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在位二十三年,一生致力於勤政,為何沒有被後世尊稱為千古一帝?

貝勒爺解說歷史


千古一帝語出自明李贄《藏書·世紀列傳總目》:“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後泛指中國歷史上做過突出歷史貢獻的傑出帝王,如秦始皇、漢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明成祖等。”漢文帝在位二十三年,雖然勤政,但也只能算是守成之君,稱不得千古一帝。

漢文帝能夠繼承大統完全是運氣使然,他的母親薄姬,原為魏豹之妾,後為漢高祖劉邦妾侍,呂后臨朝改制後七年,呂后先後謀殺掉劉邦八個兒子中的六個,而代王劉恆和她的母親薄姬因其不受寵反而避開呂后的封殺。呂后八年(前180),齊王劉襄,周勃、陳平、劉章起兵蕩平諸呂,誰的功勞最大?齊王劉襄和他的弟弟劉章,但這兩人因其太能幹而與皇位失之交臂,擁立劉恆為帝是劉氏宗室和元老大臣們深思熟慮、為了保住手中的權力做出的選擇。劉恆在朝廷中沒有任何根基,其母親又出身卑微、背後沒有家族的支持,這樣劉恆當皇帝后,就不得不依靠這些漢朝宗室和和元老大臣們,在諸多劉氏宗族眼中,劉恆實屬是摘桃皇帝。

漢文帝即位後,面臨著三大難題:

第一是經過連年的戰亂後,國家積貧積弱,民生多艱,在經濟上漢文帝推行無為而治與民休息的政策,生產力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實力逐漸增強。

第二個難題是劉氏宗室諸候勢力開始膨脹,王權與皇權的矛盾越來越難以調和,不久之後,先後發生濟北王劉興居、淮南王劉長舉兵叛亂事件,兩起叛亂雖被平息,但漢初諸侯王勢力的惡性發展,已成為對抗中央朝廷的分裂勢力,因此諸候勢力膨脹成為國家安全的隱憂,針對於此,梁王太傅賈誼寫下《治安策》來警示文帝。

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

其中“可為痛哭者”,就是指諸侯王勢力越來越大,國家雖然暫時安定,但是隱患重重,等到諸候更加強大了,即使堯舜也治理不了。對此,賈誼提出“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辦法,具體是讓諸侯王的子孫依次分割父親的封地,這樣一來雖然諸侯王越來越多,但每個諸侯國地盤越來越小,就無法合力與中央進行對抗了。可以發現,賈誼的對策可行性很高,也正是如此漢文帝時期一直致力於“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改革,諸侯國地盤越來越小,淮南國實力被削弱,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第三個難題是除了內憂還有匈奴不時的叩邊威脅,可是國內還不是很富庶,沒有足夠的錢糧來和匈奴開戰,加上國內不靖,諸位王候也不是很安份,因此在對待匈奴的政策上依然採用的是和親的政策,包括以後的景帝時期面臨的是同樣的難題。

經過漢文帝和他兒子漢景帝二代皇帝的努力,諸候勢力已經得到有效的遏制,經濟富足,這個統治時期被稱為“文景之治”,成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盛世,為後來漢武帝開疆拓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寂寂無人


漢文帝劉恆在位二十三年,施仁政,行德治,開啟“文景之治”,他勵精圖治,興修水利,衣著樸素,廢除肉刑,使漢朝進入強盛安定的時期。他謙讓儉樸,寬厚仁愛,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品德之高尚幾近賢聖,是大家公認的一位好皇帝。那麼,大家又為何不稱漢文帝為“千古一帝”呢?

漢文帝一生十分關心民生問題,認為農業是民生之本,所以非常重視發展農業,不僅大幅度免除農民的租稅,還親自帶頭到田間耕作。

即位之初,列侯大都住在京城長安,封邑離得遠,要靠官吏士卒供應運輸給養,既浪費又辛苦,而這些列侯也無法教導和管理封地的百姓。所以,漢文帝即位的第二年,便命令列侯回到各自的封國去,以減輕民眾的負擔。

漢文帝曾打算建造一座高臺,結果召來工匠一算,造價要上百斤黃金。漢文帝說,百斤黃金相當於十戶中等人家的產業,我已經有先帝留下來的宮室可以居住,還建造高臺幹什麼呢?於是馬上作罷。

漢文帝自己平時所穿的是質地粗厚的絲織衣服,對他所寵愛的慎夫人,也要求甚嚴,不准她穿長得拖地的衣服,所用的幃帳不準繡彩色花紋,以此來表示儉樸,為天下人做榜樣。

就是在臨死之前,文帝依然心繫民生、不忘為民著想,下詔說,自己死後,百姓哭吊三日就可除去喪服;不要禁止娶妻、嫁女、祭祀、飲酒、吃肉;應當參加喪事、服喪哭祭的人,都不要赤腳;服喪的麻帶寬度不要超過三寸,不要陳列車駕和兵器,不要動員民間男女到宮殿來哭祭等。

總之,漢文帝從代國來到京城長安,即位二十三年,宮室、園林、狗馬、服飾、車駕等都沒有增加。但凡有對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廢止;但凡便民利民的事情,就事無鉅細,傾力而為。

漢文帝的寬厚仁愛,也是史上少見。他不僅廢除了株連無辜的連坐法和摧殘肉體的肉刑,也不濫殺無辜。

漢文帝三年,文帝為了抵禦匈奴,親往代地。濟北王劉興居得知後,想趁機起兵造反,打算襲擊滎陽。文帝下令灌嬰率軍打垮了濟北叛軍,俘虜了濟北王,隨即便宣佈郝免濟北國內隨濟北王造反的官吏和百姓。

漢文帝六年,淮南王劉長不僅廢棄漢律,擅自制定法令,宮室居所、車馬儀仗都超過了規定的標準,還派人聯絡閩越王和匈奴人,調用軍隊,圖謀造反。

劉長被擒拿後,群臣都說應該把他斬首示眾。但漢文帝卻不忍心法辦淮南王,免了他的死罪,只是廢了他的王位,並把他流放去蜀郡。

不過,漢文帝的寬厚仁慈,又不是毫無原則的。趙國人新垣平憑著善於望雲氣而知兇吉來進見文帝,勸說文帝在渭城建五帝廟,並預言這將使周朝的傳國寶鼎出現,還會有奇異的美玉出現。

文帝起先信以為真,親自到渭陽五帝廟郊祭,而且還真得到了一個玉杯。但這個玉杯實際是新垣平為了欺騙文帝而派人獻上的。當年,新垣平欺詐的事情被發覺,文帝馬上下令夷滅了新垣平的三族。

以上種種,足以說明漢文帝的確是一位難得的好皇帝。那麼,漢文帝為何不能如秦始皇,或如他的孫子漢武帝那樣,被後世人稱為“千古一帝”呢?

這個問題其實涉及到“千古一帝”的評判標準。我們說秦始皇、漢武帝或康熙是千古一帝,本根原因就在於這些帝王在他們各自所處的時代,都有所開拓創新或開疆拓土。

而漢文帝雖然也曾表態願意親自領兵抵禦匈奴,但終究沒有成行。而且,他的功績主要在於守成,不在於開拓。所以,漢文帝即便是一位公認的好皇帝,也只能稱之守成明君,卻不能稱之為“千古一帝”。






成武暢通


從古至今,繼秦始皇之後共計404個皇帝,其中有昏庸的,也有賢能的,可是能被公認為千古一帝的皇帝也只有區區幾個。

至少我認為的千古一帝應該是創造了別人不能企及的功績的人,不論是對國家對百姓抑或是對後世都應該有著重要貢獻的皇帝。

景帝時期,的確是於百姓休養生息,輕徭薄賦,勤於政事,使經濟快速發展,使百姓安居樂業,但是能做到這一點的皇帝並不少。

我認為能被稱為千古一帝的也就只有秦始皇,漢武帝和李世民而已。

秦始皇統一了六國,結束了長達幾百年的戰爭,並且統一了錢幣統一了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建立了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政策。漢武帝,驅逐匈奴,安定邊境,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名族(漢族),並且提出不和親的宣言。李世民,經濟空前發達,繁榮,民眾安居樂業,形成了萬國來朝的局面,也賦予了我們另一個稱呼(唐人)而他自己也被稱為天可汗。

綜上,千古一帝是一個偉大的稱呼,能配得上這個稱謂的帝王必須有卓越的成就,必須是開創出了新天地,新氣象的皇帝才可以得到它。

你們認為哪些皇帝可以稱為千古一帝呢?


購物返利868


所謂的千古一帝,是在於開拓性上,這個開拓性可以是開拓疆域,可以是創建制度,也可以兩者兼具。

比如說秦始皇,他既奠定了中華一統的根本理念,以後的中國,分裂只是插曲,而統一是歷史的主調。除此,又創立了垂範千載的政治制度,後世中央、地方的政治架構都是對始皇帝三公九卿、郡縣制的補充和完善。

另一個例子是漢武帝,武帝在政治制度上沒有太多的創新,值得一提的是他提升以皇帝為中心的中朝的地位,將之凌駕於以丞相為核心的外朝,實現了皇帝的大權獨攬,但同時也開啟了皇權與相權的爭奪,明朝朱元璋之所以廢掉丞相,排除種種客觀原因,也可以說是皇權與相權矛盾白熱化的結果。

說的多了,雖然漢武帝對於政治制度沒有根本性的創制,但他的武功卻(這裡的武功不是武俠範疇的武功)非常卓著,在他全力支持下,衛青、霍去病取得了對抗匈奴的煌煌戰績,將中國的疆域不斷向外擴展,也因此,漢朝之後,我們把我們這個民族定名為“漢”。

因為始皇帝的制度建設實在是非常的完備,以致後世很難有所創新,畢竟直到晚清我們才知道有所謂君主立憲和三權分立的偉大構想,故此,不只是漢武帝,我們所熟知的後世皇帝如唐太宗、宋太祖,也只能通過武功來建樹自己的威名。

說回漢文帝。

漢文帝是個非常好的皇帝,厲行節儉,愛惜民力,連陪葬品都是瓦器,以至於後來赤眉起義佔領長安,掘了西漢所有皇帝的墓,只有他的墓是完好的,因為都知道沒什麼錢(笑)。也是因為他(漢景帝其實已經有點鋪張了),才有了後來漢武帝擴張疆土的資本。

但說到底,漢文帝是個守成之君,他的父親劉邦和當時的丞相蕭何,政治理念很簡單,制度上漢承秦制,思想上偏重黃老,與民休息,總之一句話:不折騰。劉邦之後,呂后專權,而漢文帝卻是在呂氏家族剛剛被剷除之後登基的,這個時候他這一輩的外戚勢力還沒成長起來,境內諸侯王一是實力還比較弱,二是血緣和感情也和皇帝很近,這樣就沒有內亂。而外圍因為有和親,匈奴也比較安分。那就沒辦法了嘛,漢文帝只能做一個默默無聞的好皇帝。

但是,你如果要穿越回到古代,真誠的勸告,最好別到那些存在千古一帝的時空當中,因為我們要記得,在歌頌帝王的時候,不要忘了,他們的功勳是拿普通民眾的血肉堆起來的,而我們誰又能篤定自己不會是這血肉中的一具枯骨呢?


醉蝦包


千古一帝,可以說是帝王最高的評價了,自然,要求也是很高的,要文治武功都傑出才行。也就是說,不僅要治理好國家,還要內平叛亂,外平蠻夷,開疆拓土。不僅有王道之氣,還要有霸氣。

漢文帝即位時,距離漢朝建立才不過二十年時間,戰國征戰、楚漢之爭數百年戰爭造成的民生凋敝還遠遠沒有恢復。而此時,北方大漠遊牧民族崛起,國內又有諸侯國漸漸崛起,窺伺神器。可以說是內憂外患。

所以說,文帝沒有趕上好時候,一輩子都在辛辛苦苦的攢家底了,只能說文治極好,有王道之氣,但霸氣是一點也沒看到,自然不能稱為千古一帝。


黑貓說歷史


讓老百姓過上好生活,時間久了也就被百姓當做習以為常,天經地義的事情。治理國家哪那麼容易啊。平平淡淡才是真,可是往往對外戰爭或者是反抗侵略更讓人民銘記,也更容易宣傳,宣傳效果還好,既然老闆姓喜歡,那就是千古一帝吧。民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郊區Der耶穌


經濟很強,國家很弱,富而不強,國內諸侯割據嚴重。只富不強,最終會淪為匈奴砧板上的肉,參考南宋亡國的案例!

千古一帝是文治武功,終結混亂,新局面的開創者,尤其是武功,開萬世(開創新局面)之太平;沒有武功的帝王只能算個明君。

比如秦始皇統一六國,書同文車同軌,開創了同一局面,杜絕了分裂禍根,即使暫時分裂最終走向統一;漢武帝解除了一直威脅中原王朝的匈奴,獨尊儒術鞏固了統一,奠定了中原王朝千年的基業,即使王朝更迭也是世界第一;李世民消滅分裂割據,征服突厥,開創了大唐盛世;宋太祖趙匡胤消滅分裂局面,中原王朝重新統一開創了北宋繁華盛世;清聖祖康熙滅三番,收臺灣,打敗沙俄;開創康乾盛世。

還有一位就是49年那位,結束了軍閥混戰,分裂割據,重歸大一統的局面,當今這位如果收復了彎彎,也將是一位。

漢文帝最多算是守成之君。


嘟嘟讀讀


勤政的皇帝有很多,漢文帝,康熙,雍正都算是很勤勉的皇帝。

但要配得上千古一帝這個稱呼的,非得有開天闢地的功勞不可。

像秦始皇這樣的,結束六國幾百年的紛爭建立一個統一政權的王朝。對中國歷史起到了劃時代的意義,在位期間做了很多影響後世的舉措,例如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改郡縣制等等。

但是也不能排除他是一個很殘暴的人,缺少仁愛之心,因為他受法家影響深重。


daoxueguoqu123


因為他處於時期不行,他處在劉邦建國不久,經濟不行的漢初,但他創造了文景之治,也為漢武帝的雄才大略,奠定了基礎。


201902颱風


這就像是電影的幕後工作者一樣,文帝為後來的景帝甚至武帝的輝煌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