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大樓想用人工智能偵測導彈 研究尚處襁褓階段

美國官員披露,五角大樓正開展多個秘密項目,研究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的計算機系統,以偵測和應對能夠運載核武器的導彈襲擊。

路透社5日報道,這類研究尚處襁褓階段,風險相當大。

【漸受重視】

包括數名政府官員在內,至少6名不願公開姓名的知情人士向路透社披露這一動向。

如果研究成功,人工智能將使計算機系統具備一定的自我思考能力,以超出人類能力範圍的速度和準確度篩查衛星圖像等海量數據,查找導彈處於準備發射狀態的徵兆。

獲得人工智能系統預警後,美國政府可選擇外交手段應對;如果導彈發射迫在眉睫,美國軍方可以獲得更多時間予以摧毀或中途攔截。

美國政府已對這些人工智能項目加大投入。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提出的下一財政年度國防預算案為其中一個項目劃撥8300萬美元,是最初所獲資金的3倍多,顯示人工智能偵測導彈研究正受到重視。

這些秘密項目此前鮮有報道。不過,五角大樓對人工智能的興趣明確,曾承認正利用人工智能辨別無人飛行器所拍攝視頻中的物體。

一名美國政府官員說,軍方已對一個追蹤導彈移動發射裝置的早期原型系統作內部測試。首都華盛頓的軍方和私營企業研究人員參與研究,所採用的技術來自中央情報局In-Q-Tel風險投資基金資助的幾家商業企業。

這項研究動用了美國情報系統的商用雲服務,以搜尋數據模式和數據異常。

【不容有錯】

一些美國官員預計,人工智能導彈偵測項目的基本要素有望在本世紀20年代初期具備實用價值,但另一些官員和國會議員認為,研究投入不足。

對人工智能應用於導彈偵測,美國國內有共識,即這一技術有重大風險,可能加快核危機中的決策進程,增大計算機預警失誤風險,甚至引發人工智能軍備競賽、繼而破壞全球核平衡。

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核武部隊最高指揮官約翰·海滕說,一旦使用人工智能的計算機系統能夠全面運轉,五角大樓需要考慮採取安全防範措施,確保人類、而非機器掌控核決策節奏。

五角大樓高級研究項目局局長史蒂文·沃克說,軍方依然需要由人審核人工智能系統所獲結論,“因為系統可能受到愚弄”。這一部門正研究如何讓人工智能系統更好地向分析師作“自我解釋”,這在高風險國家安全項目中至關重要。

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自動化、人工智能和數據增強項目主管威廉·羅伯茨正為聯邦政府研發能輔助分析衛星圖像的人工智能系統。衛星圖像是搜尋導彈的關鍵數據來源。

這一情報機構去年利用人工智能掃描並分析1200萬張圖像。羅伯茨說,研究已取得一定進展。他說,在商業領域,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等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如果準確率能達一半,已相當不錯”,但“我們不能犯錯”。(海洋)(新華社專特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