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酒驾是因为吃了荔枝?荔枝表示:不背这个锅!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平安中宁”

「提示」酒驾是因为吃了荔枝?荔枝表示:不背这个锅!
「提示」酒驾是因为吃了荔枝?荔枝表示:不背这个锅!

最近荔枝已经上市了

你有没有被老南街早市上的新鲜荔枝

馋出口水呢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荔枝吃多了马上开车上路,

可能被检测出酒精含量超标

真的太不巧,

吃了荔枝遇查酒驾,

怎么办呢?

先让我们来看三个实验。

实验一:三种新鲜水果

只有荔枝会“酒驾”

实验开始前,志愿者分别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测出酒精含量为0mg/100ml。随后,A先生吃了6颗杨梅,数值仍为0mg/100ml;歇了一会儿,他又吃了9颗荔枝,再测试,酒精含量飚升到21mg/100ml,达到酒驾标准。实验开始前,志愿者分别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测出酒精含量为0mg/100ml。随后,A先生吃了6颗杨梅,数值仍为0mg/100ml;歇了一会儿,他又吃了9颗荔枝,再测试,酒精含量飚升到21mg/100ml,达到酒驾标准。

实验结果显示,吃新鲜的杨梅,没有酒驾反应,唯独吃了荔枝,酒精浓度会升高。

实验二:不同的人

“酒驾”程度不同

3名志愿者同时吃荔枝,然后,分别检测酒精含量。其中A先生吃了3颗荔枝,测出酒精含量为6mg/100ml;再吃6颗荔枝,酒精含量上升到16mg/100ml,没有酒驾反应;

B先生吃了3颗荔枝,测出酒精含量为0mg/100ml;再吃6颗荔枝,酒精含量上升到21mg/100ml,达到酒驾标准;

最后C先生一口气吃了3颗荔枝,酒精含量立即飚升到23mg/100ml,迅速超过酒驾的标准;歇了一会儿,他边聊天边吃了6颗荔枝,酒精含量降为13mg/100ml,不再有酒驾反应。

「提示」酒驾是因为吃了荔枝?荔枝表示:不背这个锅!

实验结果显示,酒精读数与个人体质、吃得快慢有关。

实验三:吃完立即漱口

“酒驾”不见了

“立即漱口,或等几分钟,就测不出来了!”在交警的提示下,志愿者分别吃下9颗荔枝后,立即用清水漱口,马上再测试,此时,酒精含量都降到0mg/100ml。

A先生吃了9颗荔枝,几乎没开口说话,静坐5分钟后,再测试,酒精含量也降到0mg/100ml。

实验结果显示,吃了荔枝,只要漱口,或等待几分钟,就不会有酒驾反应。

「提示」酒驾是因为吃了荔枝?荔枝表示:不背这个锅!

交警说法:

勿用荔枝拿来当酒驾的借口

根据法规,在车辆驾驶人员的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为酒驾;血液中酒精含量等于或大于80mg/100ml,为醉驾。

除了荔枝,还有一些食物和药品,吃后也可能被判“酒驾”,比如蛋黄派、醉蟹(螺、虾)、啤酒鸭、豆腐乳、酒酿圆子、酒心巧克力、藿香正气水,但这些食物、药品的酒精量比较少,只会停留在口腔中,而酒类酒精会到达血液。为此,市民遇到交警执法时,可说明情况,要求漱口或隔5-10分钟再测试。

此时,如果酒精浓度下降到20mg/100ml以下,则放行;如酒精浓度仍居高不下,司机对于呼吸检测有异议的,可通过血液检测进行认定。

「提示」酒驾是因为吃了荔枝?荔枝表示:不背这个锅!

专家说法:

荔枝高糖分易产生酒精

一方面,从树上摘下后,水果内细胞缺氧,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市民在食用时,口腔中的酶会对荔枝果肉进行分解,分解出无氧呼吸储存在细胞内的酒精。另一方面,荔枝含有较高的糖分,唾液中很多酶会对荔枝的糖分进行发酵产生酒精,从而可能被测出“酒驾”或“醉驾”。

水果采摘后,堆放时间较长或是水果腐烂后自行发酵,也容易产生酒精。如荔枝存放一段时间,果皮开裂逐渐变质,会散发出酒精的气味。因此,吃一些储存不当的、含糖比较高的水果,比如苹果、香蕉、梨,也可能被“酒驾”。

那么为何测得的酒精含量在短时间会迅速降低?专家分析,人的胃里酸性较高,并且没有刺激酒精产生的酶,无法再进行发酵,为此,几分钟后,原本的酒精含量就消失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每颗荔枝的大小、采摘时间不同,也可能导致测出的酒精含量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