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狗日的”到“全民公敵”:騰訊攜程在質疑中長大

從“狗日的”到“全民公敵”:騰訊攜程在質疑中長大

2018年的初夏,對於攜程而言,就猶如2011年的騰訊。

相同的時節,相同的行業地位,甚至相同的罵名。

企鵝帝國被《計算機世界》冠以“狗日的騰訊”,而海豚被《中國企業家》指稱為“全民公敵”。

“質疑”是一劑成長猛藥

八年一輪迴。

有人說,早先的騰訊缺乏成熟人格,思維像小公司。只顧自己,而沒有讓整個行業創新前行。

每當創新公司出現,騰訊必定模仿並且絞殺,以至於整個行業和觀察者們,都忍不住罵出了一句“狗日的”。

等到3Q大戰爆發時,馬化騰突然發現自己的企鵝帝國如此脆弱。他廣發英雄帖,一遍一遍向外腦請教,不斷進行反思。

當年的“狗日的騰訊”的作者和眾多外腦,正是座上賓之一。

“現在,我不得不成長。”馬化騰在面對一家上海媒體專訪時曾經坦言,自己根本不擅於,也不喜歡面對外界進行溝通。

但是,“整個團隊需要如此,我就要開始學習。”那一次,他手持天文望遠鏡,拍攝封面的時候,居然因為緊張拿反了。

在中國互聯網業,馬化騰以不擅社交著稱。他不像張朝陽那麼熱心時尚,也不像馬雲那麼熱衷宣講自己的野心。不過,2011年夏天,一切似乎都在改變:馬化騰頻頻出現在各大媒體,而騰訊在其合作伙伴大會上宣佈,徹底開放8大平臺。

馬化騰的朋友、著名互聯網評論家洪波也明顯感覺到馬化騰變了——“他更想也更善於向外界表達了。他正在轉型,從一個超級產品經理,到一個系統架構設計師。”

2011年夏天,一切似乎都在改變:馬化騰和他的夥伴們頻頻出現在各大媒體;而騰訊則在其合作伙伴大會上,一口氣宣佈了徹底開放騰訊朋友、QQ空間、騰訊微博、財付通、電子商務、騰訊搜搜、彩貝以及QQ等八大平臺。

在外界充滿狐疑的目光中,馬化騰開放的決心不可謂不大。他雄心勃勃地表示,騰訊過去是半開放狀態,去年200億元收入中有40億元分給了合作伙伴;希望未來有10萬應用,給開發者帶來200億元收入,再造一個騰訊。

“它,居然開始有點像facebookle ”,一位行業觀察者指出,雖然整個輿論都對此將信將疑。

事實證明,當時的騰訊,抓住外部巨大質疑的契機,1萬多人的公司發生內部變革,蛻皮破繭。

雖然,這是極為艱難也是極為兇險的事情。而一旦主動變革成功,騰訊為自己贏得下一個黃金十年。

這揭示一種規律:一味的鮮花掌聲,只能“捧殺”,質疑反而促進成長。

反觀攜程的遭遇,路徑和騰訊不無相似:“質疑→開放→成長”。

攜程:左右夢想右手責任

2018年的攜程,不斷遭受各種質疑。

這也令觀察者們領悟到——海豚帝國已經強大到了一定程度。以至於,各方都在盡情期待,它能早一些匹配每一個人心中“領頭羊”的模樣。

做成攜程這樣大的盤子,是很多人的夢想。很多人也因攜程而實現夢想。包括無數旅行者、供應商、攜程員工。

領軍國內旅遊業後,攜程造就了開放的生態系統。一如當年的騰訊,上升到行業正向發展的維度,帶動大家獲利,扶持諸多企業成功。

盤子大,意味著質疑聲多。

在中國旅遊在線化,遠遠低於國外的情況下。攜程和其他OTA們,原本應該責無旁貸,加速促進整個在線旅遊的普及。

但是,對手、消費者和跟隨者,都已不能等待。

於是,2018年的攜程,幾乎是跳躍式地,就一步定位新標準——“樹立全球服務標杆”。

攜程的精細化服務,由來已久。很多客服,不僅精通各國外語,甚至不乏諸多專業的研究生。

客服每年都要嚴格考試,一路拼搏上來。以前的coo孫茂華就是黑帶。

是以,每當出現質疑之聲,攜程的第一反應,都是“提高服務標準”。

針對江蘇消保委約談8大航司和7大互聯網機票平臺問題,攜程表示:“積極響應民航局號召,對平臺上產品、供應商產品更嚴格監管。在退改簽上,攜程盡全力保障每一位用戶的權益,盡全力協調。”

此前,攜程就已承諾:機票退改簽政策與提供方一致,絕不從退改簽中收取額外費,並在網站和APP端有特定位置的公示。

回溯2017年機票搭售風波,攜程梁建章承認,“那是個錯誤,以用戶為中心的準則出現了偏差。現在要把它糾正過來。”收入減少以及業績受影響,都不是問題。關鍵是能有利於用戶,以及攜程長期發展。

可以說,質疑聲年年有,攜程的服務理念並非為應對質疑專門定製。質疑是一個契機,攜程吸取批評,將服務理念梳理、完善,更好地展示給世人。

在維持兩位數增長的旅遊業,年近19歲的攜程不斷調整自身,始終將“服務品質至上”視作第一競爭力,快速挺近全球化。

2018年,攜程在海外建立第一個呼叫中心。日前,攜程佈局超音速飛機,舊金山到中國飛行時間有望縮短為6小時。攜程集團投入產品研發的人數,超越世界最強的OTA。包括酒店服務在內的攜程“全程X計劃”,也在不斷升級,帶動行業標準達到新高。

面對深圳消費者的質疑,攜程CEO孫潔簡單直接,親自登門道歉。

相比當年騰訊開放8大平臺,攜程的造血式創新,何嘗不是企業的正向解讀。

“你罵我,我改正,謝謝你成就一個更好的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