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彩虹:為獼猴桃產業灑下彩虹

鍾彩虹:為獼猴桃產業灑下彩虹

文彥傑 劉天星

秋冬是獼猴桃上市的季節,相比蘋果每年4000萬噸左右的產量,獼猴桃200餘萬噸的年產,實在是太小眾了!

而這一歷來小眾的水果,從1978年全國不到1公頃的零星種植,到1996年4萬公頃,到2015年25萬公頃,再到今天已經飛入每個水果店,進入普通百姓的果盤中,這些全有賴於一個團隊,30餘年來堅持不懈的育種創新和產業化推動。

2017年1月,團隊獲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獎;2017年12月,獲得農業部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團隊育種創新、成果轉移轉化的成果,得到了國家的認可!

百姓心中的好專家

老百姓是很實在的”,這是鍾彩虹發自內心的感慨。獼猴桃不好吃,就賣不出去;好吃但不能放,運到城市水果店已經壞了;產量不夠高,農民收益就不高,就沒有種植的積極性。所以,不好吃,不耐放,或者不高產的獼猴桃產業都是不可持續的

2007年鍾彩虹到四川蒲江指導獼猴桃生產,老百姓看到專家來心裡高興,送給鍾彩虹獼猴桃。“我帶回去,就壞了”。鍾彩虹敏銳地意識到獼猴桃儲運是個大問題!“其實很多情況下就是他們栽培的技術不到位。”鍾彩虹找到問題原因,開始對果農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

鍾彩虹:為獼猴桃產業灑下彩虹

鍾彩虹:為獼猴桃產業灑下彩虹

鍾彩虹設身處地地嘗試著解決果農的一個個具體問題。從2007年開始培訓,到了2008年,果農寄給鍾彩虹的獼猴桃就已經能放七八天了,熟了之後還可以放五六天。貨架期延長了,儲藏期也延長了。

鍾彩虹:為獼猴桃產業灑下彩虹

種出好吃高產耐放的獼猴桃,除了栽培技術,最重要的還是種質。

“金豔”果大味濃產量高,耐儲好運貨期長。這是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從1984年開始培育的,2006年獲得省級認證。可謂是科學家20餘年的“傾情奉獻”。

鍾彩虹:為獼猴桃產業灑下彩虹

鍾彩虹在蒲江通過原品種提產提質,讓農民嚐到了“科技的甜頭”。一些農民開始猶猶豫豫地種下武漢植物園選育的“金豔”新品種。“當年農民心裡那個打鼓啊!”可到了第二年,畝產就達到了800斤,第四年達到4000斤,第六年穩產後維持在5000斤左右。“一畝地產五六千斤,輕輕鬆鬆的,管理成本還比老品種低,農民也願意擴大發展,獼猴桃種植面積開始迅速擴大”。

只有讓農民看到了“好賣”,看到了收益,農民才會種。產業鏈才有了起點。蒲江果農是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第一批受益者,也是團隊闖出的第一塊“實驗田”。

扶助企業 培育產業鏈

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效果如何,最重要的標準是:是否形成了產業鏈。而企業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處在一個承上啟下的中心位置。“我們做的很多事,都是幫助企業,形成產業鏈”,鍾彩虹如是說。

2006年四川蒲江萬畝的獼猴桃產業園遇到技術困難,果樹種下三四個月,與預期效果差距很大。企業著急,請武漢植物園“必須派一位得力的技術幹部、技術專家過來”。鍾彩虹臨危受命。“我當時都嚇死了,當時國內沒有一萬畝的產業園,我此前最多指導過幾千畝的種植。但是隻能硬著頭皮上,確實還是有點緊張。”鍾彩虹等專家們起早貪黑,花了一年時間現場指導,第二年武漢植物園選育的“金豔”就結果了,產了1萬噸,辦了採摘節,包括送人、包括上市,都獲得非常好的反響。這是一個里程碑。

鍾彩虹:為獼猴桃產業灑下彩虹

企業被救活了,帶動作用、組織作用開始顯現出來。

鍾彩虹:為獼猴桃產業灑下彩虹

企業把老百姓組織起來,有了合作,農民按照企業提供的標準化技術把果樹打理好;企業做好種植的組織、兼管,做好採購、分選、儲藏、保鮮,以及市場銷售。“家庭農場”“合作社”,再到企業,目的就是提倡把千千萬萬的“散兵遊勇”組織起來,一起進入市場。

而科研機構對接企業,向企業技術員而非一個個農戶提供技術支撐,效率也高起來。

這麼多年,簽訂合同的合作企業不下20家,鍾彩虹都推心置腹地與企業家交心做朋友。這得益於鍾彩虹對全產業鏈條各個角色的親身經歷。

“畢業五年對一個人的事業至關重要”,這似乎是學校裡課本上寫的,而也是一個獲得諸多獎項的科學家發自內心的慨嘆。

1992年,鍾彩虹大學畢業,分配到湖南省農科院,正趕上單位困難,課題組承包了獼猴桃科研基地創收。從建園、育種,洗種子、播種、育苗,到田間管理、採收、銷售,二三十畝地,所有事情都是親力親為。一年後,二三萬斤獼猴桃收下來,又手工分選大小,早七點出門晚七點回家,一家一家推銷,走街串巷賣了一個月。

後來隨著發展,單位建了冷庫,儲藏保鮮,兼做常溫儲藏的實驗,包括各個品種的不同表現。“技術性的東西確實是戰略資源”,有了這些資源才有可能育出好品種。在鍾彩虹等的努力下,所在研究組不斷髮展壯大,同時接管了單位的科技示範場。鍾彩虹分管技術和生產,積累了管理農場的經驗。還辦了科技示範基地,在整個湖南省推廣。推廣中,鍾彩虹給老百姓上課,又積累了更多與老百姓直接交流溝通的經驗。

鍾彩虹:為獼猴桃產業灑下彩虹

果農喜歡鐘彩虹這樣的專家,因為有共同語言。這得益於她畢業後幾年的“果農生涯”。而賣獼猴桃的經歷,也使她更懂消費者的心理,知道怎樣分選以及消費者更喜歡什麼樣的獼猴桃。管理農場的經驗,也讓鍾彩虹與企業家有了更多話語。“生產一線的實踐,與純粹在實驗室裡做過的,還是完全不一樣的,必須得有實踐的歷練。”

鍾彩虹:為獼猴桃產業灑下彩虹

後來鍾彩虹從湖南農科院調到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開始從服務一省的技術員,站到服務全國的大平臺。鍾彩虹覺得,這麼多年在外面的成績,首先得益於這個平臺,得益於單位領導和前輩的信任。國家的研究機構和科學家,是老百姓信服、企業信任的。

鍾彩虹:為獼猴桃產業灑下彩虹

“獼猴桃原產中國,20世紀初由新西蘭人從湖北宜昌引種到新西蘭,改良後創立‘奇異果’品牌名。後因‘奇異果’這一品牌暢銷世界,現獼猴桃又稱奇異果。”回顧獼猴桃“海外鍍金變身奇異果”的故事,鍾彩虹說

“最大的願望是,中國的科學家和企業家包括果農,能在未來共同打造出一個國際上叫得響的中國獼猴桃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