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的“金錶”真的等同金條嗎?

有一個表迷之間經常討論的一個話題,乃至不少媒體朋友都經常發表過自己的疑惑。這個話題就是到底怎麼區分玫瑰金、粉金以及紅金,好奇心驅使我研究了品牌是如何用這些詞的,而我得出答案依舊模糊。

人們常說的“金錶”真的等同金條嗎?

材質的署名取決於品牌——往往取決於撰寫品牌推廣材料的人,以及用什麼語言寫——粉色、玫瑰和紅色金要麼完全是相同的材料要麼本身不一樣。為了給那些不是深諳珠寶和貴重金屬的腕錶迷們解釋清楚這個問題,我得到了一些相關陳述。

人們常說的“金錶”真的等同金條嗎?

第一點要澄清的非常清晰明瞭:金子在自然狀態下是黃色的。白金和粉金/玫瑰金/紅金(更不用提黑金這些奇怪的東西)自然狀態是不存在的。

依稀記得,曾見過有腕錶的廣告將需要兜售的產品描述成“純玫瑰金”,這無疑是一種莫大的誇張手法。

除了純(也就是24K)黃金外,其他都不是純的金屬,而是某種合金,定義是“一種包含兩種或以上金屬或一種金屬和非金屬精密結合的物質”。

人們常說的“金錶”真的等同金條嗎?

事實上,哪怕是我們在手錶上或珠寶看到的黃金也不是純金的,因為純金特別軟而且容易變形,比較難保持固定的形狀。

寶璣Tradition和朗格Richard Lange 這些表上用的黃金是由添加了其他成分的黃金製作而成。(所添加金屬成分的量取決於開數:用於多數錶殼的18k金含金量是75%。)

人們常說的“金錶”真的等同金條嗎?

人們常說的“金錶”真的等同金條嗎?

我們稱作白金的是一種純金和其他金屬混合而成的,一般是鎳、銀和鈀,偶爾是少量銅和/或鋅,這樣才能實現潔淨閃亮的外觀。通常,白金錶殼還用要鍍銠來儘量減少各種金屬混合產生的褐色效果,金合金不可能做到“真的”純白色。

人們常說的“金錶”真的等同金條嗎?

回到我們的中心問題,這些叫做玫瑰金、粉金或紅金的是黃金和不同分量的銅混合而成的。(“玫瑰金”這個詞的使用可還是起源於法語到英語的翻譯:法語裡“粉色”這個單詞指“玫瑰色”。)

人們常說的“金錶”真的等同金條嗎?

銅給金增加了紅色色彩,結果這種顏色現在在腕錶迷中這麼受歡迎。銅的比重越高,顏色更豐富,紅色更深。比如,玉寶在他們家的1911 BTR表上用的是4N玫瑰金(傳統配比75%的金,9%的銀和16%的銅)。

人們常說的“金錶”真的等同金條嗎?

許多腕錶品牌不確切說明具體的金合金配方,帶一點細微的粉色調的“玫瑰金”或“粉金”可能是4N,如果色調更接近黃色的話甚至是3N。錶殼的色調更豐富、紅色調更重——如崑崙表的Admiral’s Cup Challenge 44 Black and Gold ——極可能是5N玫瑰金,通常叫做紅金,傳統的75%的金,4.5%的銀和20.5%的銅組成的合金。

人們常說的“金錶”真的等同金條嗎?

只需瞥一眼瑞士腕錶秀上腕錶品牌的市場資料就可發現這些詞的使用並沒有規律可循。沛納海或許是腕錶品牌裡最陽剛的,他們的Radiomir Base錶殼稱作“粉金”,這個叫法伯爵、寶格麗和卡地亞使用得最多。

人們常說的“金錶”真的等同金條嗎?

人們常說的“金錶”真的等同金條嗎?

“玫瑰金”可能是當下使用最普遍的,百達翡麗、寶璣、真力時、崑崙和其他幾十家品牌都用採用這個叫法。

人們常說的“金錶”真的等同金條嗎?

“紅金”則出現在宇舶、寶珀和Gérald Genta的宣傳資料裡。

人們常說的“金錶”真的等同金條嗎?

老鄧說表:

從這些內容我們能蒐羅到什麼?僅僅是一點點或許有用的普遍原則。基於N表示含銅量高低的情況下,“粉金”的表,一般是3N或4N;“玫瑰金”的,可能是4N或者5N;“紅金”極有可能是5N。

那麼,換句話說,玫瑰金如果被叫成其他名字還是一樣的閃亮發光嗎?只有你自己可以去評價,反正品牌們為了“我們不一樣”操碎了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