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採訪了成龍、張國立、楊麗萍、郎朗……聽他們被diss的故事

成龍:那些努力討好中國觀眾的一些好萊塢導演,曾跟我說“中國不是目標市場”

ofo採訪了成龍、張國立、楊麗萍、郎朗……聽他們被diss的故事

曾經在好萊塢,中國演員其實很沒有話語權,直到現在,能在好萊塢佔有一席之地的華人演員和導演也才寥寥多少?

“剛去好萊塢的時候,我講話是根本沒人聽的,我說你要求的這些中國人不愛看,他們會說,China isn`t our target market——中國不是我們的目標市場,我聽了當然很生氣。

後來我回國按自己的想法,專心拍了一些真功夫的動作片。結果呢?我得了奧斯卡獎,他們頒獎給我。現在再到好萊塢開會,他們常常會問我中國喜歡什麼。”

郎朗:有人誤解我彈琴誇張,但還好沒人說我彈得不好

ofo採訪了成龍、張國立、楊麗萍、郎朗……聽他們被diss的故事

剛出道時,有人誤解我彈琴誇張,說我有些高調。那段時間讓我挺猶豫,有時甚至在彈琴的時候刻意控制自己的狀態,但再一想,不管說什麼,從沒人說你彈不好琴啊。

是這點讓我堅持了下來。

現在我去全球各地演奏,也想花時間讓更多中國小孩享受音樂的快樂,讓世界聽到中國的聲音。

楊麗萍: 我相信自己的判斷,也用事實證明了

ofo採訪了成龍、張國立、楊麗萍、郎朗……聽他們被diss的故事

很多朋友都知道,我的一些演員是我從雲南寨子找來的,沒有舞蹈經驗,但是他們有一種原生的自然生命力,對舞蹈最自然的感知力和生命力,我想把這種生命力分享給世界。

遺憾的是,那時候舞蹈界、投資方都不接受這樣的風格和舞蹈員。他們眼更相信專業才代表著穩定的發揮,更好的舞臺表現力。

那時,原生民族文化,也終於開始從雲南走向世界。

張國立:好的作品就得多琢磨

ofo採訪了成龍、張國立、楊麗萍、郎朗……聽他們被diss的故事

有一次拍電視劇,我見一個年輕演員那場戲演的並不是很到位,我建議他再拍一條,他問我為什麼,是因為我覺得可以更好。

李玉剛:越多爭議,就越要努力

ofo採訪了成龍、張國立、楊麗萍、郎朗……聽他們被diss的故事

2012年上了春晚,知名度提升了,爭議也多了,有人質疑:反串究竟是一種藝術,還是譁眾取寵?

其實,越多的爭議,我越想努力。

為了提升自己,拜過上百位老師,戲曲界、舞蹈界、聲樂界....凡是能與我的表演沾邊的,我都拜過。當時一頭的栽到這裡,根本不去理會外界的看法。那時我才深刻體會到什麼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中國傳統文化太美了,得有人把它傳承下去,我也想把中國文化傳下去,做傳統文化的當代表達、踐行者。

潘曉婷:直到我拿了世界冠軍,她們才重新看我。

ofo採訪了成龍、張國立、楊麗萍、郎朗……聽他們被diss的故事

我學臺球的時候,中國還沒有職業女檯球手。

有一些老的長輩甚至覺得女孩打檯球跟抽菸一樣,都是不正經的事。那時候我練球,在大家眼裡我就像個無業遊民,沒什麼正經職業,整天耗在臺球桌上。

好在我一根筋,每天就練球,別的也不管,一天練球12個小時。那時《泰坦尼克號》那麼紅,我都沒抽出個時間去看看。

後來我贏了亞運會,贏了世錦賽,終於在國際上有了一些知名度。之後大家才開始知道,原來打檯球還能當個職業,原來女孩也可以打檯球。再之後,越來越多人開始投身職業檯球,也有家長願意讓自家女兒學臺球了,看到這些我還是很欣慰的。

戴威:世界上只有兩種產品,一種沒人理,一種被人罵

ofo採訪了成龍、張國立、楊麗萍、郎朗……聽他們被diss的故事

那時候ofo剛上線,BBS就開始有了 “不看好ofo”、“坐等ofo倒閉”的帖子。

網上的唱衰聲一片接著一片的,看一條兩條可以不當回事,當看得多了,有時候甚至自己都開始有點懷疑自己了。

不過還好,我們並沒有因為這點事情放棄,那時我們安慰自己,世界上只有兩種產品,一種沒人理,一種被人罵。

與其成天被這些唱衰聲折磨的心煩意亂,不如把主要精力堅持投在產品的打磨上。

你看現在,我們終於欣慰地看到,北京因為共享單車的出現,機動行駛量下降了10%,目前我們在13個國家都開通了服務,甚至國外都在複製我們的模式,外媒把共享單車評價為“新四大發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