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瞭解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嗎?

你瞭解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嗎?

歷史可以幫助內行人瞭解知識的進化並獲得新的視角,同時也為外行人瞭解專業知識提供入門的臺階或嚮導。

——蒙克


在這個開口必談人工智的時代,大部分人對人工智能其實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一方面,人工智能就在我們的身邊,甚至真切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另一方面,我們很難去界定或看清人工智能的全貌以及本質。作為一個高門檻的行業,人工智能涉及的門類繁多,錯綜複雜,即使是專業人士也未必能把握其全貌,更何況行外的普羅大眾了。

就是這種“這麼近,又那麼遠”的神秘感,驅使越來越多的人試圖去揭開AI的神秘面紗,讓它以一種平易近人的姿態出現在眾人面前。

於是,《人工智能簡史》一書應運而生。

在這個國內人工智能科普類書籍存在空缺的當口,烏鎮智庫理事長,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尼克選擇將自己對人工智能領域的瞭解和曾經身處某一發展時間的經歷撰文成書

——《人工智能簡史》,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帶我們領略人工智能“平易近人”的一面。

雖然說是“簡史”,但這本書既不是編年史,也不是斷代史,更偏向於“記事本末”體,用12篇獨立成章的文字,勾勒出了人工智能的發展脈絡。下面,小悠就帶大家走近這本書,來看看這究竟是一本怎樣的書

一部既通俗又專業的人工智能發展史

你瞭解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嗎?

你瞭解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嗎?你瞭解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嗎?

初看《人工智能簡史》一書的目錄和章節標題,如果是非專業人士,也許會略感晦澀,書中佈滿了專業術語:“羅賓遜和歸結原理”、“項重寫”、“符號派”、“費根鮑姆和DENDRAL”、“BSS實數模型”……但如果你仔細閱讀,會發現這些專業詞彙並沒有影響你對這本書的理解,作者其實是將翔實的考證和有趣的軼事融為一體,講述了人工智能的發展歷史,包括起源、發展、哲學問題和未來趨勢等,不僅有理有據,更有料又有趣,一些生動歷史細節的呈現更讓我們近距離窺探到了“人工智能”。

比如,對於“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這個詞的起源,通常我們在網上的一些史料中瞭解到的是:1956年達特茅斯學院夏季研討會的召集者麥卡錫最早提出來的。但是,在《人工智能簡史》的第一章中作者則“爆料”,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你瞭解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嗎?

對這個細節的敘述,作者彷彿親臨歷史現場,讓外行人覺得新奇,內行人覺得信服

就其專業性來說,這本書全面講述了人工智能的發展史,幾乎覆蓋人工智能學科的所有領域,包括人工智能的起源、自動定理證明、專家系統、神經網絡、自然語言處理、遺傳算法、深度學習、強化學習、超級智能、哲學問題和未來趨勢等,以宏闊的視野和生動的語言,對人工智能進行了全面回顧和深度點評。

文筆風趣幽默,可讀性強

知乎上有一篇書評這樣寫道:

“《人工智能簡史》是一本讓人冷靜的書,它不想鼓動讀者。但它又充滿了細微的幽默,按時下的說法, 就是有趣又有料。雖然humor隨處可見,但作者始終非常剋制,讓情緒保持在瀕臨爆破的邊緣。作者能讓讀者的思維一直保持在相當活躍的狀態,從這點可見作者的功力非常深厚。如果用數字來量化,全書語言活潑指數70,滿分100,這非常好,因為太活潑則分散了注意力,讓讀者忽略了內容,而語言太嚴肅,則顯得沉悶,會擊退85%的人。”

通讀《人工智能簡史》,你一定會被作者詼諧幽默的文風所感染,他能將科學史上的晦澀概念 用通俗有趣的講法向讀者傳達出來,比如:

在人工智能的歷史上,有兩大流派,一大流派是早年的推理邏輯流派,這個流派的分支相信能夠通過算法語言和符號推理來得出機器智能這一模式;另外一個流派是從心理學和生物學的角度入手,提出了神經網絡這一理念。對於這兩個流派,作者用了兩個非常通俗的比喻,把前者叫做“想啥要啥流派”,後者叫做“吃啥補啥流派”。作者用很詼諧化的語言,讓沒有技術背景的讀者一下領悟到兩個流派之間的內在差別。

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和作者的獨特見解

書中透露著作者本人對人工智能發展史的思考,同時也對人工智能不同流派之間學術爭論進行了梳理,而且他有自己的見解和觀點,他對人工智能與哲學之間關係有很深的思考。在書中的第十二章——《當我們談論生死時,我們在談論什麼》中,作者假象了一段自己與蘇格拉底的對話,有趣又引人深思。

你瞭解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嗎?你瞭解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嗎?

作者有著強大的專業背景和嚴謹的書寫態度

這本書的作者尼克,是烏鎮智庫理事長,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早年曾任職於哈佛和惠普,後創業投資,著有《UNIX系統V內部剖析》和《哲學書評》。在這本書剛剛出版的時候,《上海書評》對尼克的採訪中他曾說道:

“我自認還夠格寫這樣一本書。人工智能發展過程中的不少事兒,我大致都清楚。一方面出於興趣,另一方面,我的老師和大師兄是這個領域的大師級人物,他們發明了“強化學習”算法。谷歌收購的DeepMind團隊裡一半的人都是我大師兄的學生,他們曾經是人工智能中的少數派,但DeepMind搞的AlphaGo贏了李世石之後,這一派一下又成了顯學。當年把我老師招到麻省大學的是邁克爾·阿比布(Michael Arbib)。他是控制論創始人維納的最後一個博士生。按照阿比布的一家之言,人工智能是控制論的替代品。我當年本想投奔的是阿比布,但我到學校,他已轉會去了南加州大學,結果我就跟了我老師研究強化學習。從這個意義上說,我是AlphaGo那幫人的長輩。”

另外,書中每一個章節都附有翔實的“參考文獻指南”,每一個史料都是來源和依據,這也佐證了作者強大的專業背景和嚴謹的書寫態度,足以見得他“夠格寫這樣一本書”。在書的最後,他還專門列了長達十頁的參考文獻,這些文獻可以作為知識地圖,供感興趣的專業讀者按圖索驥。

你瞭解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嗎?你瞭解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嗎?

一本人人都應該讀的人工智能科普書

財訊傳媒集團首席戰略官 段永朝在推薦這本書的時候,提到了三類人群應該閱讀這本書:

●第二個閱讀群體是當下的大學生和研究生們。這本書應該成為他們的課外讀物,因為它具有一定的思想性,非常好的描述了過去一百多年人工智能領域的思想以及大師們思想變遷,是一個時代需要了解人工智能的通識知識,這對於學生群體非常有幫助。

●第三個閱讀群體就是工程師們。軟件工程師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社會做著貢獻的同時,也被綁定在自己產品的戰車上,視野不一定能打開,不一定能在繁複的學科演化過程中清晰地瞭解這門學科的來龍去脈,所以這本書適合工程師,尤其是算法工程師閱讀。對他們來說這是一本非常好的參考書。”

作者也在前言中寫道,

本書適合大眾和專業人士閱讀,希望能給大眾以科普,給專業人士以啟發:

“本書假想的對象是那些有能力但又是外行的人。丘成桐曾說(大意):要想做大學問,必須先培養對學問的感情。除了科普,我還希望能幫助一小撮內行人或準內行人培養感情。我儘可能地列出了相關的參考文獻供進一步學習。人工智能畢竟不是超弦理論,憑著一些智力還是可以自學的。”

好評無數,入圍2017年中國好書以及文津圖書推薦圖書

《人工智能簡史》自去年12月上以來,獲得無數好評。同時 ,本書獲評為“南方都市報2017年度好書”,入圍了2017年度中國好書獎,併成為第十三屆文津圖書推薦圖書。

你瞭解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嗎?

你瞭解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嗎?你瞭解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嗎?

每個人都有必要解人工智能,這樣才能跟上時代步伐,不會被時代所拋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