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的第一步是智慧,最後成佛的也是智慧,佛法是智慧的成就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文殊汝當知: 一切諸如來,

從於本因地, 皆以智慧覺。

了達於無明, 知彼如空華,

即能免流轉; 又如夢中人,

醒時不可得。 覺者如虛空,

平等不動轉, 覺遍十方界,

即得成佛道。 眾幻滅無處,

成道亦無得, 本性圓滿故。

菩薩於此中, 能發菩提心;

末世諸眾生, 修此免邪見。”

學佛的第一步是智慧,最後成佛的也是智慧,佛法是智慧的成就

【文殊汝當知】文殊菩薩你要知道,

【一切諸如來】所有一切過去、現在、未來諸佛,

【從於本因地】修行的基礎,開始的第一步,

【皆以智慧覺】都是從自己的內心,求得般若智慧覺悟。

【了達於無明】覺悟通達無明自性本來空,

學佛的第一步是智慧,最後成佛的也是智慧,佛法是智慧的成就

【知彼如空花】無明妄想業力有如空花,自生自滅,你不用去空它,

【即能免流轉】瞭解無明本空,就可以免除在生死中流轉。

【又如夢中人】又像做夢的時候,喜、怒、哀、樂樣樣俱全,

【醒時不可得】醒的時候,什麼都沒有了。無明也是如此,如同我們要發脾氣,忽然一想,不值得,氣死了才划不來,笑一笑,不氣了。這時候,氣憤哪裡去了?無所來去,等於醒時不可得。因此,永嘉大師在他的“證道歌”裡告訴我們:“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學佛的第一步是智慧,最後成佛的也是智慧,佛法是智慧的成就

【覺者如虛空】悟了道如何呢?溈山禪師說:“悟了同未悟。”得了道的人與沒有得道的人一樣。什麼是佛?禪宗祖師說是:無事的凡夫。

【平等不動轉】平等就是不二法門,空與有,善與惡,是與非,一切平等,自性本空,所以平等不動轉。假如需要你去空他,就不平等,就動轉了。

【覺遍十方界】覺悟了以後,瞭解自性遍滿十方,無所不在。

【即得成佛道】這樣就可以成佛了。

【眾幻滅無處】妄想空了到哪裡去了?難道找個倉庫裝起來不成?妄想自性本空,滅了無處所。

【成道亦無得】《心經》上說:“無智亦無得”。假如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是半吊子,絕對無道。真有道的人,不會告訴你有道,很平凡,你看不出來。你看真有錢的人,裝起一副窮相,決不會告訴你有錢,對不對?

學佛的第一步是智慧,最後成佛的也是智慧,佛法是智慧的成就

【本性圓滿故】為什麼?本性圓滿。若認為自己有所得,傲慢自大,那就不圓滿了。自性不增不減,得個什麼?

【菩薩於此中】大乘菩薩們瞭解了這個道理,

【能發菩提心】能夠發起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清淨心,一體之兩面。

【末世諸眾生】未來末世的一切眾生,

【修此免邪見】依照如此修行,就不會走錯了路。

以上是大智慧的文殊菩薩提問題,佛加以解答。學佛的第一步是智慧,最後成佛的也是智慧。佛法是智慧的成就,不是盲目的迷信。

學佛的第一步是智慧,最後成佛的也是智慧,佛法是智慧的成就

文殊菩薩代替我們問無明妄想如何了斷?佛答覆說無明煩惱自性本空,不用你去空他,如空中之虛花,自來自去,自生自滅。能起煩惱妄想的,他本來沒有動搖過,用不著去除它。懂了這個,當下一念清淨,有何放下不放下?!若說放下,放下是他,若說提起,提起也是他,自性本空如夢幻。

懂了這個道理就成了嗎?千萬不可狂妄。縱然見了空性,得了清淨,正好修行。禪宗五祖告訴六祖:“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所謂“見性起修”。這個道理從《圓覺經》裡,看得很明白。文殊菩薩代表智慧,這個第一步;見道以後修道,修普賢菩薩行。普賢菩薩代表行願,萬德莊嚴,萬行莊嚴。

​——南懷瑾老師《圓覺經略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