,晁錯向漢景帝獻《削藩策》,激起吳楚等7國以誅晁錯為名的“七國之亂”。最後,漢景帝默然良久,決定犧牲晁錯以換取諸侯退兵,腰斬晁錯於長安東市。之後,吳楚等國並未退兵,漢景帝只的降詔討伐叛軍。

4.漢景帝劉啟。網絡配圖

班固評價劉啟:“孔子稱‘斯民,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信哉!周、秦之敝,罔密文峻,而奸軌不勝。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至於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於移風易俗,黎民醇厚。周雲成、康,漢言文、景,美矣!”


漢水白石言

要說漢景帝執政有些許失誤這無可厚非,要說他狠毒嗜殺,就有點危言聳聽,黑人為樂的意思了,下面我來和大家聊聊。

之前先強調一點,漢景帝繼續推行其父休養生息的政策,輕徭薄賦,說明他在政治上是心智清明的,並不昏庸,也不變態。



先說擊殺吳王濞兒子這事。這事從事後看純屬失手誤殺。為啥呢?年輕人衝動,打鬧是經常事,從性質上說,景帝沒有殺人的故意,而從事後看,文帝將吳王濞兒子的棺槨給吳王運回去了,這說明啥?說明這事光明正大,沒什麼可隱瞞的,你吳王儘可開棺檢查,而吳王濞很氣憤,又挑不出毛病,只能說句長安難道不是劉家的地,死哪就埋哪的話發發牢騷罷了。

其次是殺晁錯這件事。這事一直被詬病為景帝懦弱所致。其實你們細想想,七國之亂根源上由晁錯的削藩引發,無論勝敗,宗室血脈互相廝殺是肯定的了,這是西漢建國以來第一次出這事,總的有人出來負責,難道讓景帝或者宗室骨肉背鍋嗎?所以說在亂事中不殺,平定亂事後也得殺。



最後談談周亞夫的事。西漢制度規定,只有嫡長子有繼承爵位的權利,而周亞夫是以庶出子繼承了周勃的侯爵位,這當然有一定原因,更重要的是周亞夫的確有軍事才能。而且在七國之亂中,周亞夫也發揮了自己的才能。應該說景帝對他算不錯,讓他破例繼承爵位,還給她機會立功,他應該低調做人才對,但事實正好相反,他狂妄自大了!劉徹是後立的太子,歲數太小,事實上景帝死的時候,劉徹才16歲,還未弱冠,景帝怎麼能把這個刺頭留給年幼的劉徹,駕馭不住惹出亂子可怎麼收拾?



所以,我不同意這樣毀景帝的言論,雖然觀點特立獨行,標新立異,但缺乏實質內容的支持,經不起推敲,文景之治能屹立歷史長河中,自有其道理的,不侮辱前人的智商。



史書上冬眠的蛇

史書有關於他當太子時的一次記載,吳王劉濞的太子劉賢來長安,他倆一起喝酒下棋。劉賢個性輕佻、剽悍,平時又很驕矜,與劉啟博弈時,態度不恭敬,劉啟就用棋盤打劉賢,不料卻把他打死了。這次事件給人留下了他狠毒的形象,其實不然,這更多的體現出他脾氣粗暴,他打死劉賢只是屬於意外。

七國之亂時,他聽信吳國丞相袁盎,殺掉了晁錯,希望以此平息七國之亂,七國並沒有因此而罷兵。這體現出他具有一定的幼稚性,不明白七國之亂的真正緣由,而且他隨便就殺了為自己盡心盡力的晁錯,確實讓他在歷史上留下的爭議。

他在位期間,加強了中央集權,大力發展農桑,允許居住在土壤貧瘠地方的百姓遷徙到土地肥沃、水源豐富的地方從事墾殖。他還下令將田租減掉一半,將十五稅一降到了三十稅一,這一新的田租稅率從此成為西漢定製。他推遲漢朝男子服徭役的年齡,縮短服役的時間。而且他重用了周亞夫這樣的名將,並對他們十分尊重,實行馬政,使漢王朝的馬匹數量大大增加,為後來漢武帝徵匈奴奠定基礎。

漢景帝在中國歷史上,絕對可稱為是一個明君,狠毒弒殺只是片面的放大了他所犯的錯。如果這也算狠毒弒殺,恐怕整個中國歷史上也難以找到幾個明君了。曹植對他的評價就是:“景帝明德,繼文之則,肅清王室,克滅七國,省役薄賦,百姓殷昌,風移俗易,齊美成康。”


河邊蓑客

在功德上,漢景帝是迷你版的漢文帝。

漢景帝繼承了文帝的很多政策,輕徭役,薄賦稅,使民以時。百姓安居樂業,人口增長。

把漢文帝的功德弱小十倍,就是漢景帝。

在罪惡上,漢景帝是個迷你版的漢武帝。

漢景帝誅殺晁錯、周亞夫,逼死太子。而漢武帝重用法家酷吏張湯杜周,把群臣和皇族屠戮殆盡。

漢武帝把自己的骨肉至親屠戮殆盡,差點滅自己全族。而漢景帝只害了一個至親。

漢武帝還重用法家桑弘羊大肆斂財,賣官鬻爵,死罪可花錢免罪。致使吏治腐敗。漢武帝晚期,餓殍遍野,人口減半,民不聊生。國家千瘡百孔。已經到了亡國的邊緣。

把漢武帝的罪惡弱小一萬倍,就是漢景帝的罪惡。

漢景帝介於漢文帝於漢武帝之間,漢宣帝又介於漢文帝和漢景帝之間。


楊朱學派

漢景帝名劉啟,是漢文帝之子,漢武帝之父,他和父親的統治時期,天下從漢初的凋蔽中恢復過來,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史稱文景之治。

漢景帝在位期間,其最重要的舉措是削藩。漢朝初年,大封諸侯,在行政上實行的是郡、國並行的方式。到了景帝時期,一些強有力的諸侯王已成尾大不掉之勢。為此,漢景帝實行削藩,非常艱難地平定了七國之亂,從而一勞永逸地解除了地方割據。

此外,漢景帝繼續採取黃老無為而治的手段,輕徭薄賦、與民休息。他在經濟上勸事農桑,抑農重商,大力恢復和發展小農經濟。漢景帝本人也大體上繼承了他的父親儉樸的作風,曾兩次下令禁止用穀物釀酒,還禁止以粟餵馬。

題主所說的漢景帝狠毒嗜殺,雖然都事出其因,但無疑被誇大了。造成這種印象的,主要是漢景帝在處理這兩件事上的表現:

其一,他在做太子時,吳王劉濞的兒子到長安來,兩人一起下棋,為了爭一盤棋的輸贏,大吵大鬧。漢景帝一怒之下,拿起棋盤打劉濞的兒子,沒想到竟把他打死了。後來,漢景帝削藩時,吳王興兵叛亂,和這件事也不無關係。

其二,削藩的政策是晁錯提出來的,當七國興兵叛亂時,提出的口號是“清君側,誅晁錯”。六神無主的漢景帝以為殺了晁錯,諸侯就會退兵。可是,他真的這麼做了後,不僅諸侯沒退兵,也使他落下了非常不好的名聲。


聶作平

漢景帝不是一個好人,但是是一個好皇帝。

作為“文景之治”的開創者,漢景帝劉啟在文治武功方面還是值得稱讚的,不失為一代明君。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平定“七國之亂”,將各諸侯王國的權利收回中央,又大量裁撤諸侯國的官吏數量。諸侯王不再有行政權和司法特權。經過七國之亂,諸侯王的割據問題得以徹底解決。沉重打擊了地方分封勢力,鞏固了中央集權,為漢武帝推行“推恩令”打下基礎。

二、採取“重農抑商、輕徭薄役、約法省禁、打擊豪強”等休養生息的政策,為兒子漢武帝積累了打敗匈奴的經濟實力。

但是從做人的角度來說的話,漢景帝的確是一個狠毒嗜殺、刻薄寡恩的人。

一、殺堂兄弟。還是太子時候,跟吳王劉濞的兒子,也是漢景帝的堂兄弟下棋,發生口角,順手拿起棋盤把他打死了。是的,下個棋就能打死個人。這也為後來的七國之亂埋下伏筆。

二、餓殺他老爹漢文帝的男寵鄧通。文帝厲行勤儉,連一件穿破了的衣服也捨不得丟掉,但對男寵鄧通的寵愛卻無以復加,甚至賜給鄧通一座銅山,還賜給他鑄幣的權利,鄧通由此富甲天下。後來漢文帝生了毒瘡,漢文帝讓漢景帝為他吮吸,漢景帝面露難色,十分難受。後天漢景帝聽說鄧通經常為漢文帝吮吸膿血,非但不反思自己,反而怨恨起鄧通來。登基後就沒收了鄧通的全部財產,活活餓死了他。。。

三、殺老師晁錯。漢景帝聽從老師晁錯的建議削藩,引發七國之亂,剛開始叛軍勢力強大,漢景帝膽怯了,同時也為了堵住藩王們誅晁錯,清君側”的造反藉口,使其出師無名,派中尉到晁錯家,下詔騙晁錯上朝議事。車馬經過長安東市,中尉停車,向晁錯宣讀詔書,腰斬晁錯,當時晁錯尚穿著朝服。 注意,是腰斬!不是白綾賜死,也不是毒酒賜死,是腰斬,非常殘酷的一種刑法,連個全屍都不給他老師。

四、殺功臣周亞夫。周亞夫是平定七國之亂的大功臣,在某種程度上,如果沒有周亞夫,漢王朝可能早就分崩離析了。由於周亞夫位高權重,而又太講原則,在漢景帝廢太子劉榮時候堅決反對,惹怒了漢景帝。後來漢景帝也為了給幼子漢武帝劉徹繼位掃除所謂的威脅,不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周亞夫削職下獄。倔強正直的一代名將周亞夫終因受不得屈辱而於牢中,絕食五日,吐血而死。

五、殺長子劉榮。廢掉劉榮太子之位後,不久又藉口劉榮犯罪,派酷吏郅都去審問,借刀殺人,逼死了劉榮。虎毒尚且不食子,可見其心有多狠。


讀史明智的小電工

確實如題主所言,漢景帝的功過存在很大爭議!

論功:他子承父業,與其父漢文帝一起開創了中國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同時沒有他的存在,也不會有千古一帝的漢武帝,畢竟漢武帝之所以能夠屢次征討匈奴,離不開漢景帝時期的休養生息的政策。



漢景帝在位主要做了三件大事:1、輕徭薄賦;2、輕刑慎罰;3、加強中央集權。這三件事都對整個西漢造成了深遠影響,對於老百姓而言確實都是好事。

論過:可能他的狠毒兇殘的一面才是最為人詬病的,誅晁錯、殺周亞夫,貶竇嬰,逼死自己的兒子曾經的太子劉榮,這些種種行為都為他烙上一個昏庸殘暴的印記。


吳楚七國之亂的爆發讓漢景帝慌了,開始有病亂投醫,最終懦弱的漢景帝竟然讓晁錯當替罪羊,然而事實證明殺了晁錯動亂並不會平息。只是更能暴露出漢景帝的性格缺陷。

周亞夫、竇嬰兩個得力干將都因為力保太子劉榮而被疏遠,乃至最後的被逼上絕路。俗話說,虎毒不食子,但是漢景帝卻親手將自己的兒子送上死路,而原因僅僅是不喜歡劉榮的母親。

當然,功過是非已有歷史評價了,這兒僅僅發表了點自己的看法。不知大家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