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依為命,24歲農村小夥照顧四位殘障親人,一家5口人住在土房裡


一個五口之家,母親、哥哥、二叔、三叔4人全是智力二級殘疾。在河南省博愛縣磨頭鎮東馬村,今年24歲的張強是家裡的頂樑柱。為撐起一個家,他17歲輟學,四處打工掙錢,還因此落下殘疾。他悉心照料每一個親人,還通過自己的努力蓋起了新房。並不高大的他,為家庭默默付出,用責任和擔當詮釋了孝悌之心。去年,他被評為“河南好人”。這是今年1月18日,在他的家裡,拍攝的一組故事圖片。

“父親還在的時候,我們的日子雖然緊巴點,但過得還可以。我上小學三年級時,父親因病去世了,家裡的頂樑柱一下子沒了。”他說。當時,年僅10歲的他明顯感覺到,生活的重擔讓爺爺的身體每況愈下。為了撐起六口之家,爺爺只得強打精神。爺爺的背越來越彎,身體越來越不好。他看到眼裡,很是心疼。有一天,放學回家看到已經70歲的爺爺一邊費力地劈著木柴,一邊大口喘著氣。他對爺爺說:“爺爺,我不想上學了,我想給您幫忙。”

向來慈愛的爺爺第一次對孫子板起臉,他停下手裡的活,拉住張強的手說:“你這麼小,要好好唸書,多學點知識,咱家的日子會慢慢好起來的。”為了讓他繼續上學,爺爺把本村的一名親戚叫來幫助幹活。每天放學後,他從不在村裡玩耍,不是幫爺爺做家務,就是去地裡幫忙拔雜草,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當爺爺的小幫手。


7年前,他考入縣裡的職專。在學校的半年時間裡,爺爺經常生病。他擔憂爺爺的身體,又對其他親人放心不下,加上學費、生活費對他來說不是一筆小數目,他覺得不能再去上學了。因此,當時17歲的他不顧爺爺的反對輟學了。“當時爺爺行走不便,大部分時間只能坐在椅子上。我就讓爺爺歇著,讓他告訴我家務活、農活都咋幹,我來幹。”他說。從洗衣服、做飯,到曬被子、收拾屋子、幹農活,他全包了。

張強給三叔吃剛煮好的山藥。他說,那時候一家6口人的生活,單靠家裡8畝地的收入很難支撐。在親戚的介紹下,他去附近的建築工地幹小工,一天的工錢有四五十元。“搬磚、推水泥車,我都幹,我不嫌累。”他笑著說。每一筆工錢,他都小心地收好。“頭一回去幹活,拋了一天的磚塊,胳膊痠疼得都抬不起來了。下午發工錢時,胳膊好像一下子就不酸了。我覺得,自己不再是家裡吃閒飯的,也可以掙錢了。”

他在觀察雞舍裡的雞蛋收完沒有。為了讓家人吃上雞蛋,4年親前開始自己養雞,現在每天能收穫4、5個雞蛋。這之前,吃肉、雞蛋對這個家庭來說都是奢望,過年時一家人吃頓肉餡餃子那就是大餐了。農忙時幹農活,農閒時打小工,雖然累,但張強無比滿足。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一次打工時,他的腳踝受傷,落下了殘疾。“好幾年前的事兒了,我也記不清當時是在幹什麼活,突然掉到深坑裡,右腳踝受傷,幾個月都沒法動彈,就成這樣了。”


後來,張強又到附近的方便麵廠和奶場打工,下班後還要照顧親人。這是閒暇時間,他陪母親在院子裡活動。4年前的春節過後,爺爺因患腦梗死住進醫院,讓這個本就不幸的家庭雪上加霜。他白天守護在病床前,給爺爺喂藥、餵飯,清理大小便,清洗尿墊。晚上,看到姑姑來照顧爺爺,他就回家為親人做飯、洗衣服。一個月的時間裡,他在醫院和家之間來回奔波,從未睡過一個好覺。

爺爺臨終前,拉著他的手,含淚囑託:“爺放心不下這個家,你要好好照顧他們。”他含著眼淚說:“爺,您放心吧,我一定會照顧好他們……”爺爺離開了,家裡只剩下張強和4個智障親人。此時,家裡沒有人為他出謀劃策,沒有人可以讓他依靠。在承受著別人無法想象的壓力時,年僅20歲的他選擇了堅強面對,照顧親人,掙錢養家。冬天,他每天夜裡都要起來兩次,看看母親、叔叔、哥哥的被子是否蓋好。

因為要照顧4位親人,他只能就近打短工。幾年下來,他省吃儉用,攢了一些錢。前幾年,他拿出所有積蓄,加上政府提供的農村危房改造項目補貼金,蓋起了新房。“過一段時間,我們一家人就從老房搬到新房裡住,我相信日子會越過越好。”他說這句話時,眼裡閃爍著希望的光芒。更多圖集和深度人物故事,請點擊關注頭條號圖說江淮,帶給你有溫度的視覺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