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種姓製度下 中國人屬於哪個級別?

印度是亞洲少數幾個將公民分為三六九等的國家之一。種姓制度在印度早已深入人心。在種姓等級異常分明的印度,種姓等級高的公民往往擁有很多隱形特權。而膚色是反應種姓等級的重要因素之一。

印度種姓制度下 中國人屬於哪個級別?

印度美女

種姓制服來源

印度現在維持的種姓制度主要形成於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雖然在此之前,印度大陸也存在等級劃分。但由於當時印度大陸有幾十個小國,除各國貴族以外,國內等級劃分的矛盾遠低於國與國之間的矛盾。而到了18世紀末,歐洲人登陸了印度大陸後,逐漸整合了印度大陸,逐漸化解了國與國之間的矛盾。後來留在印度大陸統治的歐洲人逐漸與當地居民通婚,新生兒皮膚由純歐洲人的白色變深。在初期,主要就是通過膚色區分等級。皮膚越白,表示含有歐洲人血統越多,等級也就越高。

印度種姓制度下 中國人屬於哪個級別?

印度人膚色反應等級高低

五層等級

在印度現代社會,主要分為五層等級,分別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與首陀羅、以及賤民。婆羅門對於印度人而言那是絕對的貴族身份,很多婆羅門有政府供養,或者做一些輕鬆的、高級的工作。剎帝利相當於普通貴族,可以從事教師、牧師等神聖工作。三四兩層是印度的中堅力量,比如程序員、管理層等腦力勞動的工作。而最後一層,往往只能幹基層的髒活、累活和苦力活,甚至很多找不到穩定工作。

印度種姓制度下 中國人屬於哪個級別?

印度等級劃分

外國人在印度的等級劃分

在印度國內,可以通過種姓為主、膚色為輔的方式區分。而對於印度之外的外國人而言,膚色則成為主要的劃分方式。對於歐洲人而言,由於膚色比較白,在印度享有天然的優勢。而作為東亞的中國等國,主要被歸入剎帝利和吠舍。而東南亞等大多被歸為吠舍和首陀螺。然而,隨著印度逐漸開放,很多印度人對外國人的等級劃分變得逐漸模糊,甚至無所謂。現今,更多的是通過從事的工作和教育程度等劃分外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