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这群三四年级的孩子仅用2个月就完成了美国九年级课程

不可思议!这群三四年级的孩子仅用2个月就完成了美国九年级课程

最近,云南一所学校用其惊人的“学霸”产出量惊艳了网络——这所学校的36名12-14岁的学生,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拿到了美国SSAT高级考试的高分,其中有6名学生甚至拿到了数学的满分!

要知道,SSAT考试可是相当于美国的“中考”啊!这群不过三四年级的孩子,怎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呢?

因为这些孩子除了接受日常的教学之外,每个人对学习都有着强烈的热情和目标感,而且他们对自身也有着强大的管控力。据学校老师表示,他们根本用不着催孩子学习,因为孩子本身就很主动。老师的职责反而是催孩子去休息……

不可思议!这群三四年级的孩子仅用2个月就完成了美国九年级课程

和这些主动积极的孩子相比,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咱们的孩子又是什么状态呢?

“还玩手机!赶紧去学习!”

“我刚离开一会儿你就玩起来了!”

“醒醒!怎么又睡着了?一看书就睡觉,你真是气死我了!”

……

缺乏自主性、缺乏行动力、长时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就是现阶段大部分孩子存在的问题,即缺乏“内驱力”。今天,Professor就来给大家聊聊,如何来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让孩子成为任务的主

因为孩子一直困在“要我学”的圈子里,所以,他们很难产生“我要学”的内驱力。

我们要想不靠外力来推动孩子,让孩子们可以承担起自己的任务,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成为任务的主人。

自己承担任务的关键就是: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自己体验过程,并且能够对后果负责。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生活。但如果父母完全包办了孩子的时间安排,孩子从小学到的只有执行任务,又怎么能成长为任务的主人呢?

Tony在3岁的时候,爸爸就每天给Tony一段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只要不出危险,Tony就可以做他想做的事情。

一开始,Tony只知道玩,在沙发上看电视,在地上看动画片,玩玩具……后来,他觉得太无聊了,就跑过来给爸爸说:“爸爸,我号无聊,你陪我玩吧!”

爸爸说:“你只是看电视,时间久了自然很无聊。你应该学着规划时间,比如除了看电视,你还可以画画、看书、找同伴玩、或者让我和妈妈带你去游乐园……”

小Tony学到新技能后十分开心,每次都把自由活动的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后来,Tony上小学后,也很自然的学会了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这就是培养孩子内驱力的典型例子。

用奖励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有学者研究表明,经常被激励的人不仅愉悦感更高,行动的驱动力以及行动的执行力都要远高于那些很少被激励的人。

这就和游戏的套路是一样的。游戏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为游戏会不断地发出对你的激励——给你一套装备、爆出一个冷门的兵器、打怪升级……不断地激励你继续下去。这种激励时效性强、随机性大,往往能够抓住玩家的心。

所以,我们在激发孩子内驱力的时候,不妨也尝试下用奖励的方法。只要方法合理,外驱力也能转化为内驱力哦!

所以,奖励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之所以奖励你是因为你的行为很正确,应该予以表扬。

另外,对于孩子的行为家长们要马上进行奖励,而不是拖到很久之后才进行。孩子的忘性很大,如果没有及时的奖励,就很难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最后,奖励的手段要高明,不能让孩子养成“有奖励好好干,没奖励没动力”的功利化心理。这就要求家长在给予孩子奖励时多费一些心思,不能仅限于钱和物质层面的奖励,要多样化,要贴近孩子的心灵,偶尔还能来一个神秘大奖,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激励效果,增强孩子的内驱力。

引导孩子给自己设目标

其实,只要让孩子的心里产生落差,感受到自己有需求,就能很容易的激发出孩子的内驱力。

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在孩子小的时候,甚至连全局观都没有,更别提设立目标了。所以,在一开始时,家长要帮助孩子把目标整理出来,并帮助孩子分解目标,分解到各个阶段。

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帮助孩子设定合理的、清晰的、具体的目标,家长们要激发孩子的想法,让孩子自己说出自己的目标,然后把孩子的目标具体化,形成计划。

如果孩子实在没有目标,家长们也可以拿出自己的目标,和孩子讨论分析,引导孩子去产生自己的目标,并通过努力向目标靠拢。

Professor点评:

对孩子而言,与其对他施加压力,不如去开启他的内驱力,让孩子做任务的主人,让孩子为自己定下目标,或者用激励法来促进孩子内驱力的产生,这些都是很有效的方法。

只要家长们用心去观察孩子,用心去爱孩子,一定可以慢慢靠近孩子,打开孩子心里的锁,释放孩子的内驱力。这样,孩子就能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掌握自己的生活和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