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救國 紅色收藏館之抗日戰爭


紅色收藏藏品歷史背景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為應對戰時財政危機,達成"節約救國"和"節約建國"的訴求,國民政府在全國推行了一場影響深遠的節約運動。1938年10月,國民政府公佈了《節約運動計劃大綱》,提出以節約運動增強抗戰力量,併為現代國家構建積蓄資本。戰時節約運動以節約建國儲蓄運動為中心,依託"四行二局"和各級儲蓄機構以及黨政軍系統,國民政府在運動中建立了一個從中央到地方、從都市到鄉村、從國內到海外的節約儲蓄網,向民間社會和海外廣泛吸納資金。作為一場全民動員運動,節約運動得到社會民眾的積極支持和廣泛參與,並取得不小的經濟成效。


紅色收藏館藏品

節約救國 紅色收藏館之抗日戰爭

節約救國 紅色收藏館之抗日戰爭

【抗戰時期“”節約救國“”銘文綠彩山水倭角盤 紅色收藏館藏品】


老彭說故事

福建德化窯盛產瓷器,一直有著鼎鼎大名。進入民國時期,他們生產了一批綠彩描繪的瓷器,造型都是帶倭角的,我們都叫倭角盤,非常有特點。主畫面是青綠山水,一般還要寫一些詩句體現主題,然後有落款和年份。我收藏的這個盤子上面有“節約救國”四個字,思想境界明顯不一樣。

節約救國 紅色收藏館之抗日戰爭

節約救國 紅色收藏館之抗日戰爭

【節約救國銘文 1942.4.4】

國民政府由蔣介石主導推行的"節約運動",緩解了財政困難,提高了民族凝聚力,對於抗戰有著深遠的影響。抗戰期間,節約救國的觀念已經廣泛深入到民眾的生活當中,大家都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這個倭角盤和日常使用的菜盤子沒有什麼兩樣,不過上面的節約救國理念賦予了它積極的意義,彷彿在召喚民眾支援國家渡過難關。

盤子左側依稀還可以看出是“誰誰誰自選於德化 卅一.四.四”這些文字,不過為什麼要把名字擦掉,應該是有苦衷的。也許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一切與政治有關的東西都要銷燬,不然就會遭人批鬥。原主人為了保存這個珍貴的盤子,故意擦掉了名字,這個極具教育意義的瓷器才得以保存下來。

節約救國 紅色收藏館之抗日戰爭

【綠彩山水細節圖】

1944年底,抗戰到了緊要關頭,馮玉祥發動的節約救國獻金運動也募集到了5億元,有力地支援了抗戰。這期間還發生了一件令人特別感動的事:成都一群乞丐走上獻金主席臺,將他們多年討來的2250元錢交給馮玉祥。馮玉祥代表政府將錢接過來,又莊嚴宣佈,將這筆錢回贈給乞丐們,但他們說啥也不同意。節約獻金救國運動是抗戰時期轟動全國的一場愛國運動,其政治價值已經遠遠超出了金錢的本身。這些措施鼓舞了國人,使得一批又一批抗日將士和愛國青年義無反顧地奔赴抗日前線,英勇殺敵,用鮮活的生命書寫了他們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