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核技術封鎖、獲“國家技術發明獎”,西安交大這位教授榮登《陝西新聞聯播》!

打破核技術封鎖、獲“國家技術發明獎”,西安交大這位教授榮登《陝西新聞聯播》!

打破封鎖,玩轉核動力系統

潛心技術助國威,砥礪前行使命歸。……”2017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後的第四天,西安交通大學舉辦了一場獲獎團隊成員表彰座談會。主持人西安交大科研院黃忠德常務副院長念得這段頒獎詞,總結了蘇光輝、秋穗正團隊潛心研究,攻克先進核動力系統數值分析的歷程。

打破核技術封鎖、獲“國家技術發明獎”,西安交大這位教授榮登《陝西新聞聯播》!

西安交大黨委書記張邁曾(左)校長王樹國(右)為蘇光輝(中)團隊頒獎

先進核動力系統是艦船核動力及第三代核電的重大需求,核心設計分析工具是保證先進核動力系統安全性的重要保障。西安交通大學教授蘇光輝:“實際上核動力系統很複雜,它的有些設備很大,像蒸汽發生器二十幾米高,堆芯裡面空間非常小,直徑3米,高3.4米,這樣一個空間裡面有上萬根燃料元件,它是三維的,如何把它這個三維用數值計算地很清楚。”

打破核技術封鎖、獲“國家技術發明獎”,西安交大這位教授榮登《陝西新聞聯播》!

掌握核技術的國家都有各自的“核秘密”,這樣的核心設計分析技術國外一直對我國嚴密封鎖。能從國外買來的技術價格又高,實用性又有限,因此只能自己研發。這是上世紀90年代初,“南巡講話”掀起了改革開放的大浪潮,“下海”是全民熱詞。西安交通大學教授蘇光輝:“孔雀東南飛的時候,我們開玩笑說麻雀都東南飛了,都到深圳,到廣東發展去了,我們仍然堅守在這西北,仍然還要來做這些工作。國家有這個需求,行業有這個需求,我們就要來解決這個需求,滿足這個需求,遇見困難克服困難。”

打破核技術封鎖、獲“國家技術發明獎”,西安交大這位教授榮登《陝西新聞聯播》!

從零開始,做出中國自己的核動力系統核心設計分析工具,註定是一條艱辛之路。在蘇光輝眼裡,最困難的是這麼重大的課題研究,啟動之初經費卻少得可憐。蘇光輝:“最艱難,最困難就是九幾年我們做的時候經費特別少。當時我們四個青年教師要編寫程序調程序,就一臺電腦,我們都是輪時間。輪到誰排到晚上了,你晚上來,晚上來工作,用這個電腦,輪上白天了那就很幸福了。輪到晚上還有這個樓要關門,我們還要給值班員好好地說,我們要晚上要加班,你該鎖門就鎖門,我們就在這辦公室,我們就工作,你不要管我們就行了。就那個時候非常艱難。”

打破核技術封鎖、獲“國家技術發明獎”,西安交大這位教授榮登《陝西新聞聯播》!

上世紀九十年代,學校的條件也有限,難以提供合適的試驗場地。蘇光輝團隊就到學校外面租便宜的場地來做實驗室。一直到現在,仍然有試驗場地在幾十公里外的秦嶺山裡。回顧這段往事,蘇光輝說,是團隊創始人、西安交大西遷老教授賈斗南給了團隊精神的力量。蘇光輝:“賈老師他做事情非常認真,再困難他就咬緊牙關,那我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等到賈老師退休了,我們也把這種精神融入到我們骨子眼裡頭來了,我們遇到困難,都是鍥而不捨,咬緊牙關,再困難我們也要堅持。”

打破核技術封鎖、獲“國家技術發明獎”,西安交大這位教授榮登《陝西新聞聯播》!

艱難困苦不移志,物質誘惑不動心。在團隊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終於研發出中國自己的先進核動力系統核心設計分析工具,並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滿足了國家重大核電工程和國防核動力的設計需求。項目成果應用於我國自主化第三代核電系統、某系列核潛艇等國家重大核電工程和國防重點軍工型號研發。西安交大教授蘇光輝:“知識分子應該為國家的創新發展戰略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我們會在這樣一個科研的道路上繼續努力奮鬥。”

打破核技術封鎖、獲“國家技術發明獎”,西安交大這位教授榮登《陝西新聞聯播》!

今日的西安交通大學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蓋理、工、醫、經濟、管理、文、法、哲、教育和藝術等10個學科門類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學校科技工作以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瞄準國際前沿、突出自主創新、加速成果轉化為發展戰略,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科技競爭力。2000年至今,本校教授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的“973計劃”項目21項,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323項,基礎研究項目數和經費在全國高校位居前列;學校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科學技術獎54項。依託學科與人才培養優勢,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與政府、大中型企業建立研發中心,注重解決行業關鍵性技術問題,充分發揮科技對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