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鄉區:精準扶貧鋪就致富路

產業扶貧帶動富民增收。該區把扶貧開發同現代農業相結合,建成現代農業園區8個、扶貧產業示範園區7個,覆蓋全區所有貧困村和貧困戶。探索由康源蔬菜公司與貧困戶實行股份合作的“康源模式”,共投入資金5880多萬元,組織3363戶貧困戶與17家扶貧龍頭企業開展以“保底收益+分紅”為核心的股份合作,按照“規模化經營、市場化運作”管理模式,實現政府、企業和貧困戶“三贏”,2017年全區貧困戶共分得紅利653萬元。在推行股份合作模式同時,對有一技之長、缺乏創業資金的農戶,通過項目補貼,扶持發展特色種養和手工業加工,先後打造毛演堡鄉設施蔬菜、肥鄉鎮苗木花卉、舊店鄉優質瓜果、東漳堡鎮規模養殖等一批集中連片扶貧示範基地。切實抓好旅遊產業扶貧,先後將13個貧困村列入美麗鄉村“四大片區”建設,根據各村不同特點,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態。扶持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由貧困村按照村企合作型、民俗旅遊型和築巢引鳳型“三種模式”,與企業進行股份合作,年至少可分紅20萬元。

建立“10+1”扶持救助精準防貧機制,針對處於貧困邊緣的“非貧低收入戶”和人均收入不高不穩的“非高標準脫貧戶”兩類臨貧易貧重點人群,出臺《邯鄲市肥鄉區“10+1”扶持救助精準防貧工作實施方案》。“10”即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現代農業園區+扶貧產業園區”帶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防貧、“互聯網+”防貧、扶貧股份合作、龍頭企業防貧、小額貸款防貧、“扶貧微工廠”防貧、危房改造防貧、移風易俗防貧等10項措施。“1”即創設“精準防貧保險”,區財政列出專項資金174萬元,按照全區農村10%人口比例購買保險。通過實施“10+1”扶持救助防貧機制,多渠道築起發生貧困的“截流閘”和“攔水壩”,有效控制貧困增量。

2012年,該區被省政府列為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原有貧困人口為7.6萬人,貧困村87個。截至2017年底,全區貧困人口減少到2528人,貧困村減少到19個。其中2017年,實現7個貧困村脫貧出列,1450戶3141人穩定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