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已經門外候場!把握入摩前最後的機會

入摩前夕起風波

受貿易戰風波利空影響,A股再度殺跌,個股哀鴻遍野,一片慘淡。市場將這種下跌稱為“川普底”

MSCI最後的期限,資金必將加速佈局不顧相關成分股。回頭想想,在A股即將要納入MSCI的這個緊要關頭,卻上演這麼一出,不免讓人懷疑有給外資抄底的嫌疑,為外資博取更廉價的籌碼。

針對貿易戰風波對市場的影響,中金公司認為A股、港股經歷一月底至今的回調,估值已經又重新回落至歷史區間相對低位,表明市場對這些情況已經有所反應。只要中國採取合理的綜合性政策應對這些挑戰,市場中期前景不宜過度悲觀。

蔡森老師在今日早間節目《財神早知道》節目中對此也有做出過評論,蔡老師在節目中分析到,5月31日作為入摩前最後一個交易日,通常最後的期限尾盤會爆出一根量出來。

資金已經門外候場!把握入摩前最後的機會

MSCI會不會抄底?

明晟公司CEO費爾南德茲:希望未來A股納入MSCI“步伐邁得更大”

這都還沒進來呢,就想著把步伐邁得更大,難不成在外資眼裡,我大A股就是一塊“肥肉”嗎?

為什麼說MSCI會是個機會?

從資金的角度上看:理論上,即將流入MSCI的資金規模:5.43萬億人民幣;

從估值的角度上看:MSCI成分股的估值明顯低估;

從板塊的角度上看:A股相對國際估值存在優勢的板塊主要為金融、地產、能源板塊。而這些板塊正是MSCI成分股覆蓋的重點。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大量中國優質上市公司和國外成熟資本市場比起來,明顯低估!

6月1日A股234只股票將被正式納入MSCI指數,場外資金會如何配置?值得期待。

北上資金積極佈局MSCI

今天是A股入摩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北上資金也在加速佈局MSCI成分股

具體到個股層面,5月以來,外資增持最為突出、持股比例變動排名前三的滬股通標的分別為王府井、飛科電器和水井坊,外資持股比例變動均超過2%。持股比例變動較大的還有國藥股份、中國軟件、山鷹紙業、海螺水泥等。深股通方面,大族激光成為外資增持比例變化最為明顯的標的,變動量超過2%。此外,老闆電器、承德露露、五糧液、樂普醫療等個股增持比例也在1%以上。

總體來看,在增持比例排名前100的滬股通、深股通標的中,大金融及以醫藥生物為代表的大消費依然是外資主要配置方向。

在MSCI標的股中,海螺水泥以及大族激光分別成為借道滬股通和深股通渠道的北上資金重倉對象。據統計,海螺水泥自5月14日以來累計獲得北上資金增持3229.5萬股,若以月成交均價計算,資金淨流入11.25億元;大族激光則獲得外資增倉1050萬股,以月成交均價計算的淨流入金額近5.5億元。

從另一個維度看,在外資增持比例排名前100的滬股通標的中,MSCI成分股佔比接近40%。除海螺水泥外,陝西煤業、青島海爾、春秋航空、三一重工、杭州銀行、中國平安等多隻消費、金融以及藍籌個股均受到外資青睞。深股通標的股中,濰柴動力、五糧液、雙匯發展、華東醫藥、分眾傳媒等個股均獲得明顯加倉。外資增持比例排名前100的深股通標的股中大約有23只為MSCI成分股。

最後附MSCI調整名單

明晟公司(MSCI)5月30日臨時公佈成分股最新調整,一共涉及7只個股被剔除,1只個股獲重新納入。

剔除股主要分為如下兩類:

1、因停牌被剔除:

截至5月30日,東方園林、海南橡膠、中國中鐵、太鋼不鏽和中興通訊尚在停牌。

2、因互聯互通交易受限被剔除:

根據港交所調整,海南橡膠、上海建工和西南證券被移出滬港通標的,自6月11日起將被限制交易,僅可單向賣出。

3.皖新傳媒將獲恢復納入MSCI中國A股中等盤指數(MSCI China A Mid Cap Index)。不過,該股也屬於將被限制交易的滬港通標的,也並不在此前5月中旬更新的MSCI全球通指數(MSCI China A Inclusion)名單範圍內。

據MSC公佈的A股納入成分股的名單顯示,銀行、非銀金融、醫藥生物等行業的公司納入數量較多。市值佔比方面,最高的屬於銀行業。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市值最大的三家獲納入公司分別是A股的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石油

資金已經門外候場!把握入摩前最後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