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跟着热播的《楼外楼》学点经营学

毋庸置疑,电视剧《楼外楼》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年代剧,剧中有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有风光旖旎的西湖美景,更有让人垂涎欲滴的珍馔佳肴,相信众多的观众,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有了许多的收获。但今天战台烽却想从这部剧中,特别是从剧中"楼外楼"和"老燕京"两家生意上的冤家的相斗相杀中,来小聊一下有关餐饮的经营学。

让我们跟着热播的《楼外楼》学点经营学

先说商业标识:

看过《楼外楼》的朋友们都知道,全剧的故事,就从两家酒楼因为一块地的官司而起,后来虽然夺地的老燕京未能得逞,却凭借赵雨田为楼外楼题写的匾额,生生拿走了楼外楼百分之十的干股。由此可见,一块招牌,对于一个酒楼,是多么的重要,尽管后来,楼外楼的二少爷洪家宝为了泄愤,还将淤泥涂在了挂在自家楼上的这块匾额中,甚至在之后也屡次动心思,要换掉这块匾额,但却困难重重,即便这匾额是仇人所题,却牵一匾而动全楼,可见在早前,商铺的标识,就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让我们跟着热播的《楼外楼》学点经营学

再话经营菜品:

老燕京菜如其名,所经营的是京味菜。一般来讲,在杭州开一个京味的馆子,那是相当有噱头的举动,在杭州吃京城达官贵人们的口头所好,也是一件相当有格调的事情,所以,老燕京的菜价也着实不菲,走的是高端路线,这一点从楼外楼被封之后,食客对老燕京的抱怨中,可以感知。而楼外楼,则是就地取材,集四时之鲜,走的是比较本土化平民化的路线,当然,相对而言,开了这么大一个酒楼,也是尽量把菜品做细做精,所以,楼下有老百姓的堂食饭桌,楼上有高端食客的包间雅室,可谓是丰俭由人,一边得了民心,一边又能吸引到达官贵人,可谓是全面开花,从这点看,楼外楼比老燕京的受众要广。

让我们跟着热播的《楼外楼》学点经营学

三谈文化加持:

不要小看老燕京,它往那儿一立,就是妥妥的皇城文化,所以,要在品味上战胜它,楼外楼也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以菜名楼,以文兴楼"便是秘笈。虽然从楼外楼创业开始,就有了这个指导思想,但也是在乱世与纷争之中,被陆续发扬光大,洪家宝所发起的"笔会",便是非常好的方法,楼外楼成为名人雅士聚会之所,楼外楼的菜品也向来都与文化结合,在这里就餐,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也是陶冶情操、念今怀古之举,又胜过众多的普通菜馆多少呢?

让我们跟着热播的《楼外楼》学点经营学

四聊气氛营造:

现场的就餐氛围,也是文化的延伸,所以在剧中,老燕京引入了京剧的表演,让生意复兴,而与此同时,楼外楼也不甘落后,将杭州评弹请入楼中,也由此扭转了生意的颓势。现场的气氛,是在固有墨宝、字画,甚至是文人口碑的基础上的一种视听加持,别说当年的老燕京、楼外楼,看如今的许多餐馆,不也是依样经营中么,不仅装修充满风格,而且也会引入歌舞、评弹、戏剧甚至相声,来烘托气氛,拉拢人气,古往今来,许多经营理念,其实都是相通的。

让我们跟着热播的《楼外楼》学点经营学

五讲社会公益:

相信在追《楼外楼》的观众们也都看到了,两家菜馆向外"撒钱"的对象,却并不相同,老燕京一直在笼络黑白两道的势力,无论是警局,还是青帮,都意在不断的针对楼外楼发起非法竞争,甚至是恶意的破坏。而楼外楼却乐善好施,从开篇我们就看到,他们与丐帮的小白条交好,在后来的风雨中,丐帮也不止一次相助楼外楼。同时,成为楼外楼掌门人的洪家宝,也在资助诊所范德池,以期望通过他们来救助更多的灾民,这无疑是一家企业公德心的体现,虽然楼外楼是门生意,但金钱来之于民,关键时刻也会用之于民,俨然是良心之楼。

让我们跟着热播的《楼外楼》学点经营学

当然,洪家柱投身革命、追求光明,也是正确之选,但在目前来看,与楼外楼的经营并无太大关联,在此先按下不表,但相信假以时日,他也是让楼外楼继续繁荣昌盛的重要元素,我们暂且拭目以待。总得来说,一部《楼外楼》,有太多值得我们去看去学的东西,非常值得向大家推荐。

让我们跟着热播的《楼外楼》学点经营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