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聆聽,碼頭拆遷的故事

【湖北水運新時代】一起聆聽,碼頭拆遷的故事

兩年半的時間,湖北取締了1103個碼頭,騰退岸線143公里。為長江非法碼頭岸線治理提供了湖北樣本。

一座碼頭,投資少則百萬元,多則過億元,拆除千餘座碼頭,觸及利益面之廣、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與各種威脅作鬥爭 始終堅持原則不變

宜都市港航局副局長林丹說:“以前,50多公里的岸線上集中了100家碼頭,每天塵土飛揚,汙水橫流,與現在相比有天壤之別。”2016年以來,宜都市共取締了74家碼頭。

進入枝城鎮境內,遠遠看見一塊醒目的招牌:興榮石材碼頭。走近一看,碼頭已被拆除,200多米長的岸線已種滿了楊樹,生機盎然。

林丹介紹,該碼頭有18年曆史,由私人老闆劉某投資修建,投入超過1000萬元。由於碼頭無法辦理岸線許可證,港航部門責令其先停業再拆除。“但投資商陽奉陰違,白天關門,晚上偷偷作業。”執法人員發現後耐心教育,劉某不但不聽,還延長作業時間。無奈,宜都市港航局向其開出了10萬元罰單。沒想到,他在交完罰款的當晚,繼續通宵作業。

在多次勸說無果後,宜都市政府果斷採取措施:斷水、斷電、斷路、斷航,使碼頭無法作業。

劉某不理解,“各級政府坦誠相對,反覆宣講國家政策,做思想工作。”經過3個月的努力,劉某終於與政府達成協議。2017年底,該碼頭被成功拆除,前後耗時1年半。

宜都市港航局局長羅建國說,像這樣的事例很多。有些老闆隨意謾罵執法人員,動員員工親屬鬧事,有的甚至公開威脅。

去年7月的一天深夜,一個碼頭老闆給他打電話:“你小心點,我們掌握了你老婆、孩子的信息……”第二天,當羅建國出現在碼頭時,老闆大吃一驚:“沒想到你還敢來,膽子不小。”“只要你同意拆,我現在就走。”做了一天的思想工作後,對方意識到,保護長江,國家動真格,拆遷勢在必行。10天后,該碼頭被順利拆除。

被“軟禁”一天不報警 鐵面背後有柔情

荊州是長江流經我省最長的城市,三輪雷霆行動,共關停各類碼頭364處,其中拆除336處,位居全省首位。

荊州市港航局港口科負責人餘海源介紹,2009年至2014年,民營企業家雷某投資1億元將碼頭改擴建,但因存在重大安全隱患,2016年9月被責令停業。2017年6月,荊州市下發通知,碼頭因不符合規劃,拆遷後搬至危化品港區。

通知下發後第二天,6名港航人員上門做思想工作,沒想到,被40多名工人“關”了起來。

餘海源說,從上午9點開始,6人被“關”在一間小屋內,沒飯吃、沒水喝,就像被“軟禁”。一名年輕的工作人員害怕了,想打電話報警,被他制止。“碼頭3個月沒發工資,工人們有情緒很正常,報警只會擴大事態加重矛盾。”隨後,餘海源和同事們耐心地向廠區負責人講解政策,解答工人們的疑惑。終於,到下午5點,6人安全地走出了小屋。

既講原則,又講感情,荊州的柔情執法,嘉魚縣港航局局長魯萬清感同身受。

聯樂集團在嘉魚投資近億元建設了一座碼頭,今年4月被國家發改委責令拆除。公司創始人周明炎已78歲高齡,身患重病,擔心老人家“消化”不了,嘉魚縣委書記、縣長多次帶隊到周明炎家中做工作。碼頭拆除前一天晚上,縣長鬍春雷又與周明炎聊了3小時,講到動情處,兩人都流下了眼淚。

最後,周明炎激動地說:“錢沒有了,還可以再賺,長江如果沒有保護好,我們愧對子孫後代。”

拆39個碼頭政府不花一分錢

石首蹚出市場化模式

碼頭拆遷難,難在補償。“石首是個例外,沒有對任何一家碼頭補償。”5月29日,走在長江大堤邊,石首港航管理處主任王彪如是說。“不補償,老闆同意拆?”“不但同意,大部分還很積極。”

石首市的絕招是什麼?王彪一語道破:市場化。

石首市1399.9公里的長江岸線絕大部分位於白鰭豚國家自然保護區。根據要求,保護區內的39個碼頭必須取締。同時,省政府批覆在保護區外新建3個砂石集並中心。

王彪坦言,若39個碼頭全部補償,政府財政無力承擔。市政府經過多次研討協商提出,鼓勵碼頭老闆們組建合資公司,參建新的砂石集並中心。誰不同意拆遷,誰將失去入股資格。

目前,石首市已組建了3家公司,分別建設運營3個砂石集並中心,之前被拆遷的39個碼頭老闆全部入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