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學生的老師”這句話是誰先提出來的?

無影145591586

陳鶴琴為我國幼兒教育方面專家、心理學家。他探索出此方面理論、思想體系很適應中幼兒教育事業,成為了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以上這句話就為陳鶴琴先生所提出來的。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是學生方面出發,言外之意是學生是可以教會的。什麼是教好呢?學生學習成績有進步,學習態度有轉變就是教好。好的標準對於每個學生是不同的。老師要承認任何學生是可以教好的,都可以轉變的,不是不可雕的朽木。但影響“教好”的因素很多。學生自己是否努力學習,家長是否配合學校老師的教育等等的都“教好”的先決條件。


“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是對教師的激勵。是老師自勉自勵的話。要求教師要不斷提高教育水平,提高自身素質。教的不好的老師,也是有的。任何老師在沒成為教師的時候就會教書。老師上崗之後也要參加培訓,自我提升。老師們也在努力成為學生心中的那個講課風趣幽默,專業知識過硬,有問必答的好老師。


有人用這句話來指責老師沒能教好學生,那麼我就想問問了,有誰能把什麼事情都做到盡善盡美。別站在自己都難以達到的高度要求老師,他們是普通的人,只不過他們的職業是教師。教好教不好還要看學生和家長的配合。師傅帶進門,修行在個人


決勝網

作為曾經的教師,斗膽說幾句。

最初提出這個觀點的是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誰都知道,這句話是勉勵教育工作者“因材施教”。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同時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陳老的勉勵沒錯,但是作為對教師工作的一個標準來要求,是非常錯誤的。因為這句話作為標準就太絕對了。不科學,不嚴謹。

事實上,現在這句話幾乎成了壓在老師頭上的一塊大石頭,學校在用,家長也在用,一時間,老師迷茫了。

真的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嗎?

這個要看標準,就是怎麼算是教會了,如果說把學生都教成輕鬆上清華北大,哪怕是都上二本,那教不會的學生就太多了!

如果把學生教成有一定知識(不談分數),懂道理,掌握一定的終身學習的方法的有用之人,那麼還真的是幾乎每個學生都能被教會

——這就是標準不同。

因此,應該說在不談分數的情況下,的確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如果加上分數的門檻,肯定有教不好的學生。

老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的確不是每個人都能當的。所以要有教師證,有教師節。就是身在老師的隊伍裡,也還是有不得其法的。這是事實,但是,所謂的不會教,其實還是要客觀的看,第一是不是不好好教?第二,是不是需要改進方法?

如果是第一種那就是態度問題,應該檢討自己是不是適合做老師,如果是第二種那只是需要不斷的學習提高。

我堅決反對用“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來要求一個老師“無所不能”。況且他所面臨的學生就真的不一定就是能“教好”的。把學生的問題強加在老師的身上,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應該先冷靜一下,回頭看看自己的孩子。

對於這句話,要正確理解應該是:

家長鼓勵孩子: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要努力總會進步。

老師要不斷自醒:我是不是應該看看自己還有那些需要改進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容易接受?

同樣一句話,相向而行和相互對立,結果會完全不同。


步武堂

我是一名教師,我來說說吧:這句話出自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平心而論,當初陳老先生提出這一觀點時,絕不會想到日後會給廣大一線教師帶來巨大困惑和煩惱,甚至是深惡痛絕。我認為,他提出這一觀點的初衷是從學生的可塑性和教師的侷限性出發的。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身上都有閃光點,這些閃光點一但得到發揚光大,就有可能成就他的一生。而教師由於受性格,學識,方法,能力及教學壓力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不可能讓每一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都得到全面發展。倘若如我猜想,那麼陳老先生的觀點也不無道理。



現在之所以讓老師一提起這句話就心生厭惡,就是因為它已經成了有關部門的個別人,社會上一些人和個別家長對教師的道德,教育教學方法和能力的一種綁架,把學生沒學好的全部責任都推到了老師身上,讓老師特別是一線老師苦不堪言。這極不公平,也毫無道理。我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感同身受。希望大家不要再用這句話去綁架老師了,我們只想安安靜靜,踏踏實實地教書,認認真真,勤勤懇懇地育人。


一羋

當下,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是吃良心飯,幹良心活。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經這樣說過“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時下,作為一名教師教書育人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和使命。老先生在其所處的時代,無論是對教師提出這樣的要求也好,還是自身的感受也罷。“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並沒有錯。教師教悔學生好與壞,是否教好,都是相對的,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我切身體會,老師只要用心付出,孩子哪怕只有微小的進步,就是老師教好了。



如今,老師教的好與壞,更多時候,我們評價的標準無非就是成績,或者稱之為分數。我從來不相信那個老師會,故意把學生引入歧途,不用心教育和引導孩子。我們不能改變什麼?但一定要學會適應,老師只要付出自己的真情實意,把滿腔的愛傾注給學生,孩子就會“親其道信其師”,就不會出現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更沒有教不好的老師。

就目前而言,孩子難教,學生難管,這是不爭的事實。作為學校教育和老師引導,抑或家庭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薰陶,老師的幫助,


俺油菜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出自誰口,目前有兩種說法,一個說法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說的,另一個說法是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霍夫斯基說的。但都沒有找到充足的依據。

其實這句話誰說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對這句話的理解和態度。

首先看這句話更多的是用於哪些場合?這句話被引用,大都是某些教育名家,或者學校的領導校長們。那麼大家應該明白,這句話適用於激勵老師的。它的落腳點在於“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而不在於“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也就是說,他的目的不在於讓我們教好所有的學生,而在讓我們認識到我們的教學技能方面的不足,從而不斷提升自己。

其次,我們看這句話的意思到底是什麼?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它是在強調學生的可塑性,也更強調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性與教學藝術的創造性。他是在教我們反思:當我們面對我們的教育的失敗產品的時候,我們應該更多的思考“我們不會教的地方”有哪些?我們對我們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教學藝術作出怎樣的改進?從這個意義上講,這句話是積極的。

我們還要看到,這句話的辯證性。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學生能夠教好的標準是什麼?換言之,好學生的標準是什麼?沒有統一的界定。一個學生,他的成績可以不好,但是他的品德行為是端正的。他成人了,他成長了,也等於我們把他教好了。另一種情況,一百分的卷子,他以前考30分,現在考到四十五十分了。他進步了,也意味著我們教育的成功。所以標準的不統一,其實是我們能夠教好學生,留有空間和餘地的。所以作為老師們也不必大為驚慌。

最後,我們看到很多人是把這句話用錯了地方,尤其是一些家長們和社會人員,把他作為綁架老師的一根繩索,認為老師應該是萬能的,學生沒有學好,一定是老師的責任。這種理解是極其荒謬的。我們一定要在這裡為老師們說話!老師也是人,不是神!況且神也沒有教育好所有的百姓眾生!


高考元學力嶽峰

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現代幼兒教育奠基人陳鶴琴說的。

的確作為曾經的老師,我在教學、教研活動中也經常聽到人說這句話。好多教學成績不理想的老師簡直把這句話當成了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校長、教研室的把這句話奉為圭臬,唐僧口中的咒語。

的確在這句話出發點是好的,教育是為了把學生教好,但是哪個老師不是想把自己自己學生教好呢?不過就是好老師也不是把每個學生都能夠教好的,我小學數學老師很好,不過沒有把自己兒子教好,他兒子成績很一般;我初中校長教學很厲害,不過他兒子學習成績也一般。。。。何況作為聖人的孔子也不是把每個學生都教好了啊——弟子3000,賢者72。



問題的關鍵應該是“好”的標準。做個好人,不危害社會的人是好人,一直幫助別人的人也是好人。但是在現代教育中,好學生往往就等於分數高的,而且只是教學時候的好,不管學生以後發展如何。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真正好的教育教學應該是為了學生終身受益來說的,不是短期急功近利的分數,往往現代教育有拔苗助長的成分,把學生積極性都壓榨乾了,好多一到大學就放任自由不學習了。

讓一個心思不在學習上的人去學習,他真的感覺就是像坐牢一樣。聰明的人不一定心思都會花在努力學習上,好螺絲都不一定要用在火箭上才發揮作用,汽車、自行車上的螺絲同樣事關安全。用分數定學生好壞就如削足適履,何況現代教育老師任務繁重,生活壓力大能夠大條件不具備因材施教的條件,那就不能夠一刀切的分數來考核定論學生“好壞”。

教育是一個需要家庭(個人認為上小學前的幾年家庭教育才是人生中最關鍵的教育)、學校、社會、媒體(單獨說是特意強調)、國家等共同協調作用的。

作為家長或者老師的你,你認為呢?


免費開通

謝!談一點看法:"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學生的老師。"這句話出自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之口,這句話的動機是好的,就是要求我們每個老師為了使你的學生都能把科學知識學到手,長大後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材,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而作為教師你必須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無私地奉獻給偉大的教育事業。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學生的老師"。我們不妨把這句話剖析一下:就是說,凡是求學的學生,全部都能成就學業,沒有成就學業的學生皆怨碰到你這個不能教好學生的老師。

陳鶴琴教授的這句"至理名言"忽略了事物本身的普遍性,特殊性二者不能統一而論的矛盾體,缺乏對事物一分為二,辨證的看待。陳教授的這句話把事物看作是一成不變的,永恆的真理,孰不知,這是形而上學,唯心的價值觀。

歷史上最偉大的教育家,稱之謂大聖人的孔老夫子曾教過"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也未曾把學生全部教成有用之材。

我們知道:每一個人,每一個學生,他們的遺傳甚因,先天和後天的發育成度,受家庭,環境,社會的影響,性格的嗜好,偏愛,厭惡等等均不相同,怎麼能一概而論呢?

人,學生,不是機械,不是現代的智能機器,你把編好的程序輸入進去就可以千篇一律,幹同樣的工作,同樣優秀的完我任務,不,就是現代的智能的高科技在工作中也有失誤吧!以上僅是個人的一點粗淺認識,不必當真!還是以名人的名言為準。



聞聲36

我非常相信,這是老師們聽到的最反感的一句話,它是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的,我覺得陳先生一開始說這句話的時候應該表達的意思是,學生應該因材施教,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優點,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並讓學生髮揮他的優點,而不是單單指成績。

這句話本身是好的,可到了現在,意思已經完全不同了,所有的都變成跟成績有關了。家長用這句話說你,甚至領導拿這句話壓你,老師們深感疲憊,也因此也非常討厭這句話。



說實話對於成績,有些學生真的是叫多優秀的老師來都沒用,他本身就不想學,或者資質差些,要怎麼教呢?而拿這句話去壓教師們,我覺得是非常無知的。


小小數學教師

這句話是教育家陳鶴琴提出來的。這話應該一分為二來看,在一些教育家和優秀的老師看來,確實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因為他們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藝術都已經達到非常高的水準,教育幾個孩子自然不在話下。好比一個武學大師,要打倒一個莽漢,自然是輕而易舉的事。但是教育好那些頑劣的學生,對於多數普通老師來說,這就是一個非常艱鉅的任務。好比一個才練了幾年的武師,也許會被那個莽漢打得屁滾尿流。所以你跟這個武師說,那個莽漢很容易打倒,他當然不相信。所以,同樣一句話,在不同的境界的人眼裡,他的解讀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作為我們的家長和社會應該來平靜的對待這樣的觀點和評論,讓每一個老師都成為教育家,這是不太現實的。現實中能夠成為教育家和優秀老師的都還是少數人。對老師多一些包容,多一些理解,有利於社會的和諧。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最初提出這個觀點的是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身上都有閃光點,這些閃光點一但得到發揚光大,就有可能成就他的一生。最初這句話是勉勵教育工作者要“因材施教”。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同時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陳老的勉勵沒錯,但是作為對教師工作的一個標準來要求,是非常錯誤的。因為這句話作為標準就太絕對了。不科學,不嚴謹。 事實上,現在這句話幾乎成了壓在老師頭上的一塊大石頭。



老師教的好與壞,更多時候,我們評價的標準無非就是成績,或者稱之為分數。誰也不會相信哪個老師會故意把學生引入歧途,不用心教育和引導孩子。老師只要付出自己的真情實意,把滿腔的愛傾注給學生,孩子就會“親其道信其師”,就不會出現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更沒有教不好的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