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改廁帶來環境鉅變寧夏靈武因地制宜開展生活汙水處理及改

  “垃圾靠風颳,汙水靠蒸發,廁所髒又臭,娃子城裡跑。”原是寧夏靈武當地的順口溜。隨著靈武市廣泛開展農村生活汙水處理及改廁,不僅農村面貌大有改觀,更使得1.18萬戶村民收穫了滿滿的幸福感。  

2016年,靈武市被確定為全國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示範縣(市),靈武市委、市政府決定在郭鹼灘村開展農村汙水處理及改廁試點。  廁所革命談何容易——改廁是不是要把自己家的管子撤了?家裡的雨水以後咋排?就在大家心裡犯嘀咕的時候,在村裡支教了一輩子的姚永錄、鐵廣花夫婦第一戶報名申請改造。“姚老師是文化人,知道農村生活汙水處理及改廁是幫咱們改善生活環境,是政府給百姓辦的大好事。”村支書白生忠見著猶豫不決的村民就宣講政策。年輕人也不時向老人們普及城裡乾淨方便的沖水馬桶知識。 

 就這樣,一戶、兩戶、三戶……郭鹼灘村33戶村民報名參加了農村生活汙水處理及改廁。撤掉每家直排到溝渠裡的分管,拆掉原來髒臭不堪的旱廁,換上分散式汙水無害化處理設備,配上衝水馬桶……生活汙水處理和改廁成了村裡的大事。最早一批報名改造的人得到了實惠:家裡沒有臭味了,蚊蟲少了,院子乾淨了,使用新裝上的沖水馬桶也非常方便。  郭鹼灘村33戶村民家的改變,傳到了十里八村。一石激起千層浪,先後有4000戶農民家裡在2016年入冬前都接受了分散式汙水處理及改廁。 

 如何從郭鹼灘村的“分散式”汙水處理及改廁試點,探索出因地制宜的推廣模式?如何克服地形複雜、偏遠分散因素的制約,讓更多村民享受到福利?一直困擾著處在農村汙水處理改廁試點工作一線的靈武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馬蘭花。

  在北方寒冷地區開展農村生活汙水處理及改廁,必須把握生物菌活性、施工質量控制、排放標準等關鍵點,這樣才能在所有的村鎮推廣。靈武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為全國6戶技術領先的汙水處理設備公司搭起了擂臺。“通過設備試點使用,技術人員對6家設備試點家庭抽取水樣進行檢測。處理後的水質達到農村生活汙水排放標準,實惠耐用,這才是我們要的方案。”拿到技術選擇綜合分析報告後,馬蘭花欣喜不已。

  有了技術保障,靈武市因地制宜地推廣了分散式、集中式兩種建設模式,並按照分散式、集中式兩種建設模式創新了多元的籌資計劃。一戶村民的分散式汙水處理系統需要2800元的投入,如今村民只需投入300元就可以享受到和城裡人一樣的便利,另外2500元全由政府兜底扶持。2017年3月,農村汙水處理及改廁工作隨即在靈武市五鎮兩鄉全面推廣。  “之所以說農村汙水處理及改廁工作是一場革命,它確實是對農民精神文明和農村生態環境的一場改造。”靈武市委書記夏斌說。隨著農村人居環境水平的提高,為靈武市帶來了人氣和財氣。2017年以來,靈武市成功舉辦了汽車越野拉力賽、熱氣球節、全國青年籃球聯賽等賽事。去年前8個月,全市接待遊客達140萬人次,收入9200萬元,同比均增長20%以上。  據介紹,到2020年,靈武市將建成20個示範村,50個村將完成新一輪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率將達到70%以上、“衛生廁所”普及率將達到80%。全國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示範縣的破冰探索,在改善農村環境的同時,也承載著靈武人“鄉村振興”的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