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一寸的桑椹,曾被秦人视之为神物

桑椹:仙家亦重的“民间圣果”

汪鹤年

长达一寸的桑椹,曾被秦人视之为神物

未曾想到,小时候爬上桑树即可尽情品尝的桑椹,在今天的超市里,竟能卖出每公斤60元的高价。于是,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故乡的桑椹——那一颗颗如同紫黑色玛瑙的果实,想起初夏时节那悠悠清风吹送出的阵阵甜香。

神物光环下的代粮果品

桑椹又名桑果,别名葚,又有桑实、桑子、乌椹、文武实、黑椹、桑枣、桑葚子、桑粒、桑藨等别名。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以江苏、浙江一带为多。

桑椹系桑科落叶乔木桑树、鸡桑的成熟果实,由多数小瘦果集合而成,表面不平滑,呈长圆形。有紫色和白色两种。其果初夏成熟,汁多甘美,可鲜食,以个大、肉厚、色紫红、糖分足者为佳。亦可晒干磨粉烹食。

长达一寸的桑椹,曾被秦人视之为神物

对桑椹的生物学特点,明王临亨《粤剑编》中有这样一段记述:“椹树,不甚高大,遍山谷间皆有之。四月已放花,六月犹开。才吐萼,白色浅红微晕;开时,色正白;久之,色红,绝类桃花,而心瓣俱整甚。结实大如指,味甘。”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桑椹味酸,性微寒,具有补血滋阴、生津止渴、润肠降燥等功效。唐孟诜《食疗本草》说:“食之补五脏,耳目聪明,利关节,和经脉,通血气,益精神。”宋苏恭《新修本草》也说:“桑椹单食止消渴。”明兰茂《滇南本草》则说:“桑椹益肾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明朱橚《救荒本草》中更有“桑之精英尽在于椹”的说法。

现代研究也证实,桑椹含有丰富的活性蛋白、维生素、氨基酸、胡萝卜素、矿物质等成分,营养是苹果的5~6倍,是葡萄的4倍,具有多种功效,医学界誉之为最佳保健果品,人们称之为“民间圣果”。

中国人食用桑椹的历史大约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考古发掘表明,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我们的祖先已经会种桑、养蚕了。无疑,人们在用桑叶养蚕的同时就已开始食用桑椹。

在先秦的典籍里,桑椹被视为美好之物,人们甚至认为食用它可以使人变善。《诗经·鲁颂·泮水》就有这样的吟咏:“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意思是说,连被古人视之为恶鸟的猫头鹰吃了桑椹,声音都变得柔和好听了。后来人们就以“食椹”喻人感于恩而变善。

到了汉代,道家还煞有介事地编造出许多仙椹的神话。汉东方朔《神异记》曰:“东方有桑树焉,高八十丈,敷张自辅。其叶长一丈,广六七尺。其上自有蚕作茧,……有甚(椹)焉,长三尺五寸,围如长。”旧题汉东方朔所撰《海内十洲记》也说:“扶桑在碧海之中,……有椹树,长者数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仙人,食其椹而一体皆作金光色,飞翔空玄。其树虽大,其叶椹故如中夏之桑也。但椹稀而色赤,九千岁一生实耳,味绝甘香美。”这些传说虽荒诞不经,但表达的却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当然,这并非汉代人才有的奇想。其实在此之前的秦代,长达一寸的桑椹,曾被人们视之为神物。梁元帝萧绎《金楼子·志怪篇》就说当年秦始皇遣徐福入海,其中的目的之一便是“求金菜玉蔬并一寸葚”。

长达一寸的桑椹,曾被秦人视之为神物

尽管桑椹被人们罩上神物的光环,但实际上,桑椹除成为人们广泛食用的特殊果品外,还长期充当着济荒代粮的角色。

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说:“是月(指农历三月)也,冬谷或尽,椹、麦未熟,乃顺阳布德,振赡匮乏。”这里,作者竟把桑椹看得和麦子一样重要,认为桑麦未熟之际是春荒最严重的时候,故而要特别注意安排好贫困百姓的生活。

《东观汉记》中还记载了一位孝子因以好桑椹孝敬母亲而感化贼寇的故事:“蔡君仲,汝南人。王莽乱,人相食。君仲取桑椹,赤黒异器。贼问所以。君仲云:‘黒与母,赤自食。’贼义之,遗盐二斗,受而不食。”

战乱中以桑椹代粮充饥的记载,更屡见不鲜。《后汉书·献帝纪》曰:献帝兴平元年三辅大旱,死者无数,“九月,桑复生椹,人得以食”。南朝宋刘敬叔《异苑》说:“汉兴平元年九月,桑再椹。时刘玄徳军于沛,年荒谷贵,士众皆饥,仰以为粮。”《三国志·魏书·魏武帝纪》注引北齐魏收《魏书》也说:在汉末的军阀混战中,“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才熬过饥荒。三国时的袁术亦有过以桑椹济困之举,隋虞世南《北堂书钞》:“《吴书》云:‘袁术在寿春,百姓饥贫,以桑椹、蝗虫为干饭。’”

一些有心人甚至趁果熟时大量制作椹干并储备起来以备急用。《太平御览》引魏鱼豢《魏略》就记载了曾任新郑县令的杨沛因进椹干于曹操,而得到升迁的佚事:“杨沛为新郑长,课民益畜干椹。会太祖西迎天子,无粮食,沛进干椹。及太祖辅政,迁为邺令,赐其生口十人,绢百匹,欲以励之,报干椹也。”

长达一寸的桑椹,曾被秦人视之为神物

当时,人们还用桑椹酿制成桑椹酒,用作保健酒品。《本草纲目》引《四民月令》云:“四月宜饮桑椹酒。”

晋代,桑椹受重视的程度并不亚于前人。据《全晋文》,晋初文学家傅玄曾作《桑椹赋》极力推崇此品:“繁实离离,含甘吐液。翠木三变,或玄或白。嘉味殊滋,食之无斁。”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还记载了这样一件趣事:“[张天锡]为孝武所器,每入言论,无不竟日。颇有嫉己者,于坐问张:‘北方何物可贵?’张曰:‘桑椹甘香,鸱鸮革响。淳酪养性,人无嫉心。’”在这位孝武宠臣看来,甘香的桑椹竟堪称北方最贵重的物品之一。

《世说新语》中还有一个故事说:有王某从北方来进见东晋名相谢安,谢安问他:“北方什么水果最好?”王某说:“桑椹最好。”谢安问他:“可与江东的哪种果品相比呢?”王某说:“大约是黄柑之流。”谢安认为他是在妄语。王某因耻受妄语之名,遂专门买了一匹骏马,待桑椹熟时,取了数十枚,飞骑以奉。谢安食后,觉得味道乃江东所无,甚至胜过黄柑。于是将王某引为宾客。

尽管作为佳果,桑椹受之无愧。但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人们所看重的仍是其救饥作用。

《晋书·符登传》曰:符登攻姚苌,“姚苌据武都相持,累战,互有胜负。登军中大饥,收葚以供兵士。”

《太平御览》引后秦车频《秦书》也记载了十六国时期的一段史实:“慕容垂围邺,百姓不得复田。民以桑椹为粮,相啖略尽。”

《北史·崔挺传》还记载,崔挺之子崔孝伟在北魏任赵郡太守,“郡经葛荣离乱后,人皆卖鬻儿女。夏椹大熟,孝伟劝户人多收之,郡内乃安。”

故而,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对桑椹的救饥作用也相当推崇:“椹熟时,多收,曝干之,凶年粟少,可以当食。”并举杜洛周、葛荣之乱中的椹干之功加以说明:“今自河以北,大家收百石,少者尚数十斛。故杜、葛乱后,饥馑荐臻,惟仰以全躯命;数州之内,民死而生者,干椹之力也。”足见,在当时的黄河以北地区,桑树的栽种相当普遍,在干椹的储备上,甚至达到户收百石的规模,因此在这些地区以椹代粮也就成为可能。

南北朝时,北方还曾出现过长达数寸的桑椹名品。南朝宋刘敬叔《异苑》中就有“北方有白桑椹,长数寸,食之甘美”的记述。如所载属实,秦始皇欲下力寻找的寸椹,与之相比真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

保健果品地位的逐步确立

大约是粮食作物的日益增多和产量的增加,唐宋以往,以桑椹救饥的记载已很少见到。但作为保健果品,桑椹却受到许多医家的重视。李时珍《本草纲目》引宋寇宗奭《本草衍义》就说:“本经言桑甚详,然独遗乌椹,桑之精英尽在于此。采摘微研,以布滤汁,石器熬成稀膏,量多少入蜜熬稠,贮磁器中。每抄一二钱,食后,夜卧,以沸汤点服。”

一些文人墨客在以其作为休闲果品的同时,则牢骚与赞美并存,但无一不从骨子里宣泄出对于桑椹的一往情深。唐人虚中《寄华山司空图二首》中的“黍苗侵野径,桑椹污闲庭”;欧阳修《再至汝阴三绝句》中的“黄栗留鸣桑椹美,紫樱桃熟麦风凉”等吟咏,大约就是那种又爱又恨心情的真实写照。

长达一寸的桑椹,曾被秦人视之为神物

在长期的种植实践中,人们还逐步总结出许多经验。元无名氏《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所载的“种桑”之道就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如“压取枝,熟耕肥地,多着粪,一如种菜法,作畦种之”;“五步栽一株,下着一升粪。至秋初,斸根下更着粪培土。五年内,每春秋常须培根下,上粪培土。三年即有椹采”等,即是时人的经验之谈。

当时,京都周边地区还出产一种用桑椹制作的“椹子酒”。元末熊梦祥所撰《析津志》就记载了其出处及功用:“椹子酒,微黑色。京南真定等处咸有之。大热有毒,饮之后能令人腹内饱满。若口、齿、唇、舌,久则皆黧。军中皆食之,以作餱粮。干者可以致远。”由于此酒能令人腹饱,故军中常以代糇粮。干桑椹还被时人远销到外地。

明代,以桑椹为休闲果品,更成为桑蚕人家的一大景观。人们还将其制作成椹干、椹饼,以供应急之用。桑椹酒,也成为当时常见的饮品。明朱橚《救荒本草》就真实地记述了桑椹的几种用途:“采桑椹熟者食之。或熬成膏,摊于桑叶上,晒干,捣作饼收藏。或直取椹子晒干,可藏经年。及取椹子清汁置瓶中,封三二日即成酒。其色味似葡萄酒,甚佳。亦可熬烧酒,可藏经年,味力俞佳。其叶嫩老,皆可煠食。皮炒干磨面,可食。”

明王临亨《粤剑编》也提到椹酒:“人采食之,或摘以酿酒,谓之椹酒。”

对于桑椹酒的制作方法,《本草纲目》的记述尤为详尽:“其法用椹汁三斗,重汤煮至一斗半,入白蜜二合,酥油一两,生姜一合,煮令得所,瓶收。每服一合,和酒饮之。亦可以汁熬烧酒,藏之经年,味力愈佳。”

清人以桑椹为休闲果品的热情更高。据清震钧《天咫偶闻》载,在当时京师的果品市场上,桑椹亦是常见果品之一,其品种则有白椹、紫椹和赤椹三种。

长达一寸的桑椹,曾被秦人视之为神物

时人甚至在祀奉先人时亦以之为供果。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在记及当时的京都端阳之俗时就有这样一段记载:“每届端阳以前,府第朱门皆以粽子相馈贻,并副以樱桃、桑椹、荸荠、桃、杏及五毒饼、玫瑰饼等物。其供佛祀先者,仍以粽子及樱桃、桑椹为正供。亦荐其时食之义。”

新疆百姓甚至以桑椹为粮。清苏尔德《回疆志》对这种情形就有过真实的描述:“回疆桑树甚多,先叶而后椹。椹有白、黑、红、紫数种,大者长寸许,食之甘美而多浆。熟即落,落后复生,一年结实四五次。每桑椹熟时,回人不谷食,以为当餐。风吹落地者,晒干作粮,亦可以作酒。”

清椿园《西域闻见录》即有载云:“夏初桑椹熟,回人取以酿酒,家各数石。男女于树荫草地或果木园中,欢然聚饮,酣歌醉舞,彻夜通宵。”

如今,在回归自然的理念下,桑椹作为没有污染的果品之一,受到人们更狂热的追捧。至于人们以现代生产工艺制作的桑椹果冻、桑椹凉糕等,更成为最时髦的休闲食品。

参考文献(略)

咱们祖先的瓜果园》(连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