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酒駕是因為吃了荔枝?荔枝表示:不背這個鍋!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平安中寧”

「提示」酒驾是因为吃了荔枝?荔枝表示:不背这个锅!
「提示」酒驾是因为吃了荔枝?荔枝表示:不背这个锅!

最近荔枝已經上市了

你有沒有被老南街早市上的新鮮荔枝

饞出口水呢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荔枝吃多了馬上開車上路,

可能被檢測出酒精含量超標

真的太不巧,

吃了荔枝遇查酒駕,

怎麼辦呢?

先讓我們來看三個實驗。

實驗一:三種新鮮水果

只有荔枝會“酒駕”

實驗開始前,志願者分別對著酒精測試儀吹氣,測出酒精含量為0mg/100ml。隨後,A先生吃了6顆楊梅,數值仍為0mg/100ml;歇了一會兒,他又吃了9顆荔枝,再測試,酒精含量飈升到21mg/100ml,達到酒駕標準。實驗開始前,志願者分別對著酒精測試儀吹氣,測出酒精含量為0mg/100ml。隨後,A先生吃了6顆楊梅,數值仍為0mg/100ml;歇了一會兒,他又吃了9顆荔枝,再測試,酒精含量飈升到21mg/100ml,達到酒駕標準。

實驗結果顯示,吃新鮮的楊梅,沒有酒駕反應,唯獨吃了荔枝,酒精濃度會升高。

實驗二:不同的人

“酒駕”程度不同

3名志願者同時吃荔枝,然後,分別檢測酒精含量。其中A先生吃了3顆荔枝,測出酒精含量為6mg/100ml;再吃6顆荔枝,酒精含量上升到16mg/100ml,沒有酒駕反應;

B先生吃了3顆荔枝,測出酒精含量為0mg/100ml;再吃6顆荔枝,酒精含量上升到21mg/100ml,達到酒駕標準;

最後C先生一口氣吃了3顆荔枝,酒精含量立即飈升到23mg/100ml,迅速超過酒駕的標準;歇了一會兒,他邊聊天邊吃了6顆荔枝,酒精含量降為13mg/100ml,不再有酒駕反應。

「提示」酒驾是因为吃了荔枝?荔枝表示:不背这个锅!

實驗結果顯示,酒精讀數與個人體質、吃得快慢有關。

實驗三:吃完立即漱口

“酒駕”不見了

“立即漱口,或等幾分鐘,就測不出來了!”在交警的提示下,志願者分別吃下9顆荔枝後,立即用清水漱口,馬上再測試,此時,酒精含量都降到0mg/100ml。

A先生吃了9顆荔枝,幾乎沒開口說話,靜坐5分鐘後,再測試,酒精含量也降到0mg/100ml。

實驗結果顯示,吃了荔枝,只要漱口,或等待幾分鐘,就不會有酒駕反應。

「提示」酒驾是因为吃了荔枝?荔枝表示:不背这个锅!

交警說法:

勿用荔枝拿來當酒駕的藉口

根據法規,在車輛駕駛人員的血液中,酒精含量大於或等於20mg/100ml、小於80mg/100ml,為酒駕;血液中酒精含量等於或大於80mg/100ml,為醉駕。

除了荔枝,還有一些食物和藥品,吃後也可能被判“酒駕”,比如蛋黃派、醉蟹(螺、蝦)、啤酒鴨、豆腐乳、酒釀圓子、酒心巧克力、藿香正氣水,但這些食物、藥品的酒精量比較少,只會停留在口腔中,而酒類酒精會到達血液。為此,市民遇到交警執法時,可說明情況,要求漱口或隔5-10分鐘再測試。

此時,如果酒精濃度下降到20mg/100ml以下,則放行;如酒精濃度仍居高不下,司機對於呼吸檢測有異議的,可通過血液檢測進行認定。

「提示」酒驾是因为吃了荔枝?荔枝表示:不背这个锅!

專家說法:

荔枝高糖分易產生酒精

一方面,從樹上摘下後,水果內細胞缺氧,會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市民在食用時,口腔中的酶會對荔枝果肉進行分解,分解出無氧呼吸儲存在細胞內的酒精。另一方面,荔枝含有較高的糖分,唾液中很多酶會對荔枝的糖分進行發酵產生酒精,從而可能被測出“酒駕”或“醉駕”。

水果採摘後,堆放時間較長或是水果腐爛後自行發酵,也容易產生酒精。如荔枝存放一段時間,果皮開裂逐漸變質,會散發出酒精的氣味。因此,吃一些儲存不當的、含糖比較高的水果,比如蘋果、香蕉、梨,也可能被“酒駕”。

那麼為何測得的酒精含量在短時間會迅速降低?專家分析,人的胃裡酸性較高,並且沒有刺激酒精產生的酶,無法再進行發酵,為此,幾分鐘後,原本的酒精含量就消失了。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每顆荔枝的大小、採摘時間不同,也可能導致測出的酒精含量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