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景芝丨第二輯:一樽景芝酒 半部齊魯史

光影景芝丨第二輯:一樽景芝酒 半部齊魯史

光影景芝丨第二輯:一樽景芝酒 半部齊魯史

中國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國,是酒的故鄉。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長河中,酒和酒類文化一直佔據著重要地位。酒是一種特殊的食品,是屬於物質的,但又同時融於人們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有其獨特的地位。在幾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幾乎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

光影景芝丨第二輯:一樽景芝酒 半部齊魯史

光影景芝丨第二輯:一樽景芝酒 半部齊魯史

中國古代的大舜,祖籍山東諸城,是東方夷人。他崇拜土地神,制定曆法,也是我國古代諸多典章文物制度的制定者。上世紀諸城、莒縣一帶大汶口文化圖象文字中古‘風’字族徽的發現,為大舜祖籍山東諸城或莒縣周邊一帶說法,提供了證據。1957年安丘景芝鎮窯場發掘即有所見。文獻記載與考古發現都告訴世人,我國古代的釀酒之祖,是距今5000多年以前居住在魯東南一帶的大舜一族。”大舜是他們一族中傑出的人物,作為酒祖的根基可謂深厚,尊大舜為酒祖實在是天經地義的事。

光影景芝丨第二輯:一樽景芝酒 半部齊魯史

光影景芝丨第二輯:一樽景芝酒 半部齊魯史

景芝歷史悠久、文化薈萃,早在5000年前即有人類文化在此定居,1957年在景芝鎮發掘出土現藏於國家博物館的“薄胎黑陶高柄酒杯”,佐證了景芝5000年的釀酒文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也是中國古代的大舜一族生活的年代。《孟子•離婁下》記載:“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近代中國歷史學家郭沫若、范文瀾均確認“諸馮”即今山東諸城、莒縣。考古發現和文獻記載,大舜帶領部落人們最早進行耕種、狩獵、製陶、釀酒活動的東夷濰水流域,距今已有4800多年,比傳說中的酒神杜康推前了數百年。

光影景芝丨第二輯:一樽景芝酒 半部齊魯史

1968年春,在景芝酒廠以東八公里的涼臺公社前涼臺村,發掘出土了漢墓畫像石,錄於《山東省漢畫像石選集》。其中圖549、550描繪的庖廚圖分別用釀酒過程中不同階段所用不同器物的處置方式、人物操作的不同形象,以表示瀝酒、發酵兩個不同的釀酒階段蒸煮原料所用甑的安裝及外形正是古代甑的形狀,又與現今景芝鄉間仍可見到的景芝陶甑一脈相承。

光影景芝丨第二輯:一樽景芝酒 半部齊魯史

宋初,景芝仍以釀造黃酒、米酒為主。同時新興的白酒(俗稱燒酒)釀造也開始發展起來,只是規模比較小,工具也較簡單,一口底鍋,一口浮鍋,一個木甑,一個接酒盤和發酵用的幾個大甕 “景芝古釀越千年,醉世神工代代傳”即源於此。至宋末,黃酒和新興的白酒釀造開始平分秋色,之後黃酒釀造衰微,逐漸為白酒釀造業所替代。北宋是景芝酒業興旺發達時期。大文學家蘇軾知密州,其間所作著名豪放詞《江城子·密州出獵》及《水調歌頭·中秋詞》都是在豪飲景芝酒“酒酣胸膽尚開張”的情勢下寫成的。

光影景芝丨第二輯:一樽景芝酒 半部齊魯史

乾隆年間,景芝釀酒業由於太盛遭朝廷“查禁”。乾隆八年(1743年)農曆十一月六日,新上任的山東巡撫喀爾吉善上奏皇帝,稟報下面陽奉陰違,令行不暢,“私釀”氾濫。稱“察知私踩私燒聚集之所,如景芝鎮……並界聯江省之夏鎮,向多商賈於高房邃室踩曲燒鍋,販運漁利”,“潛藏影射未能盡無”;後羅列行禁措施數款。乾隆帝硃批:“好,應如是留心者也,飲此。” 這是一份難得的有關景芝酒的歷史文獻,藏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光影景芝丨第二輯:一樽景芝酒 半部齊魯史

民國初期,政府鼓勵國人興辦實業,支持華僑回國投資,廢除清朝苛捐雜稅,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開始發展壯大,社會秩序相對穩定。景芝釀酒業也出現了一個繁榮昌盛的新時期。此時,比較興盛的商號要數“泰和”“裕興”“裕順”“裕華”等。“裕興”經常把自己釀造的燒酒並其他土特產品通過膠濟鐵路用火車運出,而把 “洋廣雜貨”和東北的高粱運回景芝。“裕華”和“太和”兩家還各自都有發電機和粉碎釀酒原料用的粉碎機。民國四年(1915年),山東省行政公署徵集、籌備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物品,通令參展的產品“高密縣”條下有“景芝燒酒”。

光影景芝丨第二輯:一樽景芝酒 半部齊魯史

1977年安丘籍學者李江秋編著的《安丘述略》在臺灣出版,其中“安丘物產”條下記載:“縣城南關為全縣最大商業集中地區,但稍具規模商號,又多為昌邑、平度等鄰縣人所經營,其次則為東南鄉之景芝鎮。規模雖較南關略遜,但殷實則有過之。該鎮大戶趙姓,元末在我縣居官,元亡後即落籍景芝,由官而商,至捻匪之亂為鼎盛時期,之後受戰亂影響,亦漸趨衰微。景芝鎮最大宗出產為高粱(白乾)酒,聞名左近各縣,並運銷青島及東北,最盛時期有燒鍋72家,品質居全省之冠,有‘迎風倒’‘十里香’及‘景芝桃花美酒’等佳名。”

光影景芝丨第二輯:一樽景芝酒 半部齊魯史

1946年魯中區沂山分局接管“安樂堂”,變成解放區政府經營的釀酒廠。名號也是“裕華”二字。景芝裕華酒廠的名號是由阿陀裕華酒廠演化而來的。因為景芝裕華酒廠不僅生產酒,還開店賣酒,所以又稱“裕華酒店”的字號;還因為建廠前魯中區淮安縣工商局除負責工商管理,徵收工商稅務外,還經營“魯中區淮安縣工商局總酒店”,“總酒店”在建廠時歸併景芝裕華酒廠。所以在國企創立之初,“景芝裕華酒廠”“景芝裕華酒店”“魯中區淮安縣工商局總酒店”三個名號是同時並用的,而以“景芝裕華酒廠”用的最多,時間也最長。

光影景芝丨第二輯:一樽景芝酒 半部齊魯史

從《孟子•離婁下》:“舜生於諸馮......,到漢代劉安在《淮南子·說林訓》一書中說:“清釀之美,始於耒耜。”《後漢書·東夷列傳》稱:“東夷率皆土著,喜飲酒歌舞,或冠弁衣錦,器用徂豆”。到《世本· 作篇》又載:“簫,舜所造,其形參差像風翼,十管長二尺。”歷經《竹書紀年》說舜作韶樂。而《呂氏春秋》稱舜十五絃之瑟,益之八弦,為二十三絃之瑟。一直到中國辭賦院院長、著名作家王金鈴經二十餘年的努力,寫成了長篇鉅著《虞舜大傳》,在為景芝撰寫《國香賦》,從遠古到盛世新時代,從大舜到蘇東坡到臧克家到王金鈴,景芝歷經千年,以一樽酒之本,承載數千年齊魯史話,成為華夏文明的標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