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景芝丨第一輯:齊魯腹地的景芝酒廠

將齊、魯聯繫起來的是孔子。他說:“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論語•雍也》)這是指齊、魯兩國思想文化的聯繫和區別而言的,還未把齊、魯聯為一個詞。到戰國後期,“齊魯”才真正組成一個詞,成為含有統一文化特點的地域概念。

光影景芝丨第一輯:齊魯腹地的景芝酒廠

最早把“齊魯”作為統一地域概念使用的是荀子,《荀子•性惡篇》雲:天非私齊魯之民而外秦人也,然而於父子之義,夫婦之別,不如齊魯之孝具敬父者,何也?以秦人之縱情性,安恣睢,慢於禮義故也,豈其性異矣哉!把“齊魯”與秦對言,顯然是指兩個地區。齊魯地區的人文與秦國地區的人文有何不同呢?齊魯尚禮義,有“禮義之邦”譽稱,秦則缺乏禮義文化,是其政教不同造成的,絕非因為人的本性不同。從此之後,“齊魯”一詞便經常出現,或作為國家概念,指齊、魯兩國;或作為地域概念是指今山東地區;或作為地域文化概念指齊魯文化範圍。

光影景芝丨第一輯:齊魯腹地的景芝酒廠

而作為齊、魯、莒三國交界地的景芝鎮。不僅僅是政治版圖的劃分點,齊魯大地的腹地,更是三者文化的核心交匯地,景芝鎮是齊魯三大古鎮之一,其名最早見諸於《元史•順帝本紀》,據載北宋宋仁宗景祐年間,景芝地域數次發現靈芝,地方官向朝廷上表獻瑞,故取皇帝年號首字和靈芝末字組成“景芝”這一地名,自元代以來,先後設通判、縣丞和巡檢司。自明代始,該地“商業繁盛,產白酒頗著”( 《安丘縣誌》),有“十里杏花雨,一路酒旗風”之說,歷史上就是商賈雲集,富甲一方的重鎮。明代大學者顧炎武所著《天下郡國利病書》稱之為“齊魯三大古鎮”

光影景芝丨第一輯:齊魯腹地的景芝酒廠

濰坊南高北低,南部低山丘陵區,總面積15646平方千米,佔濰坊市總面積的35.6%。分佈於西南和南部,海拔100~~200米以上,西南部為 泰山山脈的魯山和沂山北麓,海拔最高,是濰坊主要河流發源地。地勢最高點是 臨朐沂山主峰玉皇頂,海拔1023米。東南部為嶗山山脈的餘脈。中部洪積、沖積平原區,面積6597平方千米,佔全市總面積的41.6%。是由彌河、丹河、白浪河和濰河的長期沖積而形成的。主要分佈於中部和東部,地勢由南向北傾斜,海拔7~100米。北部濱海地區面積3516平方千米,佔全市總面積的22.8%。該地區北臨萊州灣,地勢低平,海拔在五米以下。沿海灘塗廣闊。

光影景芝丨第一輯:齊魯腹地的景芝酒廠

從魯中山脈到膠東丘陵,只有位於兩者之間的膠萊谷地成為當時齊、魯、莒三國必爭的富饒之地,作為濰河的沖積平原加入了膠萊大平原區形成的膠萊谷地南段。景芝鎮位於谷地的中心區,這裡土地肥沃,為歷代天然糧倉,尤其盛產小麥、玉米、大豆、穀子和紅高梁,適於釀酒。其濰水清澈透明,浯河系彙集多股山泉而下,其深處藻萍映綠,淺處水淨沙明,是不可多得的釀酒佳源。素有“三產靈芝真寶地,一條浯河是酒泉”之稱

光影景芝丨第一輯:齊魯腹地的景芝酒廠

但真正有名的釀酒用水,是大松樹底下的一口井,俗稱“松下古井”,井水清澈甘芳,用來釀酒,不僅味醇,而且產量也高,故有“景芝水裡有三分酒”的傳說。蘊藏著整個齊魯地區最神奇、最神秘的地理環境,也造就了以源點的、獨特的白酒釀造黃金區。

光影景芝丨第一輯:齊魯腹地的景芝酒廠

山東景芝酒業植根景芝這塊釀酒寶地之中,建於1948年1月,政府集72家釀酒作坊於一體,創立了中國最早的國營白酒企業之一。當年主要產品“景芝燒酒”年產量就達到300噸左右。

光影景芝丨第一輯:齊魯腹地的景芝酒廠

如今景芝酒業發展成以白酒釀造經營為主,酒文化旅遊等多元化發展格局。成為中國重點釀酒骨幹企業、中國最大的芝麻香型白酒生產企業、中國白酒工業百強企業、中國芝麻香型白酒領軍企業、國務院國家AAAA級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

榮獲山東省省長質量獎,全國質量獎,國家博士後工作站,中國技能大師工作室,國家工信部首批工業企業知識產權運用能力培育工程試點企業,中國酒業文化百強企業,山東省生物發酵智能化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光影景芝丨第一輯:齊魯腹地的景芝酒廠

景芝古釀越千年,醉世神功代代傳。一品景芝,中國芝麻香型白酒代表。系景芝酒業歷經60餘年,堅持自主創新的中國第一個芝麻香型酒,兼具醬、濃、清三種香型特徵。 2007年,由景芝酒業為主起草的芝麻香型國家標準,經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頒佈實施。認定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中國名特白酒國家標準樣品和中國白酒歷史標誌性產品,被商務部和中國酒業協會確定為中國白酒芝麻香型代表,改寫了魯酒無香型代表歷史,豐富了華夏酒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