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賞石界,漸漸湧現出一些“規模小、宣傳少、展品稀、觀眾少”的展覽,無論從展館調性、佈局,還是作品的藝術性都在詮釋“藝術賞石”的概念,讓人念念難忘。
這些展覽體現出一些資深玩家對“精品”展的反思:
第一,重新定義某一石種的精品。
明確剔除某些曾經賣價很高(譬如題材很吉利、獵奇),但藝術性不夠的展品。什麼是好?什麼不好?過去都由價格說了算,現在不能再裝糊塗了,得把東西拿出來講清楚。
第二,精品級的展品,就得配精品級的展示。
有石頭沒意境的,還是說明主人品味不過關。
第三,藏家的情感在悄然變化:過去有點本地保護主義,“精品展”的精品有時是個形容詞,用來讚美家鄉的寶貝。而現在,至少誇的只限於石種中的真正精品,關注中心實際上是從“特產”轉向了“賞石藝術”。
第四,精選觀眾:不求大家歡,只求知音賞!不怕得罪人,但非常渴望懂行人的鞭闢探討。
藏品精、展陳精、格調精、觀眾精,這四點是“新型精品展”的題中之意。
這些藝術展的辦展效果怎麼樣?
首先,口碑毋庸置言的好。估計持續辦兩年,更大的困難在於如何拉高門檻,擋住大批湧入人情石。
其次,世俗一點來看,很多展也實現了非常好的經濟效益,譬如北京心隨萬象展。大部分觀眾都是門外漢,但看了他們雅緻的佈局,就願意花錢買門票進來看展。而且一看就喜歡,就願意買回去裝點家居。可見美的東西,比什麼言語都更有魅惑力。
北京的 798 藝術區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藝術中心,也是北京的地標之一。在這裡辦石展,本身很有意義。
五一期間,由 798 藝術區內的“陋室”文化藝術空間主辦發起,志趣相投的十家賞石藏館聯合展出“心隨萬象”文人傳統賞石系列展,您逛了嗎?
閱讀更多 寶藏雜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