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三體式為何站不了幾分鐘?

遇見你135182721

關於三體式的正確站法,我聽一位形意拳老前輩講過一些,當時感覺有醍醐灌頂之感。

我們先認真分析一下孫祿堂老前輩的三體式照片。

既然孫先生能將此照作為標準照,一定有他的道理。

那位前輩就是指著這張圖來講三體式的。

第一,有些人講三體式“胯正身斜”,完全沒有道理。孫先生身斜了嗎?沒有。胯是正的,身子是斜的,大家可以體會,那是非常彆扭的,自然也就很難站得住。

第二,三體式要“開”,大家看孫先生的拳照,處處都開,身體是打開的,是順當的,是放鬆的。身體不較勁,較勁的是意識。身體較勁了,就錯了。

第三,不要誤解“頂扣圓敏抱垂曲挺”,這八個字,全部是“表意”的,而不是“表形的”。是一個感覺,而不是一個行動。大家可以嘗試,如果你用形體來同時達到八個字的要求,是非常困難的,專業的體操、雜技運動員,也很難在這種狀態下堅持幾分鐘,更何況,如果武術是這麼練的,那雜技演員豈不都是武功高手高高手?

三體式正確站法:兩腳對齊後,先出左步,右腳偏開30度左右。然後,左腳向正前方邁出一腳半,左手左腳方向一致,左肘對左膝。重心完全移到右腿,臀部坐在腳後跟上。身子和胯,都是斜的,45度左右。

特別注意的是,大家看孫先生,後腿是微彎,且委中大筋“竭力上挺”。

李洛能老前輩說過,形意拳“無屈膝折腰之苦”。這句話當牢牢記住。

以上,均是老前輩的講解,非是我的體悟。我沒有認真地站過三體式,但是按照前輩的指點,站起三體式來,感覺很順很舒服,輕鬆站過半小時。

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不二太極

三體式分為五五,四六,三七基本的三中形式。

初學者五五為宜,為什麼呢?初學八字(頂扣圓敏抱垂曲挺)沒有上身呢!(各位大家大佬如果不知道八字就不要評論我的回答,拜託!謝謝!)五五樁對於在身體上尋找八字的感覺非常迅速,初學的人身體骨骼肌肉的運動是單一性的,由於他的生活規律所決定的。現代人的勞動運動的機會就是看手機,手機奴。當身體出現不適的時候來訓練,你是不是亞健康不用我說了吧?這個體質的人直接站三七可能嗎?很多形意拳的傳承都是初學就是三七,因為這些人都是素質嗷嗷牛有功底的人,首先說我自己不是這類人。我十幾歲練習少林,太極,截拳道(李小龍是我的唯一偶像)三十八歲學習形意拳,但是按著我師父要求的三七戰法我連一分鐘都沒站到!這也是回答悟空的問題了,為什麼?

形意拳標準的三七戰法是什麼要求呢?我不知道別人家的要求是什麼?我師父要求的三七是後腳跟,臀部,後背,後腦殼在一條垂線上,如果有個板子(垂直⊥),我說的這幾個點都會靠在上面。大家試試吧!

三體式外靜內動,好似帕金森,渾身顫抖,嘚瑟一團,汗流浹背,,,,,等等

百鍊不如一站!慢慢就會氣定神閒!


李耀奎

形意拳築基三體式又叫“三才式”,即天地人三才;也是樁功和形意拳所有變化的開始,所謂“萬變不離三體式”就是這個道理。站三體式一般是按照“三頂、三扣、三圓、三毒、三抱、三垂、三曲、三挺”等要領。

兩手相抱,頭往上頂,開步先進左腿。兩手徐徐分開,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後拉,兩手如同撕棉之意。左手直出,高不過口,伸到極處為度。大指要與心口平,胳膊似直非直,似曲非曲,惟手腕至肘,總要四平為度。右手拉到小腹肚臍下,大指根裡陷坑,緊靠小腹。左足與左手要齊起齊落,後足仍不動。左、右手五指俱張開,不可併攏,左手大指要橫平,食指往前伸,左、右手大二指虎口皆半圓形。兩眼看左手食指梢。兩肩根鬆開均齊抽勁,兩胯里根亦均齊抽勁,是肩與胯合也。兩肘往下垂勁,不可顯露,後肘裡曲,不可有死彎,要圓滿如半月形。兩膝往裡扣勁,不可顯露,是肘與膝合也。兩足後跟均向外扭勁,不可顯露,並與兩手之互拉相應,是手與足合。此之謂外三合。肩要摧肘,肘要摧手,腰要摧胯,胯要摧膝,膝要摧足。身子仍直立,不可左右歪斜。

——————————————————————————

三體式站不了多久就腿力不足。沒啥好說的。接著站。

可以輔助跳繩,跑步,蹲起,蛙跳等運動來增強腿力。

祝題主身安體泰福壽安康。


紫雲觀濤

形意拳三體式站不了幾分鐘,耐力不夠。

形意拳築基三體式又叫"三才式\

福州禪武

我主要回答教育方面的問題,但傳統武術一直以來,是我最大的愛好,自從上大學後,到現在,將近七年的時間裡,未嘗一日忘拳。所以看到這方面的問題,常常情難自抑,不吐不快。



關於形意拳的三體式,我根據師長所講以及自身鍛鍊的實際體會,主要想談下面一些內容。

首先是三體式得站多久,這一點我的老師是有明確要求的,那就是40分鐘。一開始就得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架子高一點也無妨,但時間不能太少,再少不能少於20分鐘,不然確實很難起到效果。我的老師是鄭懷賢的弟子,跟著鄭懷賢學了幾十年,而鄭懷賢是直接受過孫祿堂指導的,所以他的東西是信得過的。



有了這個時間,再談技術細節。站樁一開始最難的是後腿撐不住,時間稍微一長,如刀割,如火燒,反正就是很難受,甚至會不停的顫抖,但不管怎樣,這個過程必須得有,堅持個把月也就好了。腿這一關過去了,時間再長一點,肩會難受,肩不是疼,而是酸,總想活動活動,沒關係,實在受不了可以微微活動一下,儘量樁架不要變形。時間再長一些,主要就是心理關,總想動動,最好堅持一下,再過一會兒就安靜下來了,如此差不多就完成了一次站樁訓練。

要經歷這些過程,時間上必須得有保證,所以三四十分鐘是必要的。有一些人提倡1-9樁,甚至宣稱三體式正確的情形下站不過3分鐘,這是在瞎扯,站樁不是這麼玩的。

關於站樁過程中的呼吸和意念問題,至少我受的指導,包括其他拳術的一些老師,都不提倡站樁時候的刻意去調呼吸與意念。關鍵是身形中正,姿勢正確,呼吸以自然為主,形正則氣順,久站則力順。

細節方面,尤其要注意是否“坐”住了,也就是命門後突,站樁雖然說是“站”,但實際採用的是“坐”的姿勢,搞不清楚什麼是命門後突,你就想想坐高板凳的感覺,想象屁股下面有根凳子,你是坐著的。坐住了,後腿才能吃得上勁。



站樁最好身形中正,但總有人一開始會後仰。後仰的原因是胯沒有抽住,胯往後抽住,身體自然就正了,甚至有的人抽得比較厲害,上身會微微前傾,這都無傷大雅。

站樁應該與單操結合起來,不能光站樁不打拳,也不能光打拳不站樁。拳術中的放鬆,光靠想是不行的,不是說放鬆就能放鬆得下的,這個得鍛鍊才行。從某種意義來說,也只有通過站樁的訓練,才能真正實現拳術上要求的放鬆。這可能是站樁最大的功效。


上庠

是因為站的不對,要領沒有完全做到,靠肌肉支撐單腿彎曲當然是站不了幾分鐘的,比如大力士能拿幾百斤,但讓他拿幾十斤耗個半個小時是幾乎做不到的,肌肉早就發抖了。而比如挑擔,農村裡看起來瘦瘦的老人們都能挑個二百斤走一天路,早年西南山區的村民身背三百斤豬翻山越嶺去賣豬肉,靠的都不是肌肉,而是骨骼的支撐,還有很多農活也是一干半天,傳統武術也是此理。尚雲祥形意拳的三體式樁有基本練法和進階練法,在基本練法中,是動起來的樁,就是原地鷹捉,拳譜曰起手鷹捉,是原傳的核心基礎,不是純耗時間,錯的姿勢耗也白耗,在動態中練出形,更重要的是練出意,才能使三體式整如鐵鑄,靈如猛虎,而不是四平八穩的死樁。真正做好了,骨骼清晰了,精微找到了,再逐漸加量


尚雲祥形意拳

建議沒有站過三體式的,不要按照書本上的教法練。練錯了,出不了效果不說,以後會很難更正!

我在幾年前自己站過,當時朋友已經把動作要領告訴我了。過了一段時間,我們見面,他讓我站樁看看,結果不言而遇。站法基本全錯。什麼前後腳一條直線,沉肘,食指微挑,虎口半圓,後手扣按丹田。。等等,完全靠一點點的指點才改正過來。傳統武術,並不是大眾認為的花架子。想學到真本事,必須師傅帶徒,一點一滴的指導練習,一點的差錯,練很久都不會出功力!

相對於開館收費的,動不動收幾十上百徒弟的人,我很難相信他能練出來真功夫!


心意論

三體式如果按完全規矩站好,抻筋拔骨的比練拳的還要好,能在短時間能達到良好的效果。站幾分鐘的三體式就能相當於爬山一個小時的運動強度。\t只是強調\t三體式\t要多站,但不要死站硬撐,感到腿發熱了就可以換條腿站。曾經初次練拳,師傅說過,每次練拳都必須站夠一定時長,站三體式第一步,在於將上下的對拔勁練出來(誇張一點說法先出三才,接通天地人)。頂天,不是頭頂網上伸拔;接地,也不是向下踩踏紮根。其核心在於後腰(命門附近)的對拔。初始勁只能通到後背,就上不去了,甚至勁完全沒有上升的感覺。出現這樣的問題,首要檢查身形是否中正。


慶31012364

三體式是形意拳最基本的樁功,三體式也是其他的拳法的主要功法,對腰力和跨力相對要求較高,腰為軸,腿為輪,足為基,腰跨合一,立軸為心,做到以上幾點就可以!關鍵是自身不會協調用力,力往下沉,腰腿肌肉緊繃不宜站立


西北侃爺

站樁過程也是不斷調整架子的過程,身體部位出現酸脹,顫抖時可做微動調整,隨著站樁時間的增長和肌肉的放鬆,會發現又有新的肌肉產生力量轉變為主動受力。頭領起來後,慢慢肩膀就掛肩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