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雷達能發現我國的殲20戰機嗎?

愛君如我

題主的這個問題,可能是因為我國的一些軍事寫手一方面將殲20捧上了天,然後又把我國的反隱身雷達吹的舉世無雙......然後就會誕生這個問題,就像“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首先筆者要說,像殲20這樣的隱身戰鬥機並不是真的隱身看不見,而是大大縮短了雷達的有效探測距離。如果在很近的距離,雷達還是能發現的。

據傳,在空軍的內部對抗中,裝備著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殲10C使用機載雷達探測到殲20的時候已經可以目視發現它了,這說明殲20確實有著非常出色的隱身性能。照片中這架換裝國產太行發動機的殲20原型機並沒有塗裝隱身塗料,但是仍然掛著增大雷達反射信號的龍勃透鏡,說明殲20機體在隱身方面的設計確實下了功夫。

目前殲20的性能數據還是頂級機密,尤其是其雷達散射截面積(簡稱RCS)。實際上所有國家的隱身戰機的RCS都是頂級機密,網上關於F-22和F-35的RCS值都是各位大佬根據一定的規則推算出來的。網上搜索到的F22和F35的RCS值一般介於0.01-0.1平米之間,而一般認為殲20的RCS值在兩者之間。

假設殲20的RCS值是0.05平米,蘇27這樣的重型戰機的RCS值是5平米,根據雷達探測距離和RCS值的關係:即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雷達探測距離與RCS的四次方根呈正比。如果一般戰鬥機火控雷達對蘇27這樣的目標探測距離為120公里,那麼對殲20的探測距離就是120/(5/0.05)^(1/4)=38公里......在這樣的距離,殲20造就對著你發射萬PL-15然後跑路了。所以,四代機對三代機的優勢是一邊倒的。

另外,說說中國的反隱身雷達。

這張照片就是中國雷達領域當之無愧的老大中電14所研發的反隱身雷達,據雷達的設計師聲稱,該雷達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反隱身目標雷達---筆者有點疑惑,世界上還有其他國家研發了類似的反隱身目標雷達嗎?

在中國軍迷老早就廣泛流傳著一個傳說:米波等長波雷達對隱身目標有著良好的探測效果,並且聲稱當年南聯盟戳下來的那架F117就是死在米波雷達手裡。由於筆者對電磁輻射方面基本一竅不通,筆者不敢妄言這個說法到底是否正確。筆者覺得,如果技術水平不高、製造簡單的米波雷達真的是隱身飛機的剋星,那麼美國(包括現在的我們)花費數千億美元研發了幾種隱身戰機,是腦子進水了嗎?

自隱身飛機誕生以來,為了剋制這種幽靈,各軍事強國絞盡腦汁,也不乏所謂的“隱身飛機剋星”誕生,但是迄今為止被擊落的隱身飛機也就是隻有那架倒黴的F117。起碼截止目前為止,隱身能力是最可靠的突防手段。

不得不說,由於我國長期以來面對這最強大的隱身飛機帶來的壓力,我們的軍迷一直以來樂此不疲的意淫用落後武器剋制隱身飛機之道,所以就出現了“殲8槍挑F22”、“米波雷達是隱身飛機的剋星”這樣的橋段,這是當年在絕望中給自己找的那麼一絲絲安慰而已。如今,我們有了殲20和空警2000這樣的頂級裝備,就再也不用活在自己建造的想象世界中,而且可以對“F16V抗衡殲20”這樣的說法付之一笑---當年我們也是這樣過來的。當今的戰爭,是體系的對抗,背後是整個國力的較量,靠幾件撒手鐧就像打敗強敵那是白日做夢而已。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可以發現。

很多人可能覺得不可思議。W就詳細說說吧。

隱身飛機並不是雷達測量不到的飛機,而是雷達信號反射很小的飛機

。敲黑板,這點很重要。

先說下廣為流傳的RCS圖。

RCS(Radar cross-section,雷達截面積)是被雷達探的測目標所反射的雷達波等價與平面金屬板的面積。說起來很謬口。但有一個很重要的要點就是RCS在不同方向上是不一樣的。

也正是因為這個特點,雷達可以識別出飛機的具體型號。否則雷達上顯示的就是一個光點而不能告訴雷達的操作員這個光點是什麼。

不過很遺憾的一件事情就是目前大家所看到的所有RCS圖都是示意圖。精準的RCS圖都是一個國家最頂級的機密。不可能讓大家看得到的。為啥?因為RCS圖是一架飛機在雷達波下的指紋信息。

注意下上圖中W君標記出來的藍線,當飛機延著一個路徑飛行的時候雷達反射截面的角度會發生細微變化,從而雷達上這個亮點的信號強度就會有規律的變化。依據變化的頻率和強度對比這架飛機的RCS數據就可以直接判斷出來這架飛機是什麼型號的飛行器。


同樣隱身飛機目前也會有雷達反射信號——只不過比較弱,弱到了可以混入雷達的背景噪聲中。這樣一般沒有數據的雷達就會將這架飛機忽略為背景,從而這個飛機就“隱身”了。


但如果有數據的話,那麼測繪出的數據就是下圖的樣子。

很明顯的可以看出是一架B-2的雷達信號信息。只不過這個信息很弱需要大量的計算機計算進行甄別。


很多網友覺得殲-20掛龍勃透鏡就是因為隱身效果太強,以至於雷達看不到。其實這個說法是錯誤的。殲-20的RCS數據我們還不全面,所以只能依靠龍勃透鏡進行跟蹤。等到殲-20的RCS指紋完全收集好的話,那麼在不帶龍勃透鏡的時候殲-20在裝有殲-20雷達指紋的雷達上就不是隱形的了。

同樣國外的F-22也有帶有龍勃透鏡飛行的記錄,這是因為美軍沒有將F-22的指紋數據給到其他的盟友,或者沒有給到相應空域的雷達系統,因此需要航空管制的時候美軍就給這些雷達系統公佈龍勃透鏡頻率,用以識別。


只不過從一片背景噪聲中識別出一兩個小點的規律變化並非人眼可以辦到的事情,這裡就需要計算機的大量計算了,因此很多新型雷達也配備了強大的計算機處理系統。


但無論如何,我們自己雷達看不到自己的殲-20是一個錯誤的論斷。


在引申一下,我們的雷達能不能識別F-22和F-35?答案是隻要有RCS指紋就可以識別的出來,最近周邊地區開始部署F-22和F-35了,這也恰恰是收集這些戰鬥機的RCS指紋的大好時機。


軍武數據庫

能發現是一定的。致於能在多遠發現就大有講究了,如果太遠就能發現,說明殲-20的隱身能力有問題呀;如果太近,就對了,隱身不叫隱身,專業術語的表達,正謂低可探測性。我國的雷達可以發現F-22,媒體是有公開報道的,那一年F-22飛去韓國,對外聲稱是兩架,結果我們卻探測到3架,其實就是3架,這就是我們的雷達的性能,鋼鋼的,沒問題。有那能耐大的講,發現了並不等於能打下來,是嗎?派殲-20上陣如何?說話就說話,別總扭著好不好?不要盡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我們所知道的實事。電科人《對話》央視,總師吳劍旗明白無誤地告訴國人,“中國目前是唯一具有反隱身先進米波雷達的國家”,這個厲害了,為了反隱身,我們極具手段,其中包括,對自己這些手段的避讓,意思是,殲-20在隱身設計上一定有所突破,不會照他人而行,因為這些可以發現,我們就會刻意避開,所以我們的反隱身雷達,可以發現別人的隱身飛機,而對自己的不一定就能發現。不過,因為我們熟悉這些材料,專門去做一款反殲-20雷達,還是辦得到的。

隱身飛機多大的一個坑呀。F-117猖狂一時,沒有被打下來的時候,世人均有恐懼,這傢伙厲害著呢,戰場變得單向透明,誰不害怕呀。可見,保密了多年的F-117項目實現了既有效果,出世日震驚了世界,人無它有,不對稱作戰,只有被屠戮,可是不屈的南聯盟,生生打下來一架,美國果斷將它退役,這個不好另造,多任性的美國呀,新造F-22,世人鹹說,天下無敵了,今天看並非這樣,對隱身飛機的恐懼,來自不瞭解其原理,所謂會者不難嘛。這100多架F-117多費多少銀子呀,這樣大的坑全是銀子填平的呢。嘻嘻,再來再來,美國新造六代戰鬥機,號為全隱身飛機,或說高度隱身飛機。

矛與盾的故事。還將進行下去,圍繞關隱身與反隱身的鬥法,在可見的未來仍將繼續,是吾矛之利,還是吾盾之堅,要見個分曉才行。不少人體認到,你發展別人也在發展,且別人走得更遠了,總有一個矛利或盾堅,發展不會處在同一條水平線上,對此,應明白世間的王道,在質的理論水平未實現突破以前,後發展國家欲實現趕超,還是有機會的,這與幾十年差距完全不是一回事。比如中國四代機發展做得好,現在正與最先進強國站在了一條線上,其因正在於此。不論道理,只講差距,難免會自形慚愧,說話應講事實擺道理,真理才會愈辨愈明的。


魂舞大漠

我國的雷達能發現殲-20嗎,乍一看還涉密,其實這問題很容易回答!

筆者就問,“你覺得我國的雷達能發現F-22嗎?”

顯然能發現啊,要是連F-22都發現不了,還怎麼防空呢,難道任由F-22來無影去無蹤不成,可以很有把握的講,我國新裝備的遠程警戒雷達、搜索雷達和火控雷達,這些裝備都有探測到F-22之類隱身戰鬥機的能力,無非是發現距離比不隱身的四代機近一些,這方面無需擔心,雷達隱身並不是100%探測不到,又不是隱身衣。

既然我國的雷達能發現F-22,第二個問題,殲-20的雷達隱身能力怎麼樣,比F-22更強?

這就是見仁見智了,反正你這樣講,筆者是不信的,一般認為殲-20的雷達隱身能力比F-22稍遜一籌,也有媒體認為殲-20的隱身能力根本比不上F-22,但這好幾年來,筆者從未見過哪一家媒體爆料,說“殲-20的隱身能力比F-22都厲害”,即便這樣講了,恐怕大家也不會相信吧。

既然大家都認為,殲-20的隱身能力不如F-22,那我國的雷達既然連F-22都能發現,肯定更能發現殲-20啦!

很簡單的推理,不服來辯,也給一些動不動拿”殲-20隱身無敵、演習需要掛龍勃透鏡“說事的打打預防針,演習、轉場掛龍勃透鏡,只是讓一部分老舊雷達也能發現殲-20,畢竟民航和軍方的陳舊裝備還很多,看不到殲-20可能會造成麻煩。

我國的新式雷達完全是可以發現殲-20的,探測距離一概保密,根本就不需要什麼龍勃透鏡。

殲-20能雷達隱身,但不是100%發現不了,只是探測距離會近一些而已,哦,F-22也一樣的,別再被某些媒體給忽悠了。

——


炎黃軍武

先來回答題主的問題,答案是唯一的、肯定的:可以。

殲20是我國的第一款四代機(我軍方劃代標準),與F22、F35、蘇57一樣,它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隱身性能。現在所說的隱身性,當然不是“肉眼看不見”,而是指“具有雷達低可探測性”。那種連肉眼都看不見的真正的“隱身飛機”,以現在人類的科技,也就是隻能想想:將來倒是很有可能出現。


隱身飛機對於普通的傳統雷達來說,也不是探測不到、發現不了,而是探測的距離太近,沒什麼實戰意義。換句話說就是:所有的雷達都能探測到隱身目標(包括隱身戰機、導彈等),只要距離夠近。等到傳統雷達發現隱身戰鬥機的時候,早已經進入人家的攻擊範圍內了,根本來不及做出反應,這也是有人稱殲20為“踹門的那一腳”、“破網的那根針”的原因。

網上殲20的照片等,經常能夠看見在殲20機腹下掛有龍勃透鏡,有人就根據這個說“殲20隱身無敵,只能掛龍勃透鏡參加演習、訓練、轉場等,否則雷達根本就發現不了”、“蘇57隱身能力不足,所以才不用掛龍勃透鏡”,等等。這些言論,不過就是為了吸引眼球罷了,當不得真。



龍勃透鏡確實可以“放大雷達反射截面積”,但這並非是它的惟一用途,龍勃透鏡最大的作用就是欺騙對方——它可以改變己方戰機的雷達反射信號特徵,讓外界無法掌握戰機的真實雷達信號特徵,這對於隱身戰鬥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同一款戰鬥機的雷達反射信號特徵具有唯一性,打個比方說就像人的虹膜、指紋一樣:根據雷達反射特徵就能迅速判斷出目標的類型,就像派出所根據指紋就能知道你是誰一個道理。


如果隱身戰機的真實雷達信號特徵被對方掌握,那麼對方的雷達在發現該目標時,就能迅速做出判斷,並採取應對措施。 所以說隱身戰機在非本國的公開場合出現時都會加掛龍勃透鏡,俄羅斯的蘇57在敘利亞期間始終都掛著龍勃透鏡,就是怕被其它國家掌握蘇57的雷達反射特徵。同樣,美國的F35在參加航展時、F22在參加多國演習時也都掛有龍勃透鏡,就是怕洩密。再有一個好處是:避免成為對方進行反隱身測試的目標。

在本國內,加掛龍勃透鏡,一方面是為了飛行安全,畢竟不是所有的雷達都能及時、準確的探測到隱身戰鬥機;另一方面就是任務需要了,比如說對抗演習、飛機測試等等。


回至主題:我國的雷達能發現殲20嗎?答案就是:能,我們裝備的反隱身雷達不僅能做到有效探測包括殲20、F22等在內的隱身目標,還能對這些目標做到有效跟蹤、監控。

能夠有效探測隱身目標(隱身飛機、導彈等)的雷達,叫做反隱身雷達。我國在這方面的成就,絕對處於世界先進水平:已經研製、裝備了多款第四代反隱身雷達,我們擁有的反隱身雷達型號也是世界上最多的。

現在的隱身技術對於長波雷達來說,其隱身效果不大,也可以說是:在長波雷達面前,現在的隱身戰機不具有隱身性。利用這一特性,各軍事大國都發展出了自己的反隱身雷達:米波雷達等。

在2016年的珠海航展上,我國公開展示了反隱身米波雷達,《簡氏防務週刊》稱:中國已經成為反隱身雷達的全球引領者。 2017年6月,我國共有四款反隱身雷達參加了巴黎航展。為此,美國海軍在2018年預算中,還專門撥了一筆20億美元的經費,用來研製新型干擾機。


我國的反隱身雷達有JY—27A、JY—26、YLC—8B雷達等等,型號不同,探測隱身目標的距離也不相同,最近的也在300公里以上。其中JY—26雷達還兩次跟蹤、監控到F22,媒體曾對此做過,包括簡氏防務。

殲20的雷達反射截面積雖未公開,只能說是應該與F22的RCS差不多,既然F22能被探測到,殲20也一樣。


儒道之主

肯定可以發現,要不怎麼指揮?只不過是發現的距離問題而已。

圖:國產殲-20
“威龍”隱形戰機

一般而言,對殲20的發現主要涉及到殲-20上的三個關鍵組成部分:二次雷達、龍博透鏡和數據鏈。一般來說,在殲-20起飛作戰前和完成作戰任務返場時,都必須加入機場附近的航空管制航線,以避免和其他飛機航線發生衝突,合理的安排降落和起飛的跑道使用時間,在距離機場非常近只有十幾公里的時候。當然我方雷達是可以看到殲-20的,但往往加入空管航線的距離往往要超過幾十公里,這時候地面雷達就看不到殲-20了。此時可以採取兩種手段讓指揮所和機場知曉殲-20位置:一是殲-20主動將自己的位置告訴地面指揮所,這個設備就是二次雷達。



所謂二次雷達就是一組脈衝電磁信號,信號中包含的信息有:飛機的高度、速度、航向、識別代碼(相當於身份證),這些信息被接收後就能起到身份識別和獲取位置雙重作用,其中識別代碼相當重要。特別是在攻防交織的空戰中,一旦敵機侵入,只有雷達掃描時目標不能發送正確的識別代碼,才能被識別為敵機,而後列為敵對目標實施攻擊,因此該代碼幾乎是動態更換的,飛機在出航前由系統自動生產一組隨機的排列組合數字,敵人很難破譯。

那麼飛機怎麼知道掃描自己的雷達是我軍裝備呢?其實二次雷達是一套系統,分別被安置在雷達和飛機上。雷達上的是發射機,飛機上的是接收機,雷達會將識別碼發送給飛機,讓其意識到自己正在被友軍雷達掃描,不至於立刻開啟隱身、電子對抗或反輻射攻擊模式,而飛機則使用應答信號回覆。這就好像部隊查崗時的口令和回令一樣,雷達和飛機一起配合起來還能互相印證對方飛行參數是否有偏差。


一般的二次雷達頻率是比較固定的,發射採取1030MHz,接收採取1090Mhz,由P1、P2、P3三個脈衝組成。二次雷達的作用距離一般是300-370千米,這樣已經足夠殲-20這種飛機使用了。


但這樣的模式也存在一個問題,雷達不可能無限制的發送二次雷達信號給周圍空域,它需要先發現目標才能發送識別代碼,如果持續發送這一信號就有可能被敵人的輻射偵測裝置定位引來打擊,時間過長的話還可能被舒特這種系統破譯,帶來極大的危險。因此殲-20在航空管制中,往往還需要將自身的隱身性破壞掉,以使得我方雷達能主動看到自己,這個設備就是龍博透鏡。


圖:殲20機腹的龍勃透鏡

在觀察殲-20照片時,往往會注意到機腹位置有一個圓形的裝置,這就是龍博透鏡,它實際上是一個球形的多面折射透鏡。雷達波照射到該裝置上後,先被折射到透鏡裡的反射面上,而後被反射面以更大的角度反射回雷達照射方向,這樣一個小小的裝置就能產生定向的巨大RCS,促使殲-20的隱身功能完全消失,自然也就能讓地面和預警機雷達發現它。F-22曾在多次在東海地區轉場訓練時避免和繁忙的東海民航飛機遭遇而使用這種設備,因而頻頻被我國發現。


圖:美軍F-22“猛禽”隱形戰機


兵者詭道也

提這個問題的人在這裡設了一個陷阱,那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那麼我們自己的雷達到底能不能發現殲20?如果能夠發現,殲20隱身性能存疑。如果不能發現,我們的反隱身能力又值得擔憂。這便是這位題主包藏的禍心。

實際上,當今世界上,隱身技術不是萬能的,反隱身技術也不是萬無一失的。大多數國家裝備的雷達都無法有效識別隱身戰機,目前只有中美俄具有一定的反隱身技術能力。而且誰也不敢說萬無一失。因為反隱身技術不是隨便一個雷達完成的,而是一整套囊括遠、中、近程和各種波段雷達構成的防空預警體系來實現的。

一般的小國根本無法具備這樣一個預警體系。所以,既然大家都還在拼命開發隱身技術,就說明到目前為止,戰機隱形技術還是有效的。那麼在測試戰機性能時己方如何全程有效監控隱身戰機呢?那就是在戰機上安裝一個特殊裝置,龍勃透鏡。龍勃透鏡的作用就是專門用來讓己方雷達可以發現並追蹤影身戰機行蹤的。

說到這裡,題主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陷阱已經跳躍過去了。








謝金澎

這個問題類似於古代的矛和盾的問題,但是答案卻很簡單:可以發現。

殲20在訓練中掛載角反射器,這樣可以擴大雷達反射面積,方便尋找飛機。

原因有亮點。第一,我國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預警雷達一定可以發現殲20,如果不能就是用大孔徑的米波雷達去發現。要知道,發現很容易,難的是三座標精度精確到火控級別,然而這也不代表就達不到火控精度,只是一個距離問題。有句話這麼說,不談RCS(雷達反射面積),空談雷達的探測距離是沒有意義的,比如,你探測一架轟6的發現距離肯定比探測一架殲6的發現距離要遠的多,這並不代表你不能發現殲6。

圖為052D驅逐艦上的346A相控陣雷達,這樣的雷達探測殲20沒有問題,距離也足夠。

殲20的問題也是一樣的,你可以探測到他,但是問題在於是在多遠的距離發現的,如果距離過近,就有可能被殲20先打擊了,而發現其實可以很遠,比如使用米波雷達可以在100公里以上距離探測到隱身目標,但是問題在於:如何使用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地空、艦空導彈打擊隱身目標?雷達探測到目標不代表可以獲取到目標的三座標精度,而不能獲取三座標精度就不能為導彈裝訂目標數據,不裝訂目標數據又如何打擊目標呢?

我國在地面上構建的大型相控陣陣列雷達,這是一種孔徑巨大的早期預警雷達。

第二個問題,我國的雷達探測我國的殲20時,殲20在演習和訓練中實際上是掛載角反射器的,也叫龍博透鏡,它可以擴大殲20的雷達反射面積,增強雷達反射波的強度,以此來方便探測和搜索隱身飛機,防止在自己日常訓練中出現找不到訓練飛機的情況。所以,我國的雷達探測殲20是沒有問題的,何況我國的對空預警雷達技術還是很不錯的,在上世紀70年代就研發了大型陣列式的相控陣雷達,現在更是不在話下了。


海事先鋒

當然是可以的。

上圖是國外用J20模型測試的雷達反射截面模擬結果(忽略隱身塗料)。150 MHz,也就是VHF波段,波長兩米,在這個波段J20基本不存在高隱身區,只有在機首方向進入-10 至 0 分貝的 “準隱形” 區間。這是因為米波雷達的諧振現象(波長為被照射物體的尺寸一半時產生諧振,這現像考吸波和斜反射均無法消除)。


這是38所研發成功米波三座標雷達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國家認可的,當然很多人對此有不同的見解,畢竟米波雷達的波長很長,對於探測精度天然的不行,對於像J20這樣的高性能隱身飛機,哪怕能夠看到也很難精確的定位、跟蹤與鎖定。但是美國也顯然不這麼認為,在2017年美國海軍在制定2018年預算時,專門撥出了一筆經費,20億美元,用在新型干擾機當中增加反先進米波雷達的對抗能力。

圖為在珠海航展上展出的JY26相控陣米波雷達,是用於出口的,國內使用的雷達肯定會更大。採用有源相控陣、稀疏矩陣和超分辨率等先進技術,拓展了類型,有效降低了體積和重量,減小了損耗,提高了靈敏度,擴大了覆蓋空域,強化了高度測量,大大優化了探測水平和電子對抗能力。


糖寶貝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