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什么?后学什么?

先学什么?后学什么?

前几周我们聊了不少关于学习规划和知识管理的话题,有朋友在后台留言,说自己有意愿学习,可每天都会非常焦虑,总觉得这个也要学,那个也要看,结果常常是每样都开了个头就没有然后了。这是个确定优先级的问题,我自己也常常纠结其中,所以今天我们试试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搞定优先级的问题。

对于选址困难症来说,确定优先级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这种现象带来的各种问题及心理成因咱们今天就不多说了,只谈谈解决的办法。

1. 排除法

2. 四象限法

3. 目标优化矩阵表

大家在遇到优先级问题的时候可以上面的这三种办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当然,也可以组合起来使用。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排除法

很简单,树立一个原则,这个原则通常是你的目标,也可以是别的,但只要一个就好。再把这个原则变成问句,然后把可选项拿出来回答这个问题,答案是否定的就排除掉,最后只剩下最重要的那一个就可以了。

听起来有点类似瓶颈理论,目的是找到当前最重要的短板。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让我们专注于最重要的那件事。先解决一个问题再考虑其它的,看起来很笨,但其实很快。

举个栗子。

-------------------

原则:目标是一年内成为一个合格的售前支持人员。

问题:作为一个售前,不学XXXX会不会死?

结果:

演讲能力:不会。虽然口头表达是很重要的,但多数时候,还是靠写。

逻辑思维:不会。它很重要,但作为一种综合能力,没有证据显示能够用某种单一的学习方式得到提高。

销售能力:不会。虽然有责任push客户买单,但这项工作主要是由销售来做。

技术知识:不会。作为售前支持,并不要求有非常强的技术,一般来讲,只要能忽悠住不懂技术的客户就可以了,如有需要,可以叫研发的同学来支持。

沟通协调能力:不会。这项能力差一些,虽然工作起来会很痛苦,但还有不少方法可以解决,比如就事论事的邮件、比如一个美丽的小助手、比如一个愿背黑锅的上司。

方案制作能力:会。这项能力是最基本最核心的,也是这个岗位独特的地方,如果连个方案都给不出来,要你何用?

----------------

这样,我们就挑出了最重要的那一项。然后,再列出前置事务,就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路线图了。

比如想要学习数据分析的话:

先学什么?后学什么?

上面提到的只是个例子,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四象限法

这是时间管理中常用的划定事务优先级的方法,本身也是个用途广泛的划分优先级的工具。之前我们讨论时间管理的时候也介绍过。简单来说,就是从紧急和重要这两个维度来划分事项的优先级(听起来比上一个方法精细了些,不是么?)。

先学什么?后学什么?

这个大家应该很熟了,这里只说说在规划学习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重要性相对简单,根据目标来区分就可以了,类似上一个方法。

紧急程度,这个与时间管理中应用的时候区别较大。在时间管理中,我们认为马上就要做的事是紧急的,但在学习规划中,由于学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这个周期就被拉长了,具体多长取决于具体情况。

比如你估计公司半年之后要转型,而新的业务所需要用到的知识和技能自己并不具备,学习这些至少半年入门、一年熟练,那对你来说,就已经非常紧急了。但假如新的方向恰好也是你熟悉的,那就可以无视了。

所以一般来说,重要且紧急这一栏会放一些当前就需要用到的应用型技能,重要但不紧急里面通常是需要长久努力的核心知识,不重要但紧急的,一般是老板突发奇想的任务,找人请教或临时抱佛脚都行,应付过去即可。

最后,记得时时回顾,适时调整。

重要性可能会随时间变化,紧急性会同时受到时间和重要性的影响。

目标优化矩阵表

这个以前没跟大家提过,别被名字吓到了,方法很简单:列个矩阵,两两相比,最后计分。大家一看图就明白了。

先学什么?后学什么?

用第一列的项去和第一行的项比较,如果A比B重要,则A+1,如果A没有B重要,则A=0,A比完了就比B,依此类推,最后都比完,计算每项得分。

如果有两项以上得分相同,就把相同的拎出来再对比一次,方法同上,最终就能得出一个优先级排序列表。接下来,就可以根据这个列表分配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啦。比起上面那两个,这个方法更加精细、科学和直观,非常适合处女座使用。

限于篇幅,很多内容没法细聊,不过大家可以试着结合自己的情况把每个方法都试试,找出自己最喜欢的。

就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