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三中名師解析2018年高考試卷

作文

迴歸作文本質

減少“套路化”

谷學鋒 哈三中副校長,語文高級教師,市骨幹教師,全國語文作文大賽優秀指導教師,省教學大賽教學能手

今年的高考作文是一個廣為人知的材料或者說理論——美國數學家亞伯拉罕提出的“倖存者偏差”,閱讀面廣的孩子有可能讀到並思考過。放在我國當今大力提倡“協調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看,很有現實意義。

從類型的角度看,這個作文迴歸了傳統的材料作文,引導學生分析現象、抓住關鍵、探求本質、抽象提升得出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哲理。這是高考作文的常見類型,尤其江浙上海題考得很多。如新課標二卷2012年的“做舉手之勞的好事”,2014年的“尊重客觀規律”。只是近年來我們的高考作文附加要求有點多,稍有“文字遊戲”“套路化”的傾向,使很多孩子對寫作形成了不太準確的認識,這也是很多人覺得今年作文難的原因——方向清晰但又不知如何表達概括。

在審讀材料環節,考生們一定提醒自己三點。一是緊扣材料,把材料中明示、隱含的有價值信息儘量都挖掘出來;二是全面把握,不可斷章取義,隨便抓一個詞語寫成話題作文;三是突出重點,一個材料解讀的角度雖多,但最佳的、最能體現問題本質的角度還是存在的,考生們一定仔細審視:哪個角度才是所有信息的核心?哪個角度才是事件的關鍵因素?哪個角度才是出題者最希望我們探討、現實意義最強的角度?

在確定中心論點的環節,材料雖為西方的小故事,但與我國注重整體、注重均衡、注重防守等思想不謀而合。立意的指向也比較明確,“力排眾議”“中彈少”“防護”“忽略”等詞語基本表明了立意傾向。考生們選取材料強調的“防護易忽略的薄弱環節”這個核心,可以談個人的健康成長、社會的發展進步、思維的全面透徹、真理的探求與維護等都是不錯的角度。

在構思的環節,由於作文的寫作要求相對前三年明顯減少了,考生們構思時只需按照傳統議論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寫就很好。

在選材的環節,孩子們迅速找到與材料相似的可用素材不是太容易。但視野一旦打開,孩子們會發現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這個現象或者哲理的身影。比如,保健不能只注重心腦血管健康,我們天天使用但容易忽視的五官四肢也要注意防護;江河堤壩不能只注意幹流防洪,也要注意支流泛濫;經濟發展不能只注重GDP,也要注重國民生活幸福指數……所以,考生們日常生活中多思多看才是考場自如寫作的前提。

到了行文環節,考生的說理要深刻形象,表達要文從字順,思路要邏輯清晰,字跡要令閱卷者賞心悅目,這些提升發展等級的方面做得越好,分數越高。所以,學生時代寫作訓練要持之以恆。

總之,今年的高考作文緊密結合中國學生髮展的核心素養,緊密結合考綱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要求,是一個比較好寫、但寫好也要投入很高“才力”的作文,是一個值得思考、值得探討的好作文。

語文

題型換分值變 試題加大閱讀量

李娟 哈三中南崗校區高三語文組教師,中教一級教師

縱觀2018年的高考語文試卷,可以用18個字來概括:題型換、分值變;明邏輯、考能力;重實用、近生活。

題型換 分值變

今年的試卷依然由現代文閱讀、古詩文閱讀、文學類和實用類文本閱讀、語言運用和作文寫作五部分組成,考查模塊穩定,但在具體題型和分值上有些變化:

第一,2018年試題中實用類文本閱讀8題和詩歌鑑賞14題由2017年的雙選換成了單選,分值由5分變成了3分。只要細心,難度不大。

第二,文學類文本閱讀分值稍有變化,5題由5分增加到6分。試卷第一部分的現代文閱讀由2016年的單一文本25分,到2017年文學類實用類全面考查26分,再到今年的28分,可見對考生閱讀能力的重視。

第三,2018年試題最大變化是在二卷語言文字運用方面。此部分由3道選擇題和2道主觀題組成。與2017年相比,題量大體相同,分值總體相同。但是2017年三題各自獨立,有所側重,而今年是針對一篇短文提出相應要求,注重綜合性考查。20題和21題考查方式也更為靈活。

明邏輯 考能力

今年的試題繼續加大閱讀量,考生的閱讀能力、對文本的理解能力是關鍵。今年的17-19題藉助對短文語境的把握,題目的難度有所下降,但特別突出了對考生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持續兩年試題閱讀量的增加,體現了高考全國卷重視閱讀的傾向。20題和21題對學生語言能力考查和思維邏輯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重實用 近生活

2018年的試題繼續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豐厚的歷史人文因素。考查形式在重視基礎、創設情境、關注應用、鼓勵學生創新表達等方面,也進行了探索和實踐。論述類文本閱讀體現了對大數據時代保障個人權利的反思。語言文字運用題力求創設真實生活情境和個人體驗情境。在問題情境的設計中,非常接近學生實際,注重聯繫考生生活實際,體現語文學科的實用性。

數學

試卷難度有所下降 知識點覆蓋全面

段祥英 哈三中高三數學教師,校骨幹教師,全國高中數學競賽“優秀輔導教師”

李豔潔 哈三中高三數學教師,市骨幹教師,全國高中數學競賽“優秀輔導教師”

今年高考數學試題與以往相比難度有所降低,重視對基礎知識、數學思想方法的考查,強調通性通法。基於新課改的方向,是一套返璞歸真的試卷。

基礎知識 重點考查

2018年高考數學新課標全國2卷(文、理)所涉及的知識內容限定在考試大綱的範圍內,幾乎覆蓋了高中所學知識的全部重要內容,體現了“基礎知識重點考查”的原則,沒有“偏”“難”“怪”題型。作為中學數學主體內容的函數與導數、三角函數、數列、立體幾何、概率與統計、解析幾何等六大主幹知識,在文、理科試卷中仍然是支撐整份試卷的主體內容,尤其體現在解答題方面。如17題是一道以等差數列為背景的簡單題,難度相當於平時練習的選填題。文、理科18題延續近幾年注重統計、強調實際背景的特點。所以需要考生在考試中冷靜閱讀文字,利用統計思想解決實際問題,強調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19題解析幾何以拋物線為背景,與圓結合,考查解析幾何基本知識點,屬於常規問題、常規方法。運算量較小,與往年相比難度有所降低。20題立體幾何基本上與去年難度持平,是平時練習的重點題型。21題壓軸題延續近幾年熱點——零點問題。但相比去年學生更易上手,題目本身不難,但討論全面不易。對學生思維嚴密性有較高要求,有較強的篩選性。

穩中有變 圍繞考綱

客觀題整體難度不高,知識點覆蓋全面,考查方式直接,檢驗了學生對基本公式的掌握程度。但理科3、7題,文科3、8題也考查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同時,文科理科打破常規,立體幾何都沒有考查三視圖。

今年新課標高考數學試題對我們今後數學教學和複習的啟示為:注重迴歸課本、紮實基礎,努力提高學生的能力,在教學中要體現過程教學,精選習題,有效訓練。我們教師必須站在課改前沿,認真解讀新課標理念,貫徹新課標精神,避免拿自以為經典的陳題舊題讓學生反覆練習,一定要大膽取捨,勇於創新,以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為教學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